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膳食 > 营养科普 > 日常哪些食物吃了可以排毒?有助身体排毒的方法有哪些?[图]

日常哪些食物吃了可以排毒?有助身体排毒的方法有哪些?[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4 14:38 身体排毒排毒食物

 我们每天吃进身体的食物种类是非常多的,而且还有一些食物会夹带着一些细菌随着食物进入到我们的体内,如果这些细菌不能够及时的从我们的身体内排出的话,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毒素留在我们的身体里危害健康,所以在日常中我们要多吃一些能够给身体排毒的食物。

日常哪些食物吃了可以排毒?有助身体排毒的方法有哪些?(1)

一、排毒食物

1、黑木耳

黑木耳为木耳科植物,其性平味甘,入胃、肝、大肠经。

功效:黑木耳含有一种植物胶质,有较强的吸附力,可将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内的灰尘、杂质吸附,再排出体处。

有补气血,活血止血,润肺益胃,润燥利肠,排毒解毒,舒筋活络,轻身强志的功效。

适合症状:治疗血虚气亏、四肢抽搦、肺虚咳嗽、咯血、吐血、衄血、产后虚弱、白带过多、崩漏、血痢、肠风痔血、便秘和跌打损伤等症,纤维素促进肠蠕动,促进脂肪排泄,有利于减肥。

2、地瓜

地瓜又称红薯,味甘,性凉,补脾益胃,通便,益气生津,补肺润肠。

功效:地瓜纤维相当于米面的10倍,其质地细腻,易消化,可促进肠胃蠕动,有助排便。缩短食物中有毒物质在肠道内的滞留时间,减少因便秘而引起的人体自身中毒,有效地排毒,可减少肠道致癌物的浓度,预防痔疮和大肠癌。

3、绿豆

绿豆味甘,性凉。

功效:绿豆是清热解毒,去火的常备食品。常食能帮助排泄体内毒素,促进机体的正常代谢。

适合症状:许多人在吃过肥腻,煎炸,热性的食物之后,容易出现皮肤瘙痒、暗疮、痱子,绿豆具有强力解毒功效,可以解除多种毒素,绿豆可以降低胆固醇,又有保肝和抗过敏作用,在绿豆汤中调入蜂蜜饮用,排毒养颜功效更甚。

4、苦瓜

苦瓜味甘,苦,性平。

功效:苦瓜具有解毒养颜,减肥美容的功效,其含有一种具有明显抗癌功效的活性蛋白质,能够激发体内免疫系统防御功能,增加免疫细胞活性,清除体内有害物质。

适合症状:苦瓜虽口感略苦,但余味甘甜,女性应多吃,以利经血调顺。

5、胡萝卜

胡萝卜味甘,性凉。

功效:胡萝卜是养血排毒,健脾健胃的有效解毒食物。其富含植物纤维,吸水性很强,能加快肠道的蠕动,从而利膈宽肠,通便防癌。胡萝卜含有大量胡萝卜素,有补肝明目的作用,可治疗夜盲症。

适合症状:胡萝卜适合血压偏高或容易浮肿的人群,可治疗贫血、感冒、便秘、高血压,预防癌症,健胃,美容。

6、猪血

猪血味甘,性温。

功效:猪血是解毒清肠,补血养容,排毒养颜的理想食物。猪血中的血浆蛋白被人体内的胃酸分解后,产生一种解毒清肠分解物,能将有害粉尘及金属微粒排出体外。

适合症状:长期接触有害有毒粉尘的人,特别是每日驾驶车辆的司机,另外,猪血富含铁,对贫血而面色苍白者有改善作用。

7、大蒜

大蒜性温,味辛,入脾、胃、肺经。

功效:大蒜温中行滞,解毒排毒,其含硫化合物具有奇强的抗菌消炎作用,大蒜清除肠胃有毒物质,刺激胃肠粘膜,促进食欲,加速消化。保护肝功能大蒜中的微量元素硒,通过参与血液的有氧代谢,清除毒素,减轻肝脏的解毒负担,从而达到保护肝脏的目的。

适合症状:大蒜可防止心脑血管中的脂肪沉积,降低胆固醇,降低血浆浓度,促使血管舒张,调节血压,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和预防动脉硬化。

8、海带

海带味咸,性寒。

功效:海带是化痰、消炎、平喘、排毒、通便的理想排毒食物。海带中的碘能被人体吸收后,促进有害物质,病变物和炎症渗出物的排除,同时海带含有一种叫硫酸多糖,能吸收血管中的胆固醇,并排出体外。海带中的胶质成分能促进体内的放射性物质随同尿液排出体外。

适合症状:甲状腺肿大和碘缺乏而引起的病症,高血压、动脉硬化,药物中毒、浮肿。

二、有助身体排毒的方法

1、保证作息时间的稳定

专家介绍:如果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晚睡、晚起的情况,可能会导致身体生物钟的紊乱,此时也会增加体内毒素的沉积,不利于患者身体的排毒,所以正确的做法就是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这样更有助于预防毒素的出现,同时也能帮助器官代谢。

2、保证饮食均衡

有些朋友的饮食结构是非常单一的,例如如果患者平时只吃肉类食物的话,有可能会导致患者毒素的沉积,正确的做法就是多吃点水果蔬菜,补充水分,从营养成分角度来说,最好是可以多补充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

3、保证每天坚持运动

运动是保持人体健康、新陈代谢、健康年轻的重要方法,患者朋友们应该注意每天都保持适量的运动,如果运动量过大的话,可能会出现身体不适应的情况,而如果运动练过小的话,可能会导致患者肥胖、便秘、不利于肠胃消化等情况发生。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