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膳食 > 营养科普 > 夏末初秋吃什么蔬菜合适?夏秋交替我们该怎么养生?[图]

夏末初秋吃什么蔬菜合适?夏秋交替我们该怎么养生?[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7 21:16 蔬菜夏末睡眠运动

现在虽说还在盛夏,炎热的气候让我们都快受不了了,尤其是接下来的一周的高温天气,让我们都感觉自己快要被晒化了,即使待在室内吹空调,也会让自己的身体出现不适的症状,那么夏末初秋吃什么蔬菜合适?夏秋交替我们该怎么养生?

夏末初秋吃什么蔬菜合适?夏秋交替我们该怎么养生?(1)

1、夏末初秋吃什么蔬菜

在高温不退的夏末初秋季节,多吃瓜果类的蔬菜其实更能补充身体需要的水分,达到养生益气的功效。那么夏末初秋吃什么蔬菜呢?

1、莲藕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之品为宜,莲藕为首选。生藕味甘,性寒,入心、脾、胃经,具有清热生津、补脾开胃、止泻的功效;熟藕性温,具有益胃健脾、养血补气的功效;由此可见,补虚需要吃熟莲藕,对脾胃虚弱、气血亏虚者均有良好的补益效果。

2、冬瓜

盛夏初秋是最炎热的时分,冬瓜因其性寒味甘,有清热生津、润肺止渴、避暑除烦等功效,此时吃冬瓜是很好的消暑食品。冬瓜可清热化痰,除烦止渴,利尿消肿,烹调方法也很多样,既可以很简单化,也可以很艺术,大众的食法多为素炒、红烧或羹汤。

3、空心菜

空心菜原名蕹菜,为夏秋季节主要绿叶菜之一。蕹菜中粗纤维含量极为丰富,由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等组成。果胶能使体内有毒物质加速排泄,木质素能提高巨噬细胞吞食细菌的活力,杀菌消炎,可以用治疮疡、痈疖等。

4、黄秋葵

要说蔬菜的功效,现在最有名的要数黄秋葵。它开黄色的花朵,果实有点像辣椒,用油炒,特别是炒鸡蛋,很好吃。这种蔬菜不太常见,但最近声誉鹊起。为什么?经科学家研究,黄秋葵强肾健体的功效,在蔬菜中非同一般。

5、豆芽

黄豆、绿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及钠、铁、磷、钙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豆生芽后,不但能保持原有的营养成分,而且增加了维生素的含量,有利于消除疲劳。豆芽中的叶绿素可以防治直肠癌。

6、豇豆

若论秋季首选素菜,非豇豆莫属。豇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可补充机体的招牌营养素。干豇豆、盐豇豆、泡豇豆,还有豇豆煮稀饭、酸豇豆炖鸭子、干豇豆炖腊肉,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豇豆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7、南瓜

眼下正是南瓜上市的时节,南瓜性味甘、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脾虚气弱、营养不良、肺痈、水火烫伤。《本草纲目》言其“补中益气”。南瓜含瓜氨酸、精氨酸、麦门冬素及维生素、果胶、纤维素等,营养丰富。

8、丝瓜

丝瓜可以从春末吃到初秋。丝瓜中含防止皮肤老化的B族维生素,增白皮肤的维生素C等成分,能保护皮肤、消除斑块,使皮肤洁白、细嫩,是不可多得的美容佳品,故丝瓜汁“美人水”之称。另外,丝瓜还有清暑凉血、解毒通便、调理月经不顺等功效。

9、瓠瓜

瓠瓜性平,有利水消肿、止渴除烦、通淋散结的功效。初秋气温仍较高,很多人胃口不好,将肉类和瓠瓜一起做菜,保证了蔬菜的摄入,也增加了蛋白质的摄入。瓠瓜中胡萝卜素含量较高,能起到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另外,其中还有胰蛋白酶抑制剂,对胰蛋白酶有抑制作用,能起到一定的降糖作用。

10、山药

山药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益心安神等保健作用。山药适合跟肉类一起煲汤,不但能使肉汤营养加倍,还有利于肉汤中营养素的吸收。常跟山药搭配的肉类有排骨、牛肉、鸭肉、羊肉等。

夏末初秋吃什么蔬菜?以上蔬菜适合暑气未消的初秋时节食用,但到了深秋,瓜类最好要少吃!

