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人群 > 母婴 > 孕期早产的症状会有哪些?生完孩子要做好哪些准备?[图]

孕期早产的症状会有哪些?生完孩子要做好哪些准备?[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6 16:31 孕期早产生产

怀孕了以后,孕妇们都应该要好好的休养,确保自己【肚子里面的宝宝能够健康的生长,但是,事实上,胎儿都是很皮脆弱的,妈妈的一些无心的小动作或者是行为都有可能造成早产,那么,孕期早产的症状会有哪些?生完孩子要做好哪些准备?

孕期早产的症状会有哪些?生完孩子要做好哪些准备?(1)

1、孕期早产有哪些症状

为了避免怀孕早产的情况,一定要在生活中就要注意,注意饮食健康,在怀孕期间增重11至16公斤。

怀孕早产有什么症状

耻骨上方出现近似经痛的情况。

骨盆、大腿或腹股沟感到受压或疼痛。

腰背隐隐作痛,或背部感到压力。

肠脏绞痛或腹泻。

女性私处分泌物增加。

女性私处流出水状、粉红或啡色液体或血液。

如果您出现以上任何症状,或一小时内有超过四次宫缩,请即就医。医生护士可能会要求您前往接受检查,或请您为宫缩计时。您可以将手指头轻放在腹部,感受宫缩(子宫收紧再放松)。

假性宫缩是什么

假性宫缩在怀孕后期出现,感觉就像子宫完全绷紧了,胀成球似的,又像是宝宝正在您肚子里翻跟斗一样。这种情况通常不会带来疼痛,并会在约一小时后停止。虽然假性宫缩一定会出现,倒不是所有准妈妈都会察觉到,特别是在怀第一胎的时候,所以即使您完全没有感觉到假性宫缩,也无庸担心。

如何避免早产

您也可以采取取预防措施,避免出现早产情况。

每两小时饮用200公克果汁或水,避免脱水,对子宫造成“刺激”。

注意饮食健康,在怀孕期间增重11至16公斤。

小便或大便后清洁时,一定要从前往后抹,预防尿道炎。

每隔约一小时便坐下来休息,垫高双腿。另外也要避免提起重物。

如宫缩短时间内没有停止,应立即停止任何活动,马上休息。

尽量减轻压力,放松心情。

2、生孩子要做哪些准备

产后腰疼

很多妈咪生完宝宝被产后腰疼困扰着,有的孩子都周岁了,腰疼还是“不离不弃”的跟随。为什么妈咪们会产后腰疼?真的如老话说的,月子里受凉了吗?

新妈咪产后腰痛,究其原因,孕期随着胎儿不断增大,妈咪的子宫和腹部也变大,腹部向前突起,身体重心发生改变,腰部负重加大,所以会明显感觉腰背部酸痛。

妈咪孕期供给胎儿营养,产后母乳喂养,使得妈妈体内钙质流失加重,处于缺钙状态,引起关节酸痛。新妈咪哺育婴儿昼夜操劳,身体处于过度疲劳状态,导致腰肌劳损,诱发腰痛。

对策:

新妈咪产后要特别注意腰部保暖,天气变化时及时添加衣物,避免冷风吹袭。睡觉时床垫不宜太软,身体条件允许要早下床做些轻松的运动。经常活动腰部,使腰肌得以舒展。

新妈咪产后不忘补充钙剂。纯净高浓度含有CPP的碳酸钙是较理想的选择。请家人帮忙照顾宝宝,新妈咪保持睡眠充足和愉快的心情。

产后痔疮

说起“痔疮”对妈咪们造成的影响,这简直就是一部血泪史!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躺也不是!水果没少吃,各种方法都试了还是不行!这可怎么办?!

处于分娩后的妈咪比普通人更容易发生便秘。妈咪体内激素的变化,加之新妈咪产后需要卧床休息,导致运动减少,肠胃蠕动减慢,食物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加长,便秘的更加严重。

对策:

我国有坐月子的传统,虽然产后需要休息,但整个月子里都躺着不动也不对。其实,产后身体允许可以开始在家慢慢走几步、做些简单的运动了。

新妈咪产后要调整好饮食习惯,多食瓜果蔬菜和五谷杂粮,少食精米白面和高油脂食物。如小米、玉米、海带、芹菜等粗纤维的食物,每天要注意多饮水,还可以补充益生菌饮品。

坚持每天固定时间“排便”,平常上厕所时间也不能太长,还要多做提肛运动。另外,新妈咪每天用温热水清洗肛门,收敛肿大的血管,还消炎止痛。

产后脱发

产后脱发是很多妈咪产后都会遇见的事。产后脱发只是暂时的,只要妈咪们营养补充全面、休息得当,脱发一年左右即可恢复。妈咪不必过度惊慌。

女性孕期雌激素分泌旺盛,头发更新速度变慢,本该正常脱落的头发服役时间变长。分娩后,雌激素下降,头发脱落增多,看起来似乎是大量脱发。

新妈妈产后劳心劳力,加上身体虚弱,就会形成巨大压力而导致产后脱发。有的妈妈产后为了哺乳拼命进补,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造成产后脱发加重。

对策:

妈妈产后出于调养身体与哺乳的需要,必须大量补充营养,妈妈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类及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适量补充对头发有益且富含微量元素的食品。

新妈妈要注意经常洗头,保持头发和头皮的清洁。梳头时,按摩头皮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吹风机吹头发温度不要调太高、距离头部太近,七分干即可。

新妈妈生产后,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愉悦,多听听音乐,舒缓烦躁的情绪。多给自己留点空间和时间,减轻精神负担。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