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健康 > 疾病百科 > 耳朵总是痒是怎么回事?哪些行为会导致耳朵痒?[图]

耳朵总是痒是怎么回事?哪些行为会导致耳朵痒?[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7 20:11 耳朵清洁护肤听力

生活中我们都会有偶尔耳朵痒的时候,可能大家多数都会觉得这是耳朵清洁不到位的原因,但是其实耳朵痒还可能是有很多其他的原因,我们要弄清楚原因才可以对症治疗,不然延误治疗可能就会引发一些大问题。那么,一般耳朵痒都是什么问题导致的呢?

耳朵总是痒是怎么回事?哪些行为会导致耳朵痒?(1)

1、耳朵痒的原因

(1)耳屎过多

耵聍为外耳道分泌物,俗称耳屎,一般不需清理。但因积存过多而栓塞,可刺激外耳道神经引起耳痒。

(2)老年人糖尿病

老年人好发糖尿病,全身瘙痒亦与之有关。以天然胰岛素涂抹外耳道,有明显的止痒效果。

(3)不良习惯

就是耳部本来没有致痒性疾病,但是养成了掏耳朵的习惯;一闲下来,就想用火柴棍,发卡等掏耳朵,不掏就觉得耳道痒痒的。

(4)外耳湿疹

耳痒是外耳道皮肤感觉神经受到轻微刺激发生的感觉,最多见于外耳湿疹。有过敏体质或耳朵流脓的患者,易发外耳道湿疹,初起时耳孔发红、出水疮,搔破后流黄水。在梅雨季节,因不洁挖耳可将霉菌带进耳道内,于是就有类似足癣一般的痒与渗液症状。

(5)外耳道真菌病

耳道内有真菌寄生,菌膜在耳道内生长,紧贴于耳道皮肤,奇痒难忍。耳朵长霉菌的原因可以是环境的因素、耳膜破洞的分泌物及被传染等。外耳道因洗头、淋雨、游泳而跑进脏水,没清理就有机会长霉。使用没消毒干净的掏耳器械也可感染耳霉菌。

(6)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是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外耳道弥漫性炎症,患者会感到耳部红、肿、热、痛。张口咀嚼时加重等症状发生。外耳道炎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得当会出现耳鸣及听力减退外、耳道狭窄等危害。

(7)蠕形螨

俗称毛囊虫或脂螨,可寄生于人及哺乳动物皮肤的毛囊或皮脂腺内。在相当一部分健康者的体表可找到该螨虫。酒糟鼻由它引起,耳痒它也难逃其责。

(8)上火

有一种耳痒,是由于上火造成的。此时要排除火毒,按时作息,调整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慢慢就会调整过来。

2、耳朵痒如何预防

1、应戒除挖耳的不良习惯。挖耳不但损伤皮肤引起感染,而且易使耳道经常出血,甚至影响听力。

2、要防止污水入耳。在洗头、游泳之前可以用特制的橡皮塞或干净的棉球堵塞外耳道。

3、医用镊子、窥耳镜等必须严格消毒。

4、患病之后,要注意保持耳内干燥洁净。

5、要防止小孩注意口涎、眼泪的侵入。

6、洗澡、理发、浴身,注意防止污水入内。

7、忌一切海味鲜发物、榨菜、芥菜、雪里红等食物。

3、耳朵痛怎么办

1、耳朵痛的原理

白天,人的头是直立的,耳咽管自然地流向喉咙的后方。当你咀嚼及吞咽时,耳咽管的肌肉收缩,使耳咽管打开,并允许空气进入中耳。但当夜晚入睡时,情形改变了。耳咽管不再自然地淌流,而且人也不像白天那样吞咽,也无法使这么多空气通过。原来在中耳内的空气被吸收,形成真空状态,使耳鼓膜被推向内。于是,你在半夜醒来,感觉好像有人将热火钳塞人你的耳朵。

2、耳朵痛的常见原因

游泳所感染的中耳炎会引发耳痛。坐飞机时的气压变化及深海潜水也会引起耳痛。甚至连修剪头发时的细小发屑也会掉入耳道,引起耳朵不适。还有一种耳病是由身体其他部位的问题引发的。这类耳痛可能起源于牙齿、扁桃腺、喉咙、舌头、或上下颚。

3、采取坐立姿势

晚上如果突然感觉耳朵痛,坐立数分钟有助于消肿,且促使耳咽管开始滴流。吞咽能缓解疼痛。可能的话,不妨在睡眠时稍微垫高头部,以利于滴流。

4、使用吹风机

从前人将烟斗里的烟吹入疼痛的耳朵,确实有效。为了取得同样的热气且不破坏耳部的健康,可以用吹风机(调整到低温处)代替。将吹风机控在距离耳朵5~10厘米之处,让暖气送入耳朵。

5、摇摆耳朵

这里提供一种测试,以助于检定你是否有中耳炎或外耳炎。抓起你的耳朵摇动一会儿,如果未感觉疼痛,则问题可能发生在中耳;若引起疼痛,则此感染可能发生在外耳道。

6、滴入温油

将一瓶婴儿油或植物油置于一锅温度与体温相同的水中。让这油静置,直到它的温度也到达体温。摘1~2摘油于耳内,有助于减轻耳痛。

7、咀嚼口香糖

大部分人都知道这方法能缓解坐飞机时的耳朵不适,咀嚼时的肌肉活动行利于打通耳咽管。

8、保持耳朵内外压力平衡

潜水的人也需懂得平衡耳内的压力及耳外的水压,才不会引起耳朵不舒服。浅水区的潜水较容易造成耳痛,因为在浅水处有最大的气压变化。避免使用超紧的耳塞从头套过紧的潜水衣,以免在下降过程中阻碍压力的平衡。

9、捏住鼻子

将鼻孔捏住,吸一大口气.然后使用你的脸颊从喉咙的肌肉迫使空气进入鼻腔后面,好像要将捏住鼻子的手指吹掉。当你听到啪一声,表示耳内外的压力平衡了。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