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很常见的中医治病方法,拔罐主要是去除体内的湿气和毒气,对很多疾病都是有帮助,而且拔罐治病的副作用是比较小的,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会通过拔罐来治病,有的人中暑也想要拔罐来治疗,那中暑能不能拔罐?中暑拔罐有用吗?
中暑是指盛夏季节突发与高温环境中的一种急性病症,以高热、汗出、心慌、头晕、烦躁、甚至神昏、抽搐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症。
拔罐是中国医学的一种伤害小、痛苦小的传统疗法,主要适用于风湿痛、腹痛、胃痛、消化不良、头痛、高血压、感冒、咳嗽、腰背痛、痛经、毒虫咬伤、单独、疮疡初期未溃等。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处于动态平衡,不宜受日常的周围环境温度或体力活动的影响。
而中暑属于中医学“暑温”范畴,是夏暑党龄之时感受暑热病邪而引起的一种畸形热病。暑邪致病,易夹湿为患,儿夏暑季节,地面湿气升腾,人处于湿气之中,容易感受暑热湿邪之气。如果采用拔罐的方式,能开通诸阳至会,解热泄暑,发汗解表,使暑热豁然而解,因此夏季中暑可以用拔罐治疗。
拔火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
治疗中暑采用痛苦少的拔火罐,一般经过连续三天的拔火罐治疗,中暑便可痊愈。它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
(1)取穴:曲池(双)、委中(双)、舌下两青筋。
(2)操作法:刺络拔罐法。轻者先用三棱针点刺,微出血即可,血止后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点刺的穴位上(舌下不拔罐),留罐10-15分钟。重者先用手或筷子2-3根沾水拍打曲池、委中,待表筋显露后,再用三棱针点刺放血10毫升左右,待血止,再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点刺的
穴位上,留罐以出血量15-20毫升为度,起罐后用2%碘酒涂擦针孔口即可。若已昏迷,先用皂角散(皂角研细末)少许吹入鼻孔后,再行上法疗之。
小贴士:重度中暑还可加刺少商、中冲、人中、十宣穴放血少许。
(1)取穴:主穴:大椎、委中、外关。配穴:中冲、十宣、脊椎两侧、关冲。
(2)操作法: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按常法行罐,留罐5分钟。脊柱两侧用梅花针重叩刺3-5次,用走罐法;中冲、关冲、十宣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不拔罐。
(1)取穴:曲池、委中、曲泽、十宣。腹痛配神阙;神昏配人中、关冲。
(2)操作法:刺络拔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各穴(神阙穴不针刺),然后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点刺的穴位上,留罐5分钟。每日治疗1-2次。人中、关冲、十宣只刺针出血,不拔罐。
小贴士:放血多少,应视患者体质、中暑轻重而灵活掌握,但每次出血量以不超过50毫升为宜。
(1)取穴:主穴:大椎、外关、脊柱两侧。配穴:十宣、关冲。
(2)操作法:刺络拔罐法和走罐法。大椎、外关用刺络拔罐法按常法行罐;脊柱两侧先用梅花针重叩刺3-4次,然后用走罐法按常法行罐,至皮肤紫红色为度。配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少许,不拔罐。
小贴士:如果1次不愈,隔1小时拔罐1次。
1、起罐时,一般先用左手夹住罐体,右手拇指从罐口旁边按一下,使气体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否则容易导致皮肤拉伤或造成疼痛。
2、拔罐时,选择肌肉比较丰满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不宜,避免拔罐时疼痛。
3、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皮肤;若留罐时间太长、吸力太大,皮肤会起水泡。小水泡不用处理,大水泡可用注射针抽搐液体,涂以龙胆紫或消毒纱布包裹。
4、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孕妇腰腹部不宜拔罐。
5、刺络拔罐法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自行治疗。
6、每日或隔日一次,某些急性病症,每日可2次,7-10天为一个疗程。
7、中暑拔罐疗法虽然有效,但是在拔罐前应该把患者抬至阴凉处,待患者中暑急症消退后再进行拔罐。
其实除了拔罐之外,针灸和刮痧这两种中医疗法也可以起到消暑的作用,刮痧跟拔罐比较类似,只不过拔罐是让身体自行疏通,而刮痧是通过手动疏通经络,其目的性更明确。而针灸对于穴位需要更加精准,精确到一个点。当然,这些都需要专业中医来完成,如果自己不懂,就不要轻易尝试,其实中暑也可以通过冷敷和饮用淡盐水的方式降温。
金刚坐是瑜伽中常见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功效——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刚坐还有哪些好处?瑜伽金刚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众健康网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