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是一种比较名贵的中药,喜欢养生的人可能经常会用到黄芪。那么,黄芪和什么一起煮粥比较好呢?
材料:黄芪15克,人参粉3克,百合30克,大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黄芪洗净,煎汁去渣,再放入洗净的大米,人参粉,百合熬至粥熟,再将冰糖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熬成糖汁,将糖汁慢慢倒入粥中搅拌均匀后即可食用。
功效:适宜于辅助治疗老年体衰,五脏虚衰,食欲不振,失眠健忘,体虚自汗,性机能减退等气血津液不足病症。
材料:生黄芪,生薏米,糯米各30克,红小豆15克,鸡内金末9克。
做法:将黄芪用水煮半个小时,去渣,加入薏米,糯米,红小豆煮一个小时,倒入鸡内金末。粥熟后分一到两次温服。
功效:此粥适宜于辅助治疗肝硬化,脾胃虚弱,腹胀,面色无华等症。
材料:黄芪30克,山药,薏苡仁各60克。
做法:黄芪洗净,切段,加水煎汁,去渣取汁500毫升,山药洗净,切片,将薏苡仁放入黄芪汁中煮粥,待粥快熟时放入山药片,继续煮至粥熟即可,可以每天食用。
功效:益气养阴,适宜于各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食用。
材料:生黄芪,浮小麦各30克,牛肉,粳米各100克,大枣10枚,山药15克,食盐,生姜适量。
做法:先将黄芪,山药,浮小麦,大枣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煮30分钟后捞出渣,加入粳米煮成稀粥,再放入牛肉片和食盐,生姜,煮至肉熟即可。
功效: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止汗;适宜于调理心气不摄所致的体虚自汗症,注意阴虚内热出汗者不宜食用。
材料:黄芪,浮小麦各30克,人参10克,五味子6克,粳米9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黄芪,人参切片,放入冷水浸泡半小时,与五味子,浮小麦一同放入砂锅煎沸,煎出浓汁后将汁取出,再在药锅内放入冷水继续煎煮药材,并取汁,然后将第一,二份药汁合并后分成两份,早晚各用一份同粳米加水煮粥,待粥熟后放入白糖服用即可。
功效:大补元气,固表止汗,适宜于调理劳倦内伤,五脏虚衰,心气不充所致的体虚自汗,心慌气短等症。
材料:黄芪30克,木瓜1枚,陈仓米100克,白糖100克。
做法:将木瓜洗干净,用清水浸泡后上笼蒸熟,趁热切刀,陈仓米淘洗干净,取砂锅放入清水,木瓜,黄芪,陈仓米,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煮至粥熟,加入白糖后调味食用。
功效:补肝益气,祛湿舒筋,适宜于调理肝气不足,脾湿内蕴所致的吐泻转筋,湿痹关节肿痛,脚气等症。
材料:生黄芪35克,橘皮35克,杏仁25克,粳米100克,红糖25克。
做法:先将黄芪洗净,切片,橘皮,杏仁洗净后烘干或晒干,研制成细末,粳米淘净后放入砂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加黄芪片拌匀,用小火煨成粥,粥熟时放入橘皮,杏仁细末和红糖搅拌均匀,煨煮至粥沸即可食用,每天早晚分两次服用。
功效:橘皮理气健胃,燥湿化痰,黄芪补气,红糖温中补虚,活血化瘀,一起熬粥可以益气摄血,止咳化痰,可以用调理产后气虚不能摄血,肺炎恢复期脾肺气虚等症。
材料:黄芪30克,川芎10克,糯米100克,红糖,清水适量。
做法:将黄芪,川芎用清水浸软,糯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2小时,锅内放入清水,黄芪,川芎,煮沸20分钟后滤掉药渣,加入糯米,再熬至粥熟,加入红糖调味即可。
功效:补气安胎,和血止痛,适宜于调理孕妇气虚胎动,小腹疼痛,倦怠无力等症。
功 效:健脾补肺,益气升阳,固表止汗。
适 应 症:适用于肺脾气虚,中气下陷,表虚不固,汗出异常及平素易感冒等。
粥义解说:黄芪,又名北芪、绵黄芪、炙黄芪、生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芪和内蒙黄芪的根。
中医认为,黄芪性味甘、微温,入脾、肺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之功。本品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人们熟知的补气药,《本草纲目》言“耆者,长也,黄芪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之”。黄芪为临床重要的补气药,早在《本经》中已被列为“上品”药材,言其“补虚,小儿百病”。《别录》言其“补丈夫虚损,益气,利阴气”。《日华子本草》言其“助气长筋骨,长肉补血”。《本草备要》言其“益元气,壮脾胃”,凡劳倦内伤,脾虚泄泻,脏器下垂,气虚血脱,妇女崩漏等,皆可用之。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富含糖类、胆碱、叶酸及氨基酸等,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提高抗病能力。黄芪有明显的强壮作用,对正常心脏有良好的加强收缩的效果,对中毒或陷于疲劳的的心脏,其强心作用更为显著。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黄芪有持续的利尿功能,在消除尿蛋白方面有一定疗效,当代著名中医岳美中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古方新用,另创一方“复方黄芪粥”,用于慢性肾炎后期的治疗,收效颇为显著。
金刚坐是瑜伽中常见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功效——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刚坐还有哪些好处?瑜伽金刚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众健康网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