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膳食 > 营养科普 > 香蕉的成熟度决定什么养生价值?[图]

香蕉的成熟度决定什么养生价值?[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7 19:37 香蕉胃溃疡减肥

香蕉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水果,很多人都爱吃香蕉,我们都知道便秘的人要多吃香蕉,香蕉的营养很高,那你们知道吗?不同成熟度的香蕉其养生价值也不一样,青皮的香蕉有什么作用呢?黄皮的香蕉又有什么作用呢?下面,小编具体给大家介绍一下。

香蕉的成熟度决定什么养生价值?(1)

1、香蕉养生价值

1、青皮香蕉减肥

研究发现,未熟透的青皮香蕉富含“抗消化性淀粉”,其升糖指数更低。也就是说,吃的香蕉越青,摄入热量就越低,对控制体重越有利。

2、黄皮香蕉美容

皮肤不好想美容的人,推荐吃表皮已黄透的香蕉,这种颜色的香蕉已成熟,含有更多的维生素B2和维生素B6,对于防治皮肤问题有较好的作用。日本东北大学大久保一良教授发现,黄皮香蕉的抗氧化作用很强,能有效去除人体里的自由基,从而起到美容效果。

3、褐皮香蕉有助消化

熟透了的香蕉往往表皮带有黑点或泛褐色,研究显示这种褐皮香蕉含有水果里少见的磷脂质,有抑制胃溃疡的效果,因而平时胃口不太好的人,不妨吃点褐皮香蕉,可帮助消化。

香蕉的营养价值和功效

从营养角度看,香蕉是淀粉质丰富的有益水果,(因此不宜多吃,容易发胖)而从中医学角度去分析,香蕉味甘性寒,可清热润肠,促进肠胃蠕动,但脾虚泄泻者却不宜。凡事总有合理解释,香蕉性寒,根据“热者寒之”的原理,最适合燥热人士享用。痔疮出血者、因燥热而致胎动不安者,都可生吃蕉肉。不过,正因为香蕉性寒,体质偏于虚寒者,最好避之则吉。例如胃寒(口淡胃胀)、虚寒(泄泻、易晕)、肾炎(也属虚寒)、怀孕期脚肿者,最好不要生吃香蕉。除非蕉肉经过蒸煮,寒性减退后才可进食。至于寒咳本不应吃香蕉,但将香蕉蒸熟再吃,则可接受。民间验方更有用香蕉炖冰糖,医治久咳;用香蕉煮酒,作为食疗。近代医学建议,用香蕉可治高血压,因它含钾量丰富,可平衡钠的不良作用,并促进细胞及组织生长。用香蕉可治疗便秘,因它能促进肠胃蠕动。最有趣的,莫过于德国研究人员表示,用香蕉可治抑郁和情绪不安,因它能促进大脑分泌内啡化学物质。总之,身体燥热者大可一日一香蕉,但如害怕香蕉性寒,可以将香蕉果肉煮熟后食用。

1、香蕉还有清肠胃,治便秘,并有清热润肺、止烦渴、填精髓、解酒毒等功效

由于香蕉性寒,故脾胃虚寒、胃痛、腹泻者应少食,胃酸过多者最好不吃。但是还是要注意,香蕉果肉中含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及二羟基苯乙胺甚多,日本所产者,含5-羟色胺在10~15微克/克据测定,乌干达所产之香蕉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为2微克/克,5-羟色胺为16.2微克/克。每日食入5-羟色胺10毫克对胃肠功能并无障碍,但如食入过多,可能导致胃肠功能障碍。在测定尿中吲哚或儿茶酚胺时,不应吃香蕉。干叶、茎之甲醇提取物有抑菌作用;成熟香蕉之果肉甲醇提取物的水溶性部分有抑制真菌、细菌的作用。

2、治疗高血压

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体内往往“钠”多而“钾”少,而香蕉中含有丰富的钾离子。钾离子有抑制钠离子收缩血管和损坏心血管的作用。吃香蕉可维持体内的钠钾平衡和酸碱平衡,使神经肌肉保持正常、心肌收缩协调,所以每日吃3~5根香蕉,对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有益。

降低胆固醇血清,胆固醇过高会引起冠心病,香蕉的果柄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血清胆固醇过高者,可用香蕉果柄50克,洗净切片,用开水冲饮,连饮10~20天,即可降低胆固醇。

3、防治胃溃疡

胃肠道溃疡的的患者常服用保泰松,往往会导致胃出血。而香蕉中含有一种能预防胃溃疡的化学物质,它能刺激胃黏膜细胞的生长和繁殖,产生更多的黏膜来保护胃。

4、治疗皮肤瘙痒症

香蕉皮中含有蕉皮素,它可以抑制细菌和真菌滋生。实验证明,由香蕉皮治疗因真菌或是细菌所引起的皮肤瘙痒及脚气病,效果很好。患者可以精选新鲜的香蕉皮在皮肤瘙痒处反复摩擦,或捣成泥末,或是煎水洗,连用数日,即可奏效。

以上就是关于香蕉的介绍了,可见,香蕉的成熟度决定了它的养生功效。如果你想用香蕉来养生保健,那就要根据自己的养生需求,在香蕉的成熟度合适的时候食用,这样食用香蕉会得到更好的保健效果。

2、食用香蕉注意事项

(1)肾炎病人不宜多食。香蕉中含有较多的钠盐,肾炎病人必须限制钠盐的摄入。如果大量进食香蕉,会使病人体内钠盐剧增,从而加彼一时肾脏负担,使病情加重。

(2)患有胃肠疾病的人不宜多食香蕉。由于香蕉性寒,因此,脾胃虚寒、胃痛、腹泻者应少食,胃酸过多者最好不吃。

(3)慢性气喘、支气管炎患者不宜多食。

(4)糖尿病人不宜多食。因为香蕉中含糖量较高。

(5)关节炎或肌肉疼痛者不宜食用。因为香蕉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减慢,使代谢产物戴盆望天积,加上香蕉含糖量高,食用后易使体内B族维生素消耗增加,使关节和肌肉疼痛加重。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