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的精神生活很丰富,便捷的手机能让你完成各种操作,看想看的新闻,玩想玩的游戏,再加上日益增多的游戏厂商,让你玩起手机完全停不下来。不过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将玩游戏上瘾列入精神病,我扒着手指数了数,突然发现周围的精神病人多得完全数不过来,惊恐。
沉迷游戏、网瘾到底是不是病、该不该治?国内外学者曾对这个问题争执不下。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做出了结论,将游戏障碍(即通常所说的游戏成瘾)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列入了国际疾病分类(ICD)精神与行为障碍章节。虽然目前判定标准尚未正式公布,但越来越多青少年甚至成年人沉迷于此,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所有成瘾行为,从专业上讲,就是成瘾性疾病,又称之为‘物质成瘾和非物质成瘾’。”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黄悦勤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物质成瘾包括俗称的毒瘾、处方药成瘾、酒瘾、烟草成瘾等;非物质成瘾又称之为“行为成瘾”,包括赌博成瘾、游戏成瘾、恋物成瘾、同房成瘾等。“按照标准,游戏成瘾应归入行为成瘾范畴。”
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障碍,并非首次提出。2013年,网络游戏成瘾诊断标准走出了世界性的一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第三章称,将网络游戏成瘾纳入研究并进行精神障碍诊断。今年11月8日,我国首部《网络成瘾诊断标准》通过专家论证,玩游戏成瘾被正式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报批国家卫生部后,将在全国各大医院精神科推广使用。
世界卫生组织有相关规定,凡是精神障碍必须具备两点:第一,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第二,社会功能受损。“游戏成瘾是否属于精神障碍,要看这些人群的大脑生理和生化功能有无改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教授认为,游戏或网络成瘾和一些精神类的疾病一样,都是大脑负责奖赏机制的脑区出了问题。
黄悦勤表示,网络游戏成瘾不可以随便下结论,如果只是单纯的玩玩游戏不构成成瘾,符合诊断标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离不开”。
“因为,网络游戏成瘾患者都有行为和心理的问题。” 黄悦勤进一步解释说,行为方面,就是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被迫停止使用网络就会产生严重的戒断反应;心理方面,表现为在情感、认知方面有偏差,因长期过度上网而对现实生活产生严重的不适应感,悲观、沮丧、社交恐惧、容易紧张。
北医六院心理科主任李冰也给出了几大特征:在游戏上的时间花得越来越多;整天想着上网玩游戏,如果一段时间不玩,会觉得难以忍受;玩游戏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工作及生活等;每当不能上网时,就会感到坐立不安、情绪低落或无所适从;多次想戒,却欲罢不能;游戏在生活中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觉得在网上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快乐或者更能实现自我。“当你觉得越来越离不开它时,就意味已经上瘾了。”
研究表明,青少年是易患高发人群。“对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一直是北医六院密切关注的课题,而且贯穿于青少年成长的每个阶段。”刚刚因“北京市高中生网络成瘾调查及干预效果评价研究”项目荣获2017年度华夏医学科技三等奖的黄悦勤解释说,只是去过网络游戏的普及性并不明显,所以不能说网络游戏过去被忽视了。
黄悦勤认为,标准修订后,将从新的成瘾物质及行为、有害性使用、依赖的不同严重程度等进行全面分类更新。以往版本主要面向精神科医生与研究者,ICD—11将细化对成瘾物质的认定与疾病的分类,有效帮助非精神科医生在临床诊疗时及早辨别干预此类患者。
英国某大学一项研究显示,所谓的网游成瘾可能并不是真正存在,长时间玩网游的人可能只是想暂时逃避现实生活中的不愉快。
中国毒理学会药物依赖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日辉成瘾和心理治疗中心主任何日辉教授持相同观点:电子游戏的设计本身会让玩游戏的人快速获得快乐的感觉或者成就感,这满足了人们一种基本的心理需求。
的确,几乎所有的游戏,哪怕是低龄游戏,都有很强的回应性,不管你做任何的操作。这对于青少年来说是一种非常渴望的状态,青少年在玩游戏时,不仅能体验到一种掌控感,还能得到成就感、归属感,以致获得心理上的安慰。李冰说判断一个孩子是否游戏上瘾,首先看他的社会功能是否受损——学习、社交、身体状况如何;其次要看他的人际关系是否受影响——和家长、同学、老师之间关系如何;还有要看他是否发展了不良癖好——是否熬夜、大量购买游戏装备;以及他的作息或性情突变——是否早上起不来、不吃饭、讲话烦躁。
如果这个孩子喜欢玩游戏,但是他的学习、社交功能,包括身体功能都还是很好的,父母暂时可以不用太担心。如果发现孩子开始变得非常暴躁、易怒,或者变得特别的忤逆,就要有所警觉了,但是,也需要区分究竟这些是游戏带来的,还是因为青春期的特质。何日辉认为培养健康心理的良药是亲密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多陪伴孩子,尊重他们的感受。
金刚坐是瑜伽中常见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功效——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刚坐还有哪些好处?瑜伽金刚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众健康网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