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人群 > 母婴 > mikihouse一段二段区别?mikihouse学步鞋一段二段介绍[图]

mikihouse一段二段区别?mikihouse学步鞋一段二段介绍[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4 17:33 学步鞋宝宝走路鞋子

宝宝到两岁左右就要开始学习走路了,宝宝学走路时需要用到专门的学步鞋,因为宝宝的脚还没发育完全,宝宝脚非常软,所以选择的学步鞋也一定要是非常合脚,非常柔软的面料,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款宝宝学步鞋——mikihouse学步鞋,mikihouse学步鞋跟奶粉一样也是分段,那么mikihouse一段二段区别有哪些呢?

mikihouse一段二段区别?mikihouse学步鞋一段二段介绍(1)

1、米奇屋一段二段区别

为了能够满足小宝宝整个学步期每个阶段的不同需要,mikihouse推出了三段式的学步鞋:步前鞋(Per)、一段学步鞋(1st)和二段学步鞋(2nd)。

步前鞋(Pre shoes):顾名思义,针对的是爬行期向站立行走过渡的宝宝(8-15个月),size有内长11cm、11.5cm和12cm,这个阶段的宝宝大多可以扶着东西站立甚至是扶着物体行走,因此鞋子的主要作用在于如何辅助宝宝练习行走和站立,重点强调骨骼和肌肉尚未发育好的娇嫩小脚该如何保护的问题。

关于步前鞋的各种机能,天猫旗舰店里的中文翻译该说的都说到了,荣妈上下对照了一下基本上与日本官网如出一辙。除了”ラスト”的注脚部分(绿色标注)。所谓“ラスト”就是决定鞋子高矮胖瘦长短以及鞋型的模具,中文叫”鞋楦(xié xuàn)“,大概长下图这个样子:

为了穿脱方便不妨碍运动,使小宝贝的脚丫在鞋子里舒适自在,mikihouse的鞋楦是比较宽松版的。鞋楦的部分是为解释宽大的鞋头容易穿脱的设计功能做的注解。

一段学步鞋(1st):主要针对的是“东倒西歪地走到走稳当”的学步期的宝宝(10个月-2岁),size从内长11cm一直到13.5cm。获奖的就是这一双。

虽然天猫上做了翻译,但是看了日版的,荣妈觉得并没有把设计亮点阐释明白,整个设计精髓根本没get到嘛~看了一整,就有种what?这就是获奖鞋?什么奖这么没技术含量的赶脚,只知其然却不知所以然的味道呼之欲出~还得我来重新画重点,真是想偷懒都不行~

01、鞋头为什么要那么宽敞?

因为婴儿的脚丫跟成年人有很大区别,脚趾是呈扇形排列(图左是哥哥小时候的脚丫,图右是妹妹现在的脚丫),整个脚最宽的部分就是五个脚趾,为了使宝宝的脚趾在鞋子里不拘束,所以才选用了宽大鞋头的鞋楦来制作鞋子,为的是贴合宝宝的扇形脚丫构造。

02、关于足跟箱的作用

由于小宝宝的脚部尚未发育完全,宝贝们走路的时候,脚部着地的冲击力是很大的,也特别容易脚跟不稳摔倒,尤其是刚会走的宝贝因为平衡掌握的不好,脚后跟时常向内倾斜。正是由于这样的行走特点,mikihouse设计了更具支撑力、面积也更大的足跟箱结构,用来帮助宝宝固定脚部行走姿势、防止脚跟内回,从而促进脚步骨骼的健康生长。

03、关于脚尖上翘

七倒八歪学步的时候,宝宝的脚趾是不会往上翘的,而且是整个脚掌着地的(这个之前说过了),因此平衡能力差,容易绊倒。鞋头上翘的设计(下图左)是为了减少摔倒的几率。

04、关于正确弯曲的鞋底

鞋底硬、弯曲困难的鞋子是致使孩子摔跤的原因之一,因为它不仅阻碍孩子的正常行走而且还加重骨骼和肌肉在行走中的负担,对于学步期的孩子来说影响尤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选择鞋子的时候首要关注是不是软底,好不好弯曲。但事实上,适合宝宝鞋子也并不是越软越好,它必须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当然也不是随意弯就是最好,弯也讲究弯对地放,脚趾与脚底链接弯曲的地方才需要恰到好处的弯曲处理。

