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人群 > 母婴 > 侧切的手术过程是怎样的?产妇产褥期要身体有哪些变化?[图]

侧切的手术过程是怎样的?产妇产褥期要身体有哪些变化?[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6 17:25 分娩侧切产褥期

分娩这个过程其实并没有那样的安全,分娩本身是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的,有很多的餐服们应该都有这么样的一个经历,那就是在分娩的时候,私处还会有的时候,被剪上一刀,这就是侧切,那么,侧切的手术过程是怎样的?产妇产褥期要身体有哪些变化?

侧切的手术过程是怎样的?产妇产褥期要身体有哪些变化?(1)

1、侧切的手术过程

侧切,对于第一次经历分娩的女性来说,应该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其实,在怀孕9个月临近分娩或者说在孕期你就应该对这个问题有所了解,以免进了产房后被侧切还一无所知。

侧切是怎么回事?

侧切,就是分娩过程中,在女性私处口能够看见胎头的时候,于女性私处口的左侧方,倾斜45度剪开一个开口。剪开的部分包括皮肤、肌肉和部分的女性私处黏膜。开口长度约4~5厘米。侧切并不是用一般的手术刀或剪,医生会用特制的“侧切剪”进行侧切。

一、如何切开?

医生操作:

1、麻醉:

2、切开会阴:

当宫缩时,左手中、示指深入女性私处内撑起左侧女性私处壁,用会阴侧切剪自会阴后联合中线向左侧45°方向剪开会阴。但如会阴高度膨隆时,剪开角度为60°-70°,以免损伤直肠。切口一般为4-5cm,切开后应用纱布压迫止血,必要时钳夹结扎止血。

切开时机:医师在看到胎头快露出女性私处口时,就会在第一时间判断宝宝大不大,会不会造成会阴严重撕裂,然后再决定要不要施行会阴切开术;如医师判断产程很顺利,即使不剪会阴,撕裂的伤口也不大时,可避免手术。

多长时间:并不需要花时间慢慢切开,而是用医疗剪刀迅速的瞬间切开,切开的长度也仅仅是2-5cm左右,感觉真的是“一瞬间”。在阵痛较严重的时候,甚至有的产妇都不知道已经切开了。

疼痛程度:由于是在阵痛高峰时切开的,因此基本上不会感觉到会阴切开。此外,由于局部麻醉的作用,对于切开时疼痛的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二、如何缝合会阴

开始缝女性私处粘膜

缝会女性私处深层组织

缝合结束后,常规做女性私处检查,取出纱布卷及残留纱布,用0.2%甲硝唑溶液浸湿纱布敷于创面。

缝合时机:胎儿生出后,即可进行修补手术。

多长时间:大概需要20分钟左右。当然根据伤口的深浅及医生的不同,时间上多少是会有一些差别的。侧切时的局部麻醉效力还在影响,缝合时的疼痛感不会很强。

用什么线:以前使用的是需要拆除的“不能溶解的线”,现在则一般使用合成吸收性缝合线即“能溶解的线”。合成的线经过一段时间,会被身体吸收并无害。短时间内会有不适感,一段时间后不适感会消失。

伤口恢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拆线前,每天应该冲洗两次伤口,大便后也要冲洗1次,避免排泄物污染伤口;

拆线后,如恶露还没有干净,仍然应该坚持每天用温开水冲洗外阴两次。

同时,保持大便通畅,以免伤口裂开。

排便时,最好采用坐式,并尽量缩短时间。

另外,拆线后伤口内部尚不牢固,最好不要过多地运动,也不宜做幅度较大的动作。

需要顺产侧切的状况

1、初产头位分娩时会阴较紧、会阴体长、组织硬韧或发育不良、炎症、水肿或遇急产时会阴未能充分扩张,估计胎头娩出时将发生Ⅱ度以上裂伤者。

2、各种原因所致头盆不称。

3、经产妇曾作会阴切开缝合,或修补后瘢痕大,影响会阴扩展者。

4、产钳助产,胎头吸引器助产或初产臀位经女性私处分娩者。

5、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或胎儿宫内窘迫需减轻胎头受压并尽早娩出者。

6、产妇患心脏病或高血压等疾病需缩短第二产程者。

2、产妇产褥期变化

心血管系统。孕期患有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产妇,无论是顺产还是难产,均应特别注意产后3天的变化。因为产后3天内,由于子宫收缩,大量血液从子宫进入体内循环,使回心血量明显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容易诱发心力衰竭。

呼吸系统。产妇分娩后,因肺部不再受到挤压,已恢复到正常位置与状态,因此,呼吸会很畅通,不再有呼吸困难的情形发生。如果产妇有呼吸困难的现象,就要到医院进行检查,一般需先排除肺栓塞的可能性。

泌尿系统。自然分娩的产妇,在产后6小时内,要特别关注排尿情况。因为经女性私处分娩的产妇,膀胱在胎儿通过时受到挤压,而且又受到尿道周围组织肿胀、淤血、血肿或会阴切口的影响,致使产妇对膀胱涨满的敏感度降低,易产生排尿困难,如果在产后6小时内,产妇还未排尿,应予以导尿。另外,涨满的膀胱也影响子宫收缩。

消化系统。自然分娩的产妇,由于分娩时能量的消耗以及体液的大量丢失,产后感觉到特别饥饿和口渴,可立即进食补充能量,最好吃面条、粥等。产妇产后腹部压力降低,肠蠕动减慢,容易出现便秘,因此,要吃易于消化和吸收的食物。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