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人群 > 男性 > 男士抗衰老的误区有哪些?男士抗衰老有哪些注意事项?[图]

男士抗衰老的误区有哪些?男士抗衰老有哪些注意事项?[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6 12:18 抗衰老洁面护肤

现在不仅是很多女性比较注重护肤,许多男性也开始护肤了,护理好肌肤,才会看起来更加年轻,对于男士来说需要做好护肤抗衰老的工作,要注意避免一些误区,那么男士抗衰老的误区有哪些?男士抗衰老有哪些注意事项?下面为大家介绍。

男士抗衰老的误区有哪些?男士抗衰老有哪些注意事项?(1)

1、男士抗衰老误区

1、做好防晒,皮肤