上图右所示,mikihouse的鞋底用红线和蓝线标注出弯曲的正确位置,正好与宝贝走路时脚部弯曲的位置一致,这样才能起到辅助孩子走路的作用、促进脚弓的形成。还要说明的是,miki的鞋底有的是两条线有的是三条线,这两种情况都是正品,加工的工厂不一样而已,在机能上没有差别。

05、大开口设计

一来是容易穿脱,二来调整脚面的高低非常方便,也更贴合宝宝的双脚,对于包子脚的高脚面肥脚丫和火柴棍似的低脚面的瘦脚丫这两类人群来说,算是很大的福音。

像李大荣小时候,就是个典型的高脚面胖脚,经常买回来的鞋塞不进去……而依姐的脚更奇葩,因为胖所以脚面高,但脚型却是又瘦又窄,目测买鞋难度比哥哥更大。大魔术贴鞋舌的确比鞋带、拉锁什么的更容易贴合脚步特征,是各种疑难脚型最后的救命稻草。

06、手工加工(这一条我必须得说!翻译了个毛线啊!明明是精细的缝制)

依照素材本来的特性来缝制产品是mikihouse特有的谜之执着。为了增加鞋子的舒适性,特意在缝制过程中尽量减少了鞋子内侧的接缝口,减轻鞋口和脚后跟之间的垂直落差等,总之,它强调的并不是手工缝制,而是机器缝制无法取代手工缝制因材而制的个性化,也就是谜之执着的部分。

所以,你说mikihouse的含金量在哪里?天猫给出了答案。

当然,优质的材料跟设计确实是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但如果只是加硫工艺、用好的材料,我们的工厂一样可以做到,不过是成本问题而已。但是,那不代表含金量,我觉得木村社长之所以能明目张胆地卖那么贵,是由于日本匠人对于用户体验近乎变态的追求,人家做鞋子之前是实实在在地研究了婴儿的脚以及行走时的每一个细节的,针对用户的各种需求和特点定制了最高用户体验的产品,这是才是仿品根本无法领略的精髓以及无法企及的高度。

2段学步鞋(2nd),主要针对的是走的很稳且能长距离行走的宝贝(18个月—3岁),size内长13cm-15cm。中日文上下对照一下就好,意思八九不离十。

二段的机能基本上承袭了一段的特色,但为了迎合走路技巧成熟、运动量更大的大宝宝们,相较于一段,二段的侧面加上了牢固耐磨的加固条,鞋底也增加了厚度。

2、米奇屋学步鞋获奖

此奖的项目于2006年创建,由同名的NPO(Non Profit Organization)颁布,该奖旨在鼓励在以下领域内有突出贡献的设计:“儿童的安全和安心保障”,“对儿童的创造力和未来有发展”,“提高生产和养育过程的舒适感”。

以今年2015年为例,该协会目前有企业58家,自治体23家,其它合作协会共97个团体参加。今年是第九届,选出了一个大奖“内阁总理大赏”,4个“经济产业大臣赏”,2个“少子化对策担当大臣赏”,1个“消费者担当大臣赏”,以及今年新设的1个“男女共同参画担当大臣赏”(日汉字直译,翻译过来就是性别平等)。

所以这个奖其实涵盖的商品范围非常广 看获奖列表,甚至包括家电、建筑设计等。今年有474个报名设计,入选的有308个。

大家关注的品牌MIKIHOUSE一段学步鞋是2009年入选,同年入选的还有旗下First系列HADAGI(就是国内说的和尚服)新生儿内衣。今年baby shoes的入选的是ASICS,就是大名鼎鼎的鬼冢onitsuka的马甲(当初在走向国际市场时起了个国际范的名字,类似案例如松下NATIONAL改成PANASONIC),长这样:

Kids Design和日亚是有合作的。所以大部分得奖的商品都可以在日亚买到。

集中问题:MIKIHOUSE是否必须买获奖同系列(品牌)同款?

