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人群 > 幼儿 > 宝宝体温多少度是正常的?宝宝体温过高或过低怎么办?[图]

宝宝体温多少度是正常的?宝宝体温过高或过低怎么办?[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6 12:23 发烧体温宝宝

家长朋友们知道吗?宝宝的体温和成年人是不一样的,一天当中宝宝的体温会出现很多变化,家长朋友们可以经常帮宝宝量体温注意宝宝的身体情况,做到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那么宝宝体温多少度是正常的?宝宝体温过高或过低怎么办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宝宝体温多少度是正常的?宝宝体温过高或过低怎么办?(1)

 

1.宝宝体温多少算正常

宝宝体温正常值跟测量部位有着莫大的关系,因为不同部位体温会有一些小小的差距,常见的测量体温部位包括口腔、腋窝及肛门。

宝宝体温在口腔处的正常值为36.2℃—37.3℃之间;在腋窝处为35.9℃—37.2℃之间;在肛门处为36.5℃—37.5℃之间。当测量结果超过正常范围的0.5℃,就可以判定宝宝有轻微发热的新鲜,不超过38℃称为低热,超过39℃者为高热。

在给宝宝量体温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发现,不同时候宝宝的体温也不一样,时而偏高时而偏低,这也使得我们的心也一上一下的悬着,生怕宝宝有个万一,丝毫不敢放松。

这时候麻麻们也不要太过担忧,这是正常的,当宝宝在安静的时候体温是比较低的,如夜间睡觉的时候;而当宝宝活动时,体温是偏高的,如下午白天走动时。

不过一定要注意的时,我们所说的正常,是宝宝体温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麻麻们可以通过查看宝宝体温的记录曲线来看宝宝体温波动情况是否正常。

2.宝宝体温偏低怎么办

宝宝体温偏低,是指核心(直肠)体温小于35℃,主要表现为体温过低、体表冰冷、反应低下等症状。当宝宝长期处于体温偏低的状态,很有可能影响到宝宝一些器官组织的损害,进而引发更严重的危害,甚至威胁到宝宝的生命,

1、将宝宝的房间温度调控在18-22℃范围内,让宝宝处在一个相对温暖的环境中。

2、注意挑选新变化或者是柔软舒适的棉布制作而成的衣物、被子等,给宝宝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

3、经常摸一摸宝宝的四肢,如发现手脚冰凉,那么说明保暖措施还不到位,需增加衣物或将他抱在怀里,给宝宝取暖。

如果上述措施都无法令宝宝体温回升,那么最好是赶紧把宝宝送到医院进行诊治!

3.宝宝体温过高怎么办

当宝宝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或者是穿过多衣物时,很有可能出现体温过高(体温大于在37.4℃)的情况,这时候将宝宝放到凉爽的地方,或者是减少衣物就能够让宝宝体温降下来了,但有时候,宝宝发热还有可能是疾病引起的。

当宝宝体温出现过高时(体温大于在37.4℃),妈妈们可以看看宝宝是不是活动量过大、外面温度过高、穿的衣物过多,如果都不是,那么就要考虑是否为疾病引起的了。

当宝宝发热的时候,如果是外界因素引起的,妈妈们相对应的采取适当的措施就可以给宝宝降温了,而如果是疾病引起的,就要注意分情况进行治疗了。如果宝宝体温在38℃以下,可以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打包散热”、降暖箱箱温等。不建议给新生宝宝用退热药,因为一般常用的退热药对宝宝常有一些毒副作用。

如果宝宝是脱水热时,要喂5%或10%的糖水,必要时可静脉补液。有感染的宝宝,可选用适当的抗菌素治疗。如果宝宝体温超过39℃时,应该到医院治疗。

4.影响宝宝体温的因素

1、当外界环境温度过高时(尤其是夏季)。宝宝在麻麻的怀抱中待得太久的话,体温也是会上升的。不过这种发热的时间不会太长,只需要麻麻们将宝宝放在凉爽的地方,用扇子扇一下就好了。

2、当宝宝穿得很多的时候(尤其是冬季)。在季节变化多端的时候,麻麻们常常会给宝宝穿很多的衣服,避免宝宝受凉,这时候宝宝的体温也会出现升高的现象,这时候麻麻们需要适当给宝宝减少衣服。

3、有少数宝宝在出生后的3—5天内会出现所谓“脱水热”或称“一次性发热”,体温可升至39℃—40℃,往往持续几个小时甚至1—2天,宝宝可伴有面部发红、皮肤干燥、哭闹不安等,这是由于水分摄入过少、室温过高或衣被太厚所致。通过多喂母奶或喂点温的白开水后,体温会很快就降下来。

5.宝宝经常晒太阳好吗

宝宝晒太阳有很多好处,屁股晒太阳黄疸退得快,黄疸不重的宝宝,多晒太阳,也能起到退黄的效果。晒太阳能够帮助人体获得维生素d,这也是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维生素d又叫阳光维生素”,人体皮肤中所含的维生素d3源通过获取阳光中的紫外线来制造、转换成维生素d,它可以帮助人体摄取和吸收钙、磷,使宝宝的骨骼长得健壮结实。对婴儿软骨病、佝偻病有预防作用。日光的红外线能扩张皮肤血管,紫外线可杀菌,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可促进宝宝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预防佝偻病和贫血,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晒太阳还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吞噬细胞活力。阳光中的紫外线还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红血球,提高造血功能,从而防止贫血。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