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人群 > 幼儿 > 婴儿黄疸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婴儿黄疸怎么办好的快?[图]

婴儿黄疸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婴儿黄疸怎么办好的快?[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2-02 18:30 婴儿黄疸新生儿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症状,几乎大部分婴儿都会出现这种症状,那么新手爸妈你们知道婴儿出现黄疸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你们知道如何可以快速去黄疸吗?你们又知道如何预防黄疸出现吗?

婴儿黄疸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婴儿黄疸怎么办好的快?(1)

1、黄疸原因

(1)婴儿黄疸,多数都是生理性原因引起的,这是由于婴儿刚出生时,不能自己处理未结合胆红素,也就是血红蛋白代谢的产物,导致血清中胆红素含量偏高,就会出现黄疸了。婴儿生理性的黄疸一般在出生1到2天内出现,并在1到2周内可以消退。

(2)病理性原因也是不可忽视的,肝炎、胆道畸形、感染、溶血症等婴儿疾病,都是常见的可能导致婴儿黄疸的原因,是这些疾病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而引起的。

(3)婴儿黄疸还有一种原因是母乳性的黄疸。在母乳喂养婴儿不长时间后会出现,母乳中的成分不但可能使已结合的胆红素再次分解,还可能抑制婴儿可以代谢未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也就是抑制了肝脏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继而就会使得婴儿体内血清胆红素升高,出现黄疸。

(4)有些药物也会损害婴儿的肝脏功能,导致出现黄疸。

2、温馨提示

以上这四种原因中,病理性原因是比较复杂的,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不论婴儿黄疸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家长都需要尽快带婴儿就医,以免耽误治疗。在治疗黄疸时,常见使用茵栀黄口服液等药物,但家长千万不能给婴儿私自用药,以免对婴儿脆弱的身体造成伤害,应在医生指导下,并了解药物的用药禁忌、用法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后,再做用药治疗。

3、主要症状

一、生理性新生儿黄疸症状表现为:

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白眼球和口腔黏膜发黄,有轻有重。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第4~6天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表现。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家长也要注意密切观察。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黄疸比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影响小儿智力。

二、病理性黄疸症状表现为:

小儿黄疸可能发生在生后24小时以内,或持久不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或黄疸进行性加重。病理性新生儿黄疸还会引起其他疾病的表现,比如核黄疸。发生时,小儿黄疸明显加重,开始表现为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部分患儿死于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儿常有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4、治疗方法

新生儿黄疸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产后就带有的生理性黄疸一般七天左右就会消退。可以给宝宝喂的开水中加点婴儿葡萄糖,多晒晒太阳。吃母乳也会引起宝宝黄疸,一般停喂母乳后就会退黄。如果是病理性黄疸,最好在医院做下检查原因,及时对症治疗。也可以选择一些与症状对应的偏方来进行治疗。

方剂1:金钱草15g,栀子6g,茵陈9g,甘草3g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新生儿黄疸

方剂2:茵陈、茯苓各20g,栀子、白术各15g,木通5g

制用法:水煎服。大便干结者去除白术,加大黄5g,枳实5g;发热烦躁,舌质绛红者,加生地20g,丹皮、赤芍各15g。

适应症:新生儿黄疸湿热证

方剂3:黄连、茵陈、云苓各10g,黄柏、黄芩、栀子各6g

制用法:研成粉,用蜂蜜调成药饼。贴于肚脐,外用热水袋温暖肚脐。

适应症:胎黄不退先天不足,气血两虚证。

5、食疗方法

方剂1:蝉蜕0、5g,绿豆5g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新生儿黄疸

方剂2:鲜蘑菇或番薯适量

制用法:做菜煮汤。食用。

适应症:新生儿黄疸阴黄证

方剂3:冬瓜皮、玉米叶各3g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新生儿黄疸

6、预防护理

(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3)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4)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5)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6)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7)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