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一种比较常见中医治疗方式,一般我们在身体出现不适症状的时候就可以做艾灸帮助缓解身体不适,但是艾灸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功效,比如可以活血温经,那么,一般艾灸是否可以预防感冒呢?冬季做艾灸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呢?
中医认为,艾性味苦、辛、温,入肝、脾、肾经,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风止痒之功,适用于虚寒腹痛、崩漏下血、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带下病及皮肤湿疹瘙痒等,用艾制成各种艾条用以烧灸等,可使热气内达而温通气血,透达经络,治疗各种寒痛症。常言道:“居家常备艾,老少无疾患。”说明居家备艾对维护身体健康大有裨益。冬季寒风习习,门窗紧闭,空气对流少,是多种上呼吸道疾病的好发时节,而常用艾熏蒸居室,可有效地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维护人体健康。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6、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7、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1、艾条灸:点燃艾条异端,在距穴位2-3厘米处熏烤,艾条可一上一下或位置固定,以自身感觉温热但无灼痛、局部湿热潮红为度。每次10-15分钟。
2、艾炷灸:一般用艾炷隔姜灸或隔盐灸,能健脾益气、温肾培元、延年益寿。选好穴位后,在穴位上放好生姜片或铺上一层盐,将圆锥形艾炷放在生姜片或盐堆上点燃,每次每个穴位灸5-7壮。气虚者修复能力较弱、结痂慢,尽量避免瘢痕灸,即不要让局部产生水泡或化脓。
1、合理施灸
艾灸的时候不可胡乱选穴,没有章法。应当根据个人体质以及疾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以及艾灸的方法,如果是进行斑痕灸则必须考虑其后果以及取得被灸的同意方可进行。
2、合适的场所以及姿势
在进行艾灸的时候应当保持体位平整舒适,并且方便艾灸操作。注意防止艾柱靠近皮肤太近,灼伤皮肤和避免发生碰撞动摇艾灸部位,以免发生艾火脱落引起烧伤甚至烧坏衣服、被褥。
3、不适宜艾灸的人群
一般空腹、过饱、极度疲劳以及惧怕艾灸者不宜进行艾灸。对于体弱者,艾灸时艾柱不可过大,刺激量不可过强,如果发生“晕灸”现象,要及时处理。对于昏迷、肢体麻木不仁及感觉迟钝的人群,注意不可艾灸过量,避免烧伤。
4、艾灸的顺序
在进行艾灸的时候,一般是先上部,后下部,先背部,后腹部,先头部,后四肢,先灸阳经,后灸阴经,施灸的壮数应当先少后多,时间宜先短后长。特殊情况下,灵活掌握。
5、艾灸后注意事项
在艾灸结束后,一般皮肤多有红晕灼热感,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稍后了自行消退。如果灸后皮肤起泡,小者可自行吸收,大者可用消毒的针具穿破,放出液体,然后涂抹紫药水,最后敷以消毒纱布固定即可。
金刚坐是瑜伽中常见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功效——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刚坐还有哪些好处?瑜伽金刚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众健康网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