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膳食 > 食品安全 > 春季吃姜好么?怎么食用生姜最好?[图]

春季吃姜好么?怎么食用生姜最好?[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9 19:21 生姜春季大蒜调料

生姜是我们平时经常会用到的调料之一,可能大部分人平时不会直接吃生姜,仅仅是用来调味,但是生姜吃了是有很多好处的,特别是夏季的时候吃姜还有强身健体的作用,但是秋季的时候就不太适合吃生姜,那春季吃姜好么?怎么食用生姜最好?

春季吃姜好么?怎么食用生姜最好?(1)

1、春季吃姜的好处

生姜有温中止呕、解表散寒等保健养生功效。能治疗湿痛及受冷之腹痛腹泻。此外,生姜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淀粉、磷、铁等成分,有助促进血液循环,并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除此之外,生姜是助阳之品,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因此,春季可适量多吃些姜。

2、生姜的食用禁忌

1、不要去皮。有些人吃姜喜欢削皮,这样做不能发挥姜的整体功效。

2、患有这些病不宜吃姜。凡属阴虚火旺、目赤内热者,或患有痈肿疮疖、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痔疮者,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

3、食用生姜每次只需要10克左右。食用过多则大量姜辣素在经肾脏排泄过程中会刺激肾脏,产生口干、咽痛、便秘等症状。

4、生姜有解毒杀菌的作用,有内热者忌食。烂姜、冻姜不要食用,因为姜变质后会产生致癌物。

3、吃生姜宜“早”不宜“晚”

早上吃姜,胜过参汤;晚上吃姜,赛过砒霜

古人有“早上吃姜,胜过参汤,晚上吃姜,赛过砒霜”的说法,同是吃姜,这就是说,早上吃有益,晚上吃则有害。但是这种说法比较适合北方人。

中医认为,生姜可温中止呕、解表散寒。而生姜中也含有植物杀菌素,其杀菌作用不亚于葱和蒜。生姜中的姜辣素能刺激胃液分泌,有促进消化的作用。其中还含有较多的挥发油,能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防止肝脏和血清胆固醇的蓄积。

另外在早晨,人的胃中之气有待升发,吃点姜可以健脾温胃。并且生姜中的挥发油可加快血液循环、兴奋神经,使全身变得温暖。在冬天的早晨,适当吃点姜,还可驱散寒冷,预防感冒。到了晚上,人体应该是阳气收敛、阴气外盛,因此应该多吃清热、下气消食的食物,这样更利于夜间休息,如萝卜就是不错的选择。而生姜的辛温发散作用会影响人们夜间的正常休息,且晚上进食辛温的生姜还很容易产生内热,日久出现“上火”的症状。

4、春季吃姜食疗方

1、治胃寒,妊娠呕吐:生姜绞汁1汤匙,砂仁5克,清水半碗,蒸半小时,去渣饮汁。1日2次。

2、治脾胃虚弱:老姜绞汁30毫升,鲜牛肉150克,切碎,剁成肉泥状,加入30滴姜汁,再放些酱油、花生油搅匀,待焖米饭时,将姜汁牛肉倒人将熟饭内蒸至熟(约15分钟)即可食用。1日2次。

3、治老年人脾胃虚寒、反胃食少、呕吐清水、腹痛泄泻以及肺寒喘咳:鲜生姜10克切片,大枣5枚,粳米150克,同煮粥,适量油盐调味佐膳。

4、治风寒感冒、恶心呕吐、胃痛腹胀:生姜5克切丝,苏叶3克装入茶杯内,开水冲泡,浸泡5-10分钟后,加入红糖搅匀,趁热服用。

5、五神汤:荆芥、苏叶、生姜各10克,茶叶6克,水煎五分钟后加入红糖30克,随量服用。有发汗解表作用,可治畏寒,身痛、无汗诸证的风寒感冒。

6、姜糖苏叶饮:生姜5克(切丝),苏叶3克装入茶杯内,开水冲泡,浸泡5-10分钟后加入红糖搅匀趁热服用。有发汗解表、祛寒健胃作用,可治风寒感冒、恶心呕吐、胃痛、腹胀等症。

7、姜蜜膏:生姜汁200克,蜂蜜200克,水煎至稠粘如膏时停火,冷却后装瓶备用。每次服30毫升,以热开水冲服,1日2次。可治肺寒、肺燥型久咳不愈。

5、吃姜驱寒

1、姜附酒

用料:生姜60克,制附子30克,桂枝35克,白酒500毫升。

做法:将生姜,制附子,桂枝洗净,生姜切薄片,所有材料放入容器中,加白酒,密封容器,浸泡2周即可,每次饮服10-20毫升。

功效:制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和生姜,桂枝同用可以明显改善手脚冰凉的状况。

2、生姜红糖饮

用料:生姜,红糖各15克,葱白10克。

做法:将生姜切片,葱白切段,洗净。锅中加水,放入生姜,葱白,开大火煮沸,再转小火,加红糖稍煮,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生姜中有姜辣素,吃生姜后能扩张血管,加快血液循环,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带走了多余的热量,还能把体内的寒气一起带出体外,此茶有解表散寒的功效,适宜于风寒感冒,呕恶腹痛人群饮用。

3、姜枣散寒茶

用料:生姜500克,大枣250克,茴香200克,甘草150克,食盐100克,丁香,沉香各25克。

做法:将所有食材和药材共研成末,和匀,装瓶备用,每日早餐前用开水送服15克。

功效:生姜味辛,性微温,有疏风散寒,健脾胃作用,大枣能益气血补脾胃,茴香,丁香,沉香为芳香理气药物,所有食材同用,有散寒益气养颜功效。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