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膳食 > 食品安全 > 尽量别吃1.5公斤以上的深海鱼,小心雪卡毒素[多图]

尽量别吃1.5公斤以上的深海鱼,小心雪卡毒素[多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5 18:24 深海鱼中毒有毒

很多人喜欢吃深海鱼类,且认为越深海、越生猛的鱼类越滋补,就好比有个词语:生猛海鲜。但其实吃深海鱼有很多的忌讳,一不小心可能导致中毒,近日就发生过多起因吃深海鱼而引发中毒的事件,广东省食药监局也提醒大家:尽量别吃1.5公斤以上的深海鱼,小心雪卡毒素。

尽量别吃1.5公斤以上的深海鱼,小心雪卡毒素(1)

1、要小心雪卡毒素

广东省食药监局:小心雪卡毒素,尽量别吃1.5公斤以上的深海鱼。上月在珠海,有十几个人食用了野生海鳗后,相继出现了上吐下泻,被诊断为感染了雪卡毒素。这种毒素普遍会在老虎斑、东星斑还有鳗鱼等一些深海鱼类体内积累,且体积越大毒素越多,而毒素浓度较高时,食用有毒鱼肉200克就能致死。对此专家建议,尽量选择1.5公斤以下的深海鱼,同时吃鱼的时候应将鱼头、内脏之类毒素含量比较高的部位去除掉。

尽量别吃1.5公斤以上的深海鱼,小心雪卡毒素(2)

2、雪卡毒素在哪里

老虎斑、东星斑还有鳗鱼,这些都是我们老广,平时餐桌上的常客了,不过你可能不知道,这些鱼可能感染了一种致命的毒素,叫做雪卡毒素。

上个月我们就曾报道过,珠海陆续有十几个人,食用了野生海鳗后,相继出现了上吐下泻的情况,经医生诊断发现,他们其实就是感染了雪卡毒素。

据食品营养专家介绍,雪卡毒素一般来自于一些海藻的藻类,鱼吃了有毒的藻类,雪卡病毒就会在鱼体内积累,浓度也会越来越高,这个毒素对鱼是没有影响的,但是人吃了有毒素的鱼就会中毒。

毒素主要分布在内脏、鱼头和生殖器官

有研究发现,体积越大的鱼类,体内聚集的毒素也就越多,主要分布于内脏、鱼头和生殖器官。被雪卡毒素污染的鱼类在感官、嗅觉和味觉上均无明显异常,加热或冷冻都不能破坏它的毒性。

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400多种鱼类可能会积蓄雪卡病毒,而且它的毒性非常强,甚至比河豚毒素还要强100倍,毒性较高时,食用有毒的鱼肉200克就能致死。

对此,专家建议尽量选择1.5公斤以下的鱼,同时吃鱼的时候应将鱼头、内脏之类毒素含量比较高的部位去除掉。

相关专家也表示,目前对于雪卡毒素来说,并没有特效药,如果一旦出现了手脚麻痹,恶心呕吐等症状,则应该及时就医,并且告知医生自己曾食用过深海鱼类。

尽量别吃1.5公斤以上的深海鱼,小心雪卡毒素(3)

3、雪卡毒素中毒症状

一般在进食后2~10小时出现临床症状,病程可持续2~3周,可出现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症状,部分患者有特症性的温度感觉倒错表现。

一般轻度中毒可出现口腔麻木、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主要为水样便)以及知觉麻痹或运动麻痹;

中毒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肌肉痉挛渐至运动神经麻痹,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特征性温度感觉倒错表现为手触热物有冷感,放冷水中则有热感或电击样感觉。

尽量别吃1.5公斤以上的深海鱼,小心雪卡毒素(4)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