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健康 > 中医理论 > 输卵管堵塞艾灸哪里?输卵管堵塞灸哪个部位?[图]

输卵管堵塞艾灸哪里?输卵管堵塞灸哪个部位?[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2-02 17:49 输卵管艾灸怀孕受孕

中医艾灸是一种很古老的强身治病的方法,就是把艾叶制成的艾条点燃熏烤人体的治疗部位,它不仅能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还能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所以患有痛经的女性会通过艾灸来缓解。艾灸还有帮助输卵管堵塞的患者打通输卵管的功效,不过治疗效果也是因人而异的,输卵管堵塞艾灸哪里呢?

输卵管堵塞艾灸哪里?输卵管堵塞灸哪个部位?(1)

1、肾俞穴

位置:人体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具有滋阴壮阳、补益肾元,使之精力充沛、益精聪耳的作用

主治疾病:

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

2、关元穴

位置: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功效:培补元气、导赤通淋

主治疾病: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3、气穴

位置:该穴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该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关元穴左右一指宽处。

功效:补益冲任。

主治疾病:月经不调,白带,小便不通,泄泻,痢疾,腰脊痛,阳痿。生理不顺、腰部疼痛、冷感症等。该穴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重要穴道。

4、足三里

位置: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

功效: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主治疾病: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羸瘦。此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

5、三阴交

位置:位于足太阴脾经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踝关节上三寸。

功效: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

主治疾病: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不孕,难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足痿,瘾疹,失眠,神经衰弱,荨麻疹,神经性皮炎。

6、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中极穴位于人体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将耻骨和肚脐连线五等分,由下向上1/5处即为该穴。

功效:募集膀胱经水湿。

主治疾病:生殖器疾病、泌尿疾病、尿频、尿急、生理病、生理不顺、精力不济、冷感症等。

7、气冲穴

位置:曲骨旁开2寸。

功效:将冲脉之气渗灌胃经

主治疾病:肠鸣腹痛,疝气,月经不调,不孕,阳萎,阴肿,功能性子宫出血。

8、四满穴

位置: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

功效:除湿降浊。

主治疾病: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不孕,产后恶露不净,小腹痛,遗精,遗尿,疝气,便秘,水肿。

9、丰隆穴

位置: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八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功效:沉降胃浊。

主治疾病: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水肿,癫狂痛,下肢痿痹。

10、治疗理论

关元配中极。中级、关元属于任脉穴,位于胞中之处,又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关元是人身真元之气聚集处。两穴相用,有较好的调理冲任脉气,温通气血之功效。

11、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再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容器内,以便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避免烫伤和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而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症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在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服用温水。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11.施灸时需在家人陪同或监护下进行,避免发生意外。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