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膳食 > 营养科普 > 洋葱有哪些功效与作用?洋葱的烹饪技巧是什么?[图]

洋葱有哪些功效与作用?洋葱的烹饪技巧是什么?[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7 18:49 洋葱蔬菜晚餐

洋葱是很常见的蔬菜,洋葱吃起来味道香脆,很美味,洋葱有一定的刺激性的味道,有很好的杀菌消毒的作用,常吃洋葱对人体好处有很多,洋葱的功效作用也有很多,那么洋葱有哪些功效与作用?洋葱的烹饪技巧是什么?下面为大家介绍。

洋葱有哪些功效与作用?洋葱的烹饪技巧是什么?(1)

1、洋葱的功效与作用

洋葱味甘、微辛、性温,入肝、脾、胃、肺经;具有润肠,理气和胃,健脾进食,发散风寒,温中通阳,消食化肉,提神健体,散瘀解毒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无汗、鼻塞、食积纳呆、宿食不消、高血压、高血脂、痢疾等症。

2、洋葱的营养价值

1.洋葱具有发散风寒的作用,是因为洋葱鳞茎和叶子含有一种称为硫化丙烯的油脂性挥发物,具有辛简辣味,这种物质能抗寒,抵御流感病毒,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2.洋葱营养丰富,且气味辛辣。能刺激胃、肠及消化腺分泌,增进食欲,促进消化,且洋葱不含脂肪,其精油中含有可降低胆固醇的含硫化合物的混合物,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积内停等症;

3.洋葱是目前所知唯一含前列腺素A的。前列腺素A能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因而会产生降血压、能减少外周血管和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预防血栓形成作用。对抗人体内儿茶酚胺等升压物质的作用,又能促进钠盐的排泄,从而使血压下降,经常食用对高血压,高血脂和心脑血管病人都有保健作用;

4.洋葱有一定的提神作用,它能帮助细胞更好地利用葡萄糖,同时降低血糖,供给脑细胞热能,是糖尿病、神志萎顿患者的食疗佳蔬;

5.洋葱中含有一种名炎“栎皮黄素”9的物质,这是目前所知最有效的天然抗癌物质之一,它能阻止体内的生物化学机制出现变异,控制癌细胞的生长,从而具有防癌抗癌作用;

6.洋葱所含的微量元素硒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能消除体内的自由基,增强细胞的活力和代谢能力,具有防癌抗衰老的功效;

7.洋葱中还含有一定的钙质,近年来,瑞士科学家发现常吃洋葱能提高骨密度,有助于防治骨质疏松症;

8.洋葱中含有植物杀菌素如大蒜素等,因而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嚼生洋葱可以预防感冒。

3、洋葱适合人群

一般人均可食用。

1.特别适宜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急慢性肠炎、痢疾患者以及消化不良者。

2.洋葱一次不宜食用过多,容易引起目糊和发热。同时凡有皮肤瘙痒性疾病、患有眼疾以及胃病、肺胃发炎者少吃。同时洋葱辛温,热病患者应慎食;

3.洋葱所含香辣味对眼睛有刺激作用,患有眼疾、眼部充血时,不宜切洋葱。

4、洋葱做法指导

1.洋葱切去根部,剥去老皮,洗净泥沙,生、熟食均可。以它为原料的菜有“洋葱炒肉丝”、“洋葱焖猪排”等。

2.洋葱还是西餐的主要蔬菜之一,可以做汤、做配料、调料和冷菜。不宜加热过久,以有些微辣味为佳,

3.不可过量食用,因为它易产生挥发性气体,过量食用会产生胀气和排气过多,给人造成不快。

5、切洋葱怎么不流泪

1、在流水中切洋葱。在流水中切洋葱,这样可以控制洋葱里面气体的挥发,但是虽然这样不刺激眼睛,却很浪费水。这招不推荐。

2、把洋葱放入冰箱中冷藏。在切洋葱前把洋葱放入冰箱中冷藏,5-10分钟之后取出再切,刺激性气味就会挥发得少一些,再切的时候也不会流泪了。

3、嚼口香糖。下眼睑靠近鼻梁处有个小孔,它和鼻梁、咽喉相通,用来排出多余泪液。切葱时辛辣气体使眼睛受到刺激,泪腺分泌的泪液增加。而嚼口香糖时上下颌不断开合,会在内部形成负压把泪液通过这个小孔吸到口腔。这样眼里没多余的泪液就不会流泪了。

4、咬筷子。切洋葱时,将筷子横过来衔在嘴里,这样眼泪就不会流出来,因为衔着筷子口腔内就会变干燥,体内就会分泌唾液,与切洋葱时流出的眼泪相比,唾液会率先流出,因此具有抑制流泪的功效。

5、将洋葱凉水浸泡。如果不进冰箱,将洋葱头尾去掉,将其切成两半放在凉水中浸泡10分钟也有同上的效果。

6、微波炉加热20秒。切洋葱之前先将洋葱放到微波炉中加热20秒,请将洋葱包上保鲜膜加热,加热据说可以让洋葱中的刺激成分变质。

7、戴着泳镜切洋葱。泳镜对眼睛的封闭的效果比较好,这样切洋葱时就不回有刺激物质挥发到眼睛里了。

8、用湿润的刀具切洋葱。用湿润的刀具切洋葱也是个不错的方法,在切的时候经常把刀用水洗一下再切。切洋葱之前,最好在菜刀上抹点植物油,这样一来切时就不流泪了。

9、在砧板旁点支蜡烛。切洋葱时可以在砧板旁点支蜡烛可以减少洋葱的刺激气味。效果不错!切洋葱案板上放一勺盐,就不会辣眼了。

10、塞纸巾。虽然不太雅观,但却是最简单的秘诀,请往鼻孔里塞入纸巾吧,因为洋葱中的刺激性成分进入鼻子里能刺激眼睛,塞住鼻子可以防止刺激性成分进入体内。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