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膳食 > 食品安全 > 哪些鱼不宜吃?吃鱼需要注意些什么?[图]

哪些鱼不宜吃?吃鱼需要注意些什么?[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5 17:45 吃鱼鱼肉海鲜

平时生活中很多人都爱吃鱼,鱼肉的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鱼肉的烹饪方法也有很多,可以做出许多美味的菜肴,不过吃鱼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些鱼不宜吃,那么哪些鱼不宜吃?吃鱼需要注意些什么?下面为大家介绍。

哪些鱼不宜吃?吃鱼需要注意些什么?(1)

1、四种鱼不能吃

畸形的鱼。其他如畸形的鱼不要吃,鱼胆不要吃,死的甲鱼、鳝鱼不能吃。

咸鱼、熏鱼、鱼干。因含亚硝胺类致癌物质,不应该过多食用,煎炸特别是烧焦的鱼中含强致癌物质杂环胺,少吃为佳。

被污染的鱼。有毒的鱼包括被酚、重金属或农药污染的鱼,体内含有生物毒素的鱼等。带有浓重煤油味的鱼虾是酚污染的结果;总吃体型大的海鱼如鲨鱼、金枪鱼、旗鱼、鲭鱼和方头鱼容易发生汞中毒。特别要强调,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准备怀孕的妇女,不要食用这些鱼。

带寄生虫的鱼。鱼肉中还可能存在华枝睾吸虫等,除了加工时要彻底洗干净外,烹调时要注意煮熟煮透。

2、吃鱼的注意事项

(1)生鱼片慎吃

据营养、健康方面的专家介绍,肝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一般是人通过吃生的或半熟的含肝吸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和淡水螺类而被感染。所以,如果经常吃生吃鱼片就会很容易感染肝吸虫病,甚至诱发肝癌。

(2)不要趁鲜吃

吃鱼就要新鲜,营养价值才高?并不是,无论是人工饲养的鱼类或野生的鱼类,体内都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质。如果马上吃,鱼体内的有毒物质来不及完全排除,鱼身上的寄生虫和细菌也没有完全死亡,这些残留毒素很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

(3)不能空腹吃鱼

空腹吃鱼容易导致痛风,这是因为鱼本身富含嘌呤,如果空腹大量摄入含嘌呤的鱼肉,却没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来分解,人体酸碱平衡就会失调,容易诱发痛风或加重痛风病患者的病情。

(4)忌吃鱼胆

民间早有流传吃鱼胆可以清热解毒、明目止咳的说法,所以尽管鱼胆味苦,总有人跃跃欲试。擅吃鱼胆极其危险,极易引发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专家指出,鱼的胆汁中含有水溶性“鲤醇硫酸酯钠”等具有极强毒性的毒素,这些毒素既耐热,又不会被酒精所破坏,因而无论将鱼胆烹熟、生吞,或是用酒送服,均可发生中毒。

3、鱼肉的营养功效

1、保护眼睛

鱼身上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鱼肝油等,能保护眼组织。

尤其是中老年人,每天吃一些鱼,可以预防老年性的眼底黄斑恶化和视网膜病变。

关于此,国外还有研究证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韦恩·史密斯的博士的科研小组对3500名49岁以上的人进行研究发现:

一个月吃1~3次鱼,黄斑恶化的可能性,可以减少50%!

2、保护智力

鱼类中含有丰富的ω-3脂肪酸,尤其是深海鱼含量丰富。这是一种能提升人类智力的营养素。

对年轻人,可以起到提升脑力、提高记忆力的作用,以充分应对考试、学习、工作。

对老人,则有预防老年痴呆、健忘、脑萎缩的作用。

3、保护心脏

根据现有的研究可以明确的一个事实是,从鱼类身上摄取的ω-3脂肪酸,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最高达60%以上。

相关医生指出,鱼类对心脏大有益处,但也不必天天吃,一周吃2次即可,最好挑选沙丁鱼、大马哈鱼等含ω-3脂肪酸比较多的鱼类。

4、改善体型

ω-3脂肪酸同样是一种可以帮助人们控制体重、改善体型的物质。

体型偏胖的人,在养成良好的饮食作息运动习惯的前提下,再坚持服用适量的ω-3脂肪酸,可以有效减重,预防肥胖带来的相关问题,也可有效预防糖尿病。

5、缓解压力

还是ω-3脂肪酸的作用,它具有稳定人情绪的作用。此时季节闷热,夜间入睡难,清晨醒得早。有此问题的人,可以试着补充ω-3脂肪酸,对于失眠多梦有改善作用,也可以预防抑郁、暴躁、低落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