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健康 > 健康养生 > 经常掏耳朵有什么坏处?掏耳朵会伤害耳朵听力吗?[图]

经常掏耳朵有什么坏处?掏耳朵会伤害耳朵听力吗?[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6 12:52 耳朵听力神经

在生活中条耳朵是很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是掏耳朵也是需要掌握方法的,如果掏耳朵的方式不当,对健康的危害也非常巨大,那么经常掏耳朵有什么坏处?掏耳朵会伤害耳朵听力吗?经常掏耳朵对耳朵健康不利,下面就来详细了解危害有哪些,以及正确掏耳朵的方法吧。

经常掏耳朵有什么坏处?掏耳朵会伤害耳朵听力吗?(1)

1、经常掏耳朵的危害

1.耳屎越掏越多

由于经常刺激外耳道皮肤,使皮肤淤血,造成耳屎分泌增多,堆积严重。也就是说,耳屎越掏越多。

2.频繁掏耳易发炎

不少人认为耳朵里有一些耳屎,不舒服也不雅观,所以要经常掏耳朵。不过频繁掏耳朵等于拆除了耳朵的外部防线,任由细菌侵入耳道和鼓膜,会引起慢性炎症,出现耳朵疼痛、流脓的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听力下降。

3.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

掏耳朵时如果耳屎坚硬或比较多,容易把皮肤划伤,细菌便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或因来回搔刮,把细菌挤入毛囊、皮脂腺管,引发炎症、流水,严重者发生外耳道疖肿。

4.诱发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

长期掏耳朵慢性刺激还可能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另外,鼓膜是一层非常薄的膜,厚度仅约0。1毫米,比纸厚不了多少,如果掏耳朵时乱动,稍不注意,掏耳勺就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

5.易损伤听力

“经常掏耳朵,反而更容易刺激耳道里分泌物的产生,而且习惯一旦形成,不去掏的时候,会觉得耳朵里特别痒,越掏越想掏。这样除了刺激分泌物产生,还很容易将病菌带进耳朵引发感染。”更麻烦的是,掏耳朵的时候,如果方法不得当,会将耳屎推向耳道深处,堵塞耳道,影响听力。如果是用力过度,损伤了外耳道皮肤或是耳膜,细菌趁机侵入形成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穿孔等,严重者甚至长出可恶变的乳头状瘤,对听力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专家建议,别把掏耳当成一种习惯,待耳垢需要清理时再掏不迟。

2、如何掏耳朵最健康

最好用棉棍,轻轻在外耳道转动,然后耳朵朝下,耵聍可自行出来,尽量做到不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物掏耳。

不要频繁掏耳,一周左右一次即可。在灰尘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间隔可适当短一点儿。一般而言,耳屎不必人工清除,它会在说话、吃饭等时,随着下颌运动,借助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自动排出。

3、听力不好的原因

(1)掏耳

掏耳朵是很多人都喜欢做的事情,很多时候小孩子耳朵痒,有些父母就会随手使用发夹、短木棒等物品为孩子掏耳朵。这个时候,只要稍有疏忽就可能戳破孩子的鼓膜,导致耳痛出血,感染炎症,影响听力。情况严重戳的太深的,可直接损害听力。

(2)外伤

由于孩子一般都活波好动,就很容易出现外伤的情况,外伤的原因包括:孩子淘气时,有些父母盛怒之下,不分清红皂白给孩子几个巴掌;喜庆佳节,燃放的鞭炮突然在孩子耳边爆炸,巨大气浪直冲耳道内鼓膜;游泳时,孩子一侧耳朵先撞击水面。这些外伤都会造成鼓膜破裂、穿孔,直接造成听力减退。

(3)噪音

有些孩子在收看电视或收听音乐时,往往喜欢把音量开得很大,有的孩子还喜欢听立体声音乐,戴上耳机一听就是几个小时,无论在行走或做功课时都不愿取下。殊不知,长时间接触高分贝的噪音,会对内耳听觉器官的神经末梢造成不良刺激,会不知不觉损害听力,使听力下降。

(4)药物

许多药物对耳朵来讲,具有强烈的毒性,长期使用或一次大量使用,或病儿对这种药高度敏感都可引起听觉障碍导致孩子听力下降。所以,家长不要随意给孩子买药,任何药物的使用都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

(5)疾病

在引起听力下降的各种原因中,中耳炎最为多见。如急性中耳炎通常都是由耳咽管感染的,常见原因就是耳朵进水。很多时候,孩子感冒一不小心就可能影响听力。另外,中耳还常常受到“左邻右舍”的威胁,如鼻和咽部的疾病,包括鼻窦炎、扁桃体炎、增殖腺炎等,常会并发中耳炎,影响孩子的听力。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