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日常生活中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疾病,大部分人都是选择去医院治疗,打针还是吃药基本上都是西医方法。其实我们传统的中医也是非常有效的,很多疾病中医比西医治疗的快些,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几种中医比较擅长治疗的疾病,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发生急性心梗的正确做法是让病人安静地仰卧或半卧,立即口服硝酸甘油片,按压内关穴(近掌侧腕横纹向上三横指中央处),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胸痛,并尽快就医,不要听信“偏方”自行处理。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医在急诊、急救中毫无用武之地,”姚卫海介绍,“中医在某些急症方面的治疗效果也很不错,例如发热、骨折、脓毒症、肠道传染病以及高血压所致的眩晕等。”
发热。由病毒、细菌感染所致的急性发热,中医称为“外感高热”。可根据症状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张仲景《伤寒论》中的麻黄汤,出汗后可退热。姚卫海建议,家里可以备些中成药,如莲花清瘟胶囊、金花清感颗粒、疏风解毒胶囊、双黄连口服液等,对肺炎、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等引起的发热具有较好的疗效。如果体温持续增高(超过38摄氏度,或体温低于38摄氏度但持续6天以上),则不宜继续自行用药,应及时就医。
骨折。在户外出现骨折,也可通过中医的手段进行应急处理。如果伤口有出血,要先清除可见的污物,再用干净的棉花或毛巾等加压包扎。随后可就地取材,将木板、竹片等粗略加工成长宽适宜的夹板,用绷带或布条固定骨折部位,能有效防止就医前骨折部位出现进一步损伤。夹板与皮肤之间最好垫些棉花等柔软透气的织物。还可内服七厘散、云南白药等中成药,用以止血和减轻疼痛,同时要尽快送往医院,交由医生处理。
脓毒症。人体对外部感染做出伤害自身组织与器官的反应时,便会引发脓毒症。中医认为“腑气不通”是脓毒症的症状之一,故以“通腑攻下法”来治疗,常用方剂为承气汤,主要成分有大黄、枳实等,能够改善腹腔内脏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除,排出细菌和毒素。此外,“通腑”对动力性肠梗阻也有一定的疗效,患者可在医生排除狭窄、套叠等肠道病变后,选用通腑益气类汤药来促进肠动力的恢复。
肠道传染病。中医在治疗痢疾等肠道传染病方面也有一定特色。痢疾是由“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不洁”所引起,意思是由于饮食不卫生,吃进了引起痢疾的病原。中成药可选择葛根芩连颗粒、古方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等,都是治疗痢疾非常有效的方剂。
眩晕。对于高血压引起的眩晕,可针灸攒竹穴(眉头内侧边缘凹陷处)、百会穴(头顶正中央)与三阴交穴(足内踝尖向上四横指宽),或遵医嘱服用眩晕宁片。
中医药方治疗皮肤瘙痒1、银花枇杷饮
配方:鲜金银花10g、鲜枇杷4个。
制法:枇杷洗净,切开去核,捣烂,放入金银花,用开水冲泡。
用法:代茶频饮。
功效:疏风散热止痒。
中医药方治疗皮肤瘙痒2、桑葚芝麻膏
配方:黑桑葚100g、黑芝麻100g、黄精50g、麦冬50g、生地50g、蜂蜜300g。
制作:将黄精、生地、麦冬同入沙锅,加适量水煎煮,每30分钟取药汁1次,再加水再煎煮,反复3次,药汁合并备用。将药汁与桑葚、芝麻同入沙锅,大火烧沸,小火煎煮至黏稠时,放入蜂蜜搅拌均匀,稍煎沸即可,待冷却后,贮瓶备用。
用法:每次10~20g,沸水冲服,早、晚各饮1次。
功效:养血益肝,滋阴润燥,祛风止痒。
专家提醒:本方适用于血虚风燥型皮肤瘙痒症。患糖尿病者不宜食用,服膏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金刚坐是瑜伽中常见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功效——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刚坐还有哪些好处?瑜伽金刚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众健康网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