所以先回答(撕)执着于是否“必须买获奖同系列(品牌)同款的”,该奖项是设计奖,设计是一个整体,独特的理念与独特的材质相结合。

三起公司的鞋按照年龄发展特性,是这么分段的,PRE(步前) — 一段学步 — 二段走路蹦跳 — 三段儿童奔跑。

拿奖的一段是其中的一部分,既然获奖也就是对整个设计思路的肯定。旗下所有品牌的鞋都是出自同一个理念体系,同样是一段,不同品牌系列之间功能性上区别并不大,美貌度的区别大一些。

执着于同款的,还有比基本款更美貌的绣花拼接款,执着于红标MK的,同样贵贵的DB小黑熊白眼转一圈,还有贵贵更健康的绿标collection笑而不语。(是的土豪们还有个绿标呢)

至于它得奖到底好在哪里,这次天猫旗舰的页面里,商品信息非常详细,把日本版完全翻译了一遍,如果是不会日语的,都可以都去看一下,即使是此前已经代购过的,我觉得没有一家代购能介绍的那么全面。本公号没收到钱,就不一一搬运贴图了。

总之,个人体验是,它的设计的确是把能考虑到的都考虑到了。

3、学步鞋一般有哪些尺码

小朋友的鞋各个品牌的鞋码数区别很大,所以一般都不是按照码数来选择,按照鞋内长来选择。一般情况小朋友脚长+0.5cm~1cm是日常的鞋,运动鞋和冬季的鞋可以选择脚长+1cm~1.5cm,mikihouse的鞋码对应内长大致如下:12码/11cm13码/11.5cm14码/12cm15码/12.5cm16码/13cm17码/13.5cm一般小宝贝的脚丫会长的比较快,大致3-4个月就要换鞋。

4、宝宝学步注意事项

一、不能操之过急

有些爸妈看见别人家的宝宝已经能够走路,恨不得自家的宝贝立马健步如飞,以显示自己的宝宝体魄强健,聪明过人。于是便根据自己的想当然,卖力地训练起来。其实,开步不宜过早。因为宝宝身躯各个部分的骨骼都处于快速生长阶段,双脚什么时候能直立、开步,是有个体差异的。国内外专家都认为,有的宝宝10个月就能走了,有的满周岁了还走不好,都属正常现象,完全用不着担心。一周岁之前的婴儿期是宝宝感觉调整的阶段,这种调整过程的需要多少时间没有划一的标准。所以,对于宝宝何时能开步走,应该耐心地等待,顺其自然。专家们反倒建议,与其急着教宝宝早点学会走路,倒不如让宝宝多多练习爬行。专家说,爬行能够有效训练宝宝的大脑。调查数据显示,爬行少或者爬行不足或者没有经历爬行的宝宝,等到宝宝活动中的身体上半部和下半部会不自觉地对抗,容易发生感觉统合失调症,比如视觉和听觉的不协调,视觉和动作的不协调,听觉和动作的不协调等。

到一岁左右时,可有意识地让他和比他略为大一点的小孩一起走走玩玩。宝宝会通过观察,揣摩和模仿,学习走路。

二、不要不让走

操之过急不行,一点不作为也不行。假如宝宝已经有迈步的强烈愿望,而爸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总是认为宝宝还太小,不给他们走路的机会。那么,不光宝宝腿脚的肌肉得不到锻炼,脑子思维能力也会受到影响,于健康成长没有帮助。

我们都知道,人所有的活动都是由大脑这个指挥中心指挥的,它拥有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传递信号和发布命令。但刚出生的宝宝脑指挥中心是不会指挥的,因为他们大脑中神经元之间还缺乏有效连接。而这种连接(神经元长出触须,向邻近的神经元伸去并互相缠绕)需要依靠宝宝通过眼看、耳听、皮肤触碰、舌头品尝、鼻子闻嗅等过程(医学上称感觉统合过程)逐步实现。缠绕越多,脑中的各种信号路径就越发达,大脑功能越强。大脑传导网络的健全和大脑功能的提高是随着宝宝的运动按顺序一步步发展的,我们不能消极等待。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一些进入小学后的宝宝表现出来的情绪不稳定,固执、有侵略性、有挫折感、难适应学习环境、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持久地干一件事情,不能长时间坐着、身体动来动去等等,与婴儿期缺乏有效自主活动有一定关系。我们应该大胆地让宝宝自己走。