2、夏秋交替的养生之道

1、饮食

在夏秋交替的季节,应做到平衡饮食,注意蔬菜和肉类的合理搭配,不应过分地进补,切忌顿顿大鱼大肉,少吃生冷的瓜果和油腻的食物。尤其对于老人,由于脾胃功能下降,所以应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而且要少食多餐,这样才不至于让胃肠负担太重。

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加大,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专家指出,秋季燥气上升,易伤津液,因此,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秋天还应当少吃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等。也要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凡是带有辛香气味的食物,都有散发的功用,因此提倡吃辛香气味的食物如芹菜。在夏秋之交仍要继续坚持补水,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或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市民,每日应保证饮用8~10杯温开水或茶水。

2、穿衣

夏秋交替之际最容易患感冒或呼吸道类疾病。在这段将凉未凉的夏寒期,人们还未从酷夏中缓过神来,穿衣基本上还是以短袖为主。殊不知,这段被称为气象意义上的夏末,已经具备秋寒的特征,早晚凉快,温差大,再加上阴雨连绵,不知不觉寒气隐隐逼来,容易伤风感冒。因此穿衣要不怕麻烦,切忌贪凉,宁可“常保三分暖”。

随着夜间的凉意一天比一天明显,撤掉凉席,关上窗户和空调,换上长袖衣入睡,将薄棉被备在床头,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很容易受凉引起腹泻。特别是病人、老人、体弱者,更要注意随着气温的变化加减衣物。但也不宜一下子添得太多太快,同时秋季一定要增加适时适度的耐寒锻炼,有助于冬季抗寒能力的提高。

在挑选衣服时,最好厚薄交替搭配,这样才不会因为气温忽冷忽热而引起感冒,除了厚薄搭配,上班族们还可以准备两套衣服,以应对办公室室内、室外较大的温差。

3、睡眠

出伏之后是天气由热转凉的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要减缓“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时多增加1小时睡眠。

夏秋交替,气候凉爽,人们睡眠的气象条件大为改善,但早晚温差较大,是面部神经麻痹症的高发期,平日里更要注意保证充足休息,适当锻炼,夜间睡觉不要长时间对着空调、电扇吹,尤其对于抵抗力弱的老年人、小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夜里空调开放时间不宜过长,最好不开或调到除湿档,必要时避免直吹或将腹部盖好。

秋季坐卧宜朝西南方,而秋季头向西也是应秋气旺于西方之理。还要重视午休。专家研究发现,人在中午睡一个小时的效果,能够达到晚上几个小时的睡眠效果,并且有利于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此外,适当运动有利于改善睡眠质量。

夏秋交替养生,还要注意出行、运动、情志等方面的调整,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4、出行

夏秋交替,高温和炎热依然是这个时节的主旋律,尤其是中午,大部分地区的温度可达30度以上,“秋老虎”的威力不减盛夏。夏末初秋季节交替不能忽视防暑降温。

老年人在此时还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因此,老年人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不要在烈日下曝晒或在高温环境中久留,外出应带上遮阳伞、帽,并及时补充水分。

有的女生认为,秋天到了,阳光也开始变温柔,防晒霜已不是必需品了。其实,这种想法不正确,虽然气温下降,人们感觉凉爽,但事实上紫外线还和夏天一样强,加上秋天人们出游频繁,防晒依然是护肤大件事,不但应该继续使用防晒霜,防晒倍数还应和夏天一样。

5、运动

到了秋季的温度还适宜多做些户外活动,适当多些日晒,不同于盛夏只有清晨和傍晚略有一丝凉意,立秋后上午10点前可增加些室外活动。在秋季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都相宜,还可根据身体情况和需要,做些健身操、小球类运动,周末还可尝试登山等户外活动。

经历了炎热的夏天,在初秋进行户外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一般以做到身体发热为宜。在户外运动时,要根据气温的变化来增减衣服。锻炼时不宜一下脱得太多,应待身体发热后,方可脱下过多的衣,锻炼后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进行户外活动时要做好防晒措施;及时补水,不要等口干舌燥时才喝水,运动后喝点淡盐水,补充在运动过程中流失的盐分;不宜空腹运动,因为空腹时易中暑;户外活动中如果觉得不舒服应立即停止,并到阴凉处休息。

6、情绪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自然会有丰收的喜悦和收获的满足,但同时秋天也是肃杀的季节,悲观的人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加重悲观的情绪,因此,情志的稳定是非常关键的,既不要因为收获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为天气的肃杀,环境的影响而悲观厌世。

此时要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立秋不悲秋,神志安宁、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在晴朗的日子里,应多做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的沐浴。另外,秋天要多走走、多聊聊。一旦有消极情绪,要和亲朋好友多交流,及时宣泄,以免将不良情绪郁结在心,日久诱发抑郁。白领要学会适当慢下脚步,减少工作压力,尽可能保证充足睡眠。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