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一种很常见的治疗方式,很多胃不舒服的人都会选择刮痧。适用于情绪变化(如精神过度紧张)、饮食不规律、饱食后马上运动、食辣过度、饮酒过多、进食难消化的食物情况导致的胃不舒服、胃痛者。具体知识介绍如下!
本文目录
1、胃不舒服可以刮痧吗?
2、胃病刮痧刮哪里最好?
3、刮痧刮不好会怎么样?
刮痧对胃炎有治疗作用。胃炎的发作与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脘失和。或因感湿寒之邪,困阻脾土,以致脾胃升降失调有关,刮痧可疏肝理气,化瘀散结,调理肠胃,从而对胃炎有治疗作用。
1、寒邪犯胃型胃病刮痧
临床表现:由于外感寒邪,直中胃腑,或过食生冷,寒积于中而致,胃痛暴作,疼痛剧烈,畏寒喜暖,脘腹得热痛减,遇寒则痛增,口不渴,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或弦迟。
治则: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取穴: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脾俞。
刮痧方法:首先用补法刮中脘,内关,足三里,以出现痧痕为度;然后刮胃俞,脾俞,至出现疼痛为止;每日刮治1次。
2、饮食停滞型胃病刮痧
临床表现:多由暴饮多食而致,胃脘痛而拒按,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恶心呕吐,吐出不消化食物,吐食或矢气后疼痛减轻,不思饮食,大便不爽,舌苔厚爽,脉滑。
治则:消食导滞。
取穴:中脘,天枢,脾俞,胃俞,大肠俞。
刮痧方法:中脘,天枢用泻法刮拭,由轻到重,以刮至出现痧痕为度。脾俞,胃俞,大肠俞用指压法,每穴点揉3-5分钟,以有得气感止,均用泻法,每日1次。
3、肝气犯胃型胃病刮痧
临床表现: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每因恼怒等情志因素而痛作加重,苔多薄白,脉沉弦,患者往往有情志不遂或精神刺激的病史。
治则: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取穴:中脘,章门,肝俞,胆俞,膈俞。
刮痧方法:先刮中脘,章门,期门,每穴3-5分钟;然后刮肝俞,胆俞,膈俞,按同一方向刮至皮肤出现痧痕为度。
4、肝胃郁热型胃病刮痧
临床表现:胃脘灼热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治则:疏肝解郁,泄热和胃。
取穴:肝俞,胃俞,足三里。
刮痧方法:用刮痧法配以点揉法,先刮中脘,足三里,另加点揉内庭,太冲,每穴3-5分钟,再刮肝俞,胃俞,按同一方向刮至皮肤出现痧痕为度,再用泻法重点刮内庭,太冲,肝俞,由轻到重,以出现痧痕为度;然后用手指揉压胃俞,足三里,每穴3-5分钟,以得气感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5、瘀血停滞型胃病刮痧
临床表现:胃脘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或痛有针刺样感,食后痛甚,或见呕血黑便,舌质紫黯,或见瘀斑,脉涩或沉弦。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取穴:中脘,足三里,内关,膈俞,肝俞,期门。
刮痧方法:先刮内关,中脘,期门,足三里,每穴3-5分钟,再刮膈俞,肝俞,按同一方向刮至皮肤出现痧痕为度。
6、胃阴亏虚型胃病刮痧
临床表现:胃脘隐隐作痛,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则:养阴益胃,柔润止痛。
取穴:脾俞,胃俞,中脘,章门,血海,三阴交。
刮痧方法:用刮痧法配指揉压法。先刮脾俞,胃俞,再刮脊柱两侧(自颈椎至第10胸椎),自上到下刮三行(正中线及旁开0.5寸),刮至皮肤微红为度,再刮中脘,章门,从内到外,至痧痕出现,点揉血海,三阴交,每穴3-5分钟,以得气感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7、脾胃虚寒型胃病刮痧
临床表现:胃脘隐痛,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时痛甚,进食后痛减,时吐清水,纳差,神疲乏力,甚则手足不温,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迟缓。
治则:温中健脾,散寒止痛。
取穴:中脘,足三里,内关,关元。
刮痧方法:用刮痧法配指揉压法,先刮中脘,关元,刮至皮肤微红为度,点揉足三里,内关每穴3-5分钟,以得气感为度,每日或隔日一次,至愈为度。
1、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不宜刮痧。否则血液循环加快反而会加重病情。
2、孕妇,孕妇最好不要刮痧,尤其是腰腹部,严重者会引发流产。
3、皮肤有溃疡、斑疹等不明原因的包块或脓肿不宜刮痧,否则会导致创口感染。
4、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忌刮痧,否则会导致传染。
5、饱食、疲劳、醉酒者禁止刮痧,会导致虚脱等症。
6、眼鼻口耳等部位禁止刮痧,会使黏膜充血。
7、精神病患者不宜刮痧,会加重病症。
总结:胃病的种类很多,发病原因和病理变化一样,在治疗的时候,应该根据各种不同的病症表现来进行治疗!
金刚坐是瑜伽中常见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功效——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刚坐还有哪些好处?瑜伽金刚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众健康网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