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健康 > 疾病百科 > 体内有结石做什么检查?如何发现身体有结石?[图]

体内有结石做什么检查?如何发现身体有结石?[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5 16:57 结石胆结石检查

现代人的饮食不太规律,以至于常常会有结石疾病,尤其是消化道结石疾病,是最常见的一种结石疾病。结石疾病肉眼是难以判断的,并且结石不大的话,对身体也没有什么影响的,那么,体内有结石做什么检查?如何发现身体有结石?来看看。

体内有结石做什么检查?如何发现身体有结石?(1)

1、需要做的体检

三种筛查方法:

①通常用B超针对肾脏、输尿管上段以及膀胱的结石做初步筛查;

②但是B超在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时候,相对会受到腹腔脏器、肠管和腹腔积水的影响,当无法看清或者初步判断体内有结石,则需要再拍腹部X线平片,帮助进一步检查;

③还有信息量最大的泌尿系统CT平扫,除了能发现结石,还能判断腹腔是否有积水和积水的程度等等。

2、结石的治疗方法

1.传统手术:需要将肾切开,取出结石,会对腰部肌肉力量和肾脏有一定的损伤;

2.经皮肾镜取石术:在B超或者X线引导下,从皮肤到肾脏精确的开一个小口,逐步扩张通道,然后在内窥镜引导下,用激光、超声气压弹道等碎石器械将结石打碎,然后吸出或者冲出;

3.输尿管镜手术:包括输尿管软镜和输尿管硬镜,主要从生理尿道口进入尿道,通过膀胱、输尿管,发现通道内的尿道结石、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甚至是肾脏结石;

4.体外冲击波碎石:是输尿管结石、肾结石的非常常见的处理方法;

5.药物治疗:分为中药、中成药和西药治疗,常用的有尿石通和a-受体阻滞剂,术后可以排出剩余的结石碎渣。

3、如何预防反复发作

由于结石的形成原因复杂,毛厚平教授建议,患者在取出结石后,应该对结石成份做一个准确分析,来进行针对性预防。

平时日常生活中,要想预防结石复发,可以注意以下事项:

1.饮食方面:切忌高蛋白、高脂肪、高糖分、高盐,应该清淡饮食、摄入低蛋白、低脂肪、低嘌呤的食物。

2.多喝水:饮水量应该保持每天2500~3000ml,并且要均匀饮用,半夜也需要补充一次水分,避免尿液浓缩。注意不能大量饮用啤酒、果汁、碳酸饮料等饮品。

3.加强运动:比如跳绳或蹦跳运动,腰部的体位拍打运动,都能促进结石在小体积时自行排出。

4.定期复查:最好3~4个月到医院做一次相关检查,不能因为没有症状警报解除就放松警惕,可能体内有新的结石产生,或者小结石长大等。

到了夏季,肾结石容易高发。小九贴心告诉你,不想体验生孩子一样的疼痛,就一定要养成以上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并定期做好检查哦。

当身体出现不适的相关症状,也要立即找医生诊断,才能及早发现及时排出。

4、结石疾病的危害

有这么一种病,男性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同龄女性。别看平时没有症状的时候跟没事人一样,一旦发作起来,绞窄性的剧痛就让人终生难忘。这颗「定时炸弹」就是泌尿系结石。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毛厚平主任医师介绍,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根据结石所在部位不同,又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

绝大部分的结石在肾脏内形成,通过输尿管往下面排出时,遇到有些关口卡住,就称为输尿管结石;而由于前列腺增生导致的膀胱出口梗阻,尿液淤积在膀胱腔里面,则称为膀胱结石。

结石引起梗阻才有症状,早期该如何发现呢

虽然说结石痛起来真是不得了,但当结石没有引起梗阻,或者结石不是很大的时候,几乎是没有症状的。也就是说,也许此刻体内的结石正在悄悄长大,我们可能都不知道。

一旦结石引起了梗阻,或者是结石在肾盏里一直活动时,就可能会产生胀痛、排尿困难、甚至血尿的情况;而如果结石突然堵在了肾脏的总出口——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时,产生的疼痛将非常剧烈。

5、如何预防肾结石

1.大量饮水:饮水对预防尿石复发是十分有效的。多饮水可以增加尿量(应保持每天尿量在2000~3000m1),显著降低尿石成分(特别是草酸钙)的饱和度。据统计,增加50%的尿量可以使尿石的发病率下降86%。餐后3h是排泄的高峰,更要保持足够的尿量。临睡前饮水,使夜间尿相对密度(比重)低于1.015。

2.控制营养:保持每天摄入蛋白的量为75~90g,以保持能量的平衡,降低尿石发生的危险。对有家族性高尿酸尿或有痛风的患者,应限制蛋白的摄入量为1g/kg体重。控制精制糖的摄入。忌食菠菜、动物内脏等食物。

3.预防疾病:有研究表明各种疾病也可能导致肾结石,因此,要预防这些疾病的感染。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尿路梗阻、尿路感染等。

4.药物预防:可以根据体内代谢异常的情况,适当口服一些药物,如噻嗪类药物、别嘌醇、正磷酸盐等。对复发性草酸钙结石患者应避免摄入过量的维生素C。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