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去看中医之后就会被开大包小包的中药,这些中药都是需要自己熬制的,但是熬中药其实也是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火候的,还有关于熬制的容器也是要多加注意的,那么,熬中药要用什么锅熬会比较好一点呢?
换种煮法,换种器皿,换种水煮药,结果肯定是不同的。
(1)同等条件下用电磁炉烧水,小功率烧出来的水与大功率烧出来的水,泡茶比较,小功率烧水泡出来的茶更容易在身体的流走、化融和渗透。(注意:是身体里,不是口腔里,喉咙里,舌头上,是到了身体里之后)
(2)同等条件下,用炭火烧出来的水,比电磁炉烧出来的水,更加容易在身体里流走、化融和渗透。
(3)同等条件下,用陶瓷锅烧出来的水,比用不锈钢锅烧出来的水,更加容易在身体里流走、化融和渗透。
(4)同等条件下,用质量较重的备长炭烧出来的水,比普通碳烧出来的水,更加容易在身体里流走、化融和渗透。
(5)同等条件下,备长炭上铺一层橄榄碳,比只有备长炭烧出来的水,更加容易在身体里流走、化融和渗透。
(6)同等条件下,温度高的水比温度低的水,更加容易在身体里流走、化融和渗透。
(7)同等条件下,各种矿泉水比较,每种感觉都不一样,(我说的不是口感,是身体里的体感)千岛湖水源地的农夫山泉最为平和,也最为容易流走、化融和渗透。
煎煮容器以陶瓷、砂锅为最好,其次为不锈钢锅、搪瓷锅以及耐高温的玻璃器皿,因为这些容器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不易与所煎中药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一定忌用铁锅、铜锅和铝锅,因为这些元素可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第一步:“看” 煎煮中药前首先要查看中药的质量,如发现有虫蛀、霉变等问题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其次是查看有无需特殊处理的中药,如有应另置并按特殊方法处理。
第二步:“泡” 将药店拿回的中药饮片加适量水浸泡20~30 min ,轻质的中药、气温较高时浸泡时间宜短,重质中药、气温较低时浸泡时间宜长,目的是为了使中药湿润变软, 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1)煎煮用水:一般使用无污染的自来水即可,忌用反复煮过的水或隔夜水煎煮中药。
(2)加水量:经验加水量是超过药物表面3~5cm;理论计算是按每1g中药加水10mL计算,将总水量的70%用于头煎,剩下的30%用于第二煎。
(3)煎煮用火:一般应遵循“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则,也就是说沸前用武火,使水很快沸腾,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4)煎煮时间:煎煮时间从沸腾后计算,一般解表药头煎10~15 min,二煎10min;滋补药头煎30~40min ,二煎25~30min。控制煎煮时间是因为长时间高温煎煮,会使植物细胞遭到破坏,使药液中不溶性的无效成分增加。而且长时间煎煮还有将药煎焦煳底的危险。
(6)煎煮次数:一般煎2~3次,就能煎出中药所含成分的80%~90%的中药成分。煎煮后及时滤出煎液,并将每次的煎液混合后分次服用。
根据药物性质不同,有些药物宜采用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等特殊方法处理。不少患者因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会将需特殊处理的中药一起和群药同煎,这样操作是很不妥当的。
(1)先煎:就是延长煎煮中药的时间,使药物中难溶的成分被最大可能的煎出。一般将需先煎的药物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10~20 min后,再与浸泡过的其他中药合并煎煮。这些中药有:①动物的骨甲类如鳖甲、龟板等; ②矿物类如生石膏等; ③有些毒性中药如生川乌、生草乌等,先煎1-2h可大大降低毒性。
(2)后下:就是缩短煎煮中药的时间,减少因长时间煎煮所造成的有效成分散失。常规操作是:待其他群药沸后用文火煎煮15-20min后,再加入需后下的中药煎煮5-10min即可。这些中药有:①气味芳香类中药如砂仁等;②久煎易破坏有效成分的中药如钩藤、番泻叶等。
(3)包煎:就是将中药装入棉布袋中与其他群药共煎。这些中药有: ①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中药材如车前子、葶苈子等,防止煎煮时煳锅底; ②富含绒毛的中药材如旋覆花、枇杷叶等,防止脱落的绒毛刺激咽喉。
(4)烊化:就是将胶类中药加入已煎好的药液或清水中加热溶化。目的是防止煎液黏稠而影响其他中药有效成分的煎出或煳锅底,如阿胶、鹿角胶等。
(5)另煎:就是将贵重中药材如人参、西洋参等用适宜的容器单独煎煮取汁后,药渣并入其他群药共煎,目的是减少群煎时其他药渣对贵重药材有效成分的吸附。
(6)总之,临床中医师只有在开具处方后叮嘱患者严格按照中药煎煮的要求进行操作,才能提高汤剂的疗效,使中药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更好地作用。
金刚坐是瑜伽中常见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功效——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刚坐还有哪些好处?瑜伽金刚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众健康网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