三、别用围巾牵着宝宝

我曾经看见一对小夫妇带着十来个月大的宝宝进入公园草坪,先生刚把儿子放在地上,小家伙就迫不及待地欢叫着蹒跚而行。宝宝的妈妈一面从挎包里抽出一条羊毛围巾,一面向儿子追去,嘴里还叫着:“宝宝慢慢走,等妈妈给你系上安全带!”她说的“安全带”就是手中的这条围巾,她要用围巾拴住宝宝。只见她追上前去,把围巾的一头从宝宝左腋窝下穿过,经胸前再经右腋窝下绕到他的背后打一个结,做成一个绳套套在儿子胸部,另一头则攒在自己手中,宝宝在绳套中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让妈妈跟着他跑。这样一来,不管宝宝怎样跑动也不至于摔倒了,安全确实得到了完全保证。不过,这位妈妈大概没有想到,她这样做,剥夺了儿子体验走路感觉、调整平衡能力的权利!在公园里,在居民小区里,我不止一次看见类似的的情景,这么做着的爸妈或监护人,他们获得了宝宝暂时的安全,却在无意中伤害了宝宝。宝宝的平衡能力是要通过走路实践来提高的。爸妈或监护人越俎代庖,代替他们做平衡,剥夺了他们学习、积累经验的权利,他们的能力怎么能够提高?要知道,小宝宝刚开始学走路,跌倒是常有的事,用不着这么紧张的。哪一个宝宝没有摔过跤?哪一个宝宝不是在“摔倒——站起来——再摔倒——再站起来”的反复过程中长大的?何况,宝宝都是小精灵,他们天生就会保护自己。当他们感到自己将要摔倒时会一屁股坐在地上;即使是合扑倒地,他们也会高昂起小脑袋避免头部受到重创。

另外还有一点,恐怕是一般人没有意识到的,那就是这样做不利于宝宝的健康发育!用羊毛围巾、丝巾之类拉住宝宝,使他们的胸部受到外力压迫,呼吸受到影响,会降低肺功能。宝宝年幼,骨头还处在发育阶段,丝巾、围巾扎的时间长了,会导致肋骨外翻的,宝宝的胸部长成鸡胸状,不光难看,还影响健康,后患无穷!

四、“学步”不是学步车的主要功能

学步车有不少功能让人青睐于它,比如,把宝宝放进学步车里,任其纵横驰骋,放心好啦,绝对没有发生摔倒的可能性,再怎么磕磕碰碰,也不会伤到宝宝一根毫毛,非常安全。

不过,请不要忘记,世界上是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的,学步车有许多优点,但是并不具备“能有效培养宝宝的走路能力”这一优点。如果是仅仅是为了宝宝学走路而专门去买学步车,那么,请你还是省下这笔钱吧。四平八稳的学步车剥夺了宝宝体验平衡的机会,影响宝宝平衡能力的提高。另外宝宝的骨骼很嫩,可塑性大,长时间坐在学步车里也容易导致罗圈腿,爸妈不能图省事而把宝宝长时间放在学步车内。更何况,在学步车里的宝宝仍有翻倒的危险。

五、注意环境的安全性

当然,保护宝宝,不让他们意外受伤是爸妈的职责,注意学习走路环境的安全性是必要的。我们可以在宝宝的活动场所铺上发泡塑料垫。万一宝宝摔倒了,不至于摔伤。我们也可以给宝宝戴上填有缓冲材料的帽子,预防因头部触地而使大脑受到震荡。还应该把家具的棱角用海绵或其他软性材料包裹起来,把热水瓶藏起来,把刀具、锐器锁进橱柜……

宝宝会在跌跌撞撞中逐步成长起来,会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经验、总结经验,一步步走向成功,我们即使不教,他们也会自行摸索前进,学会走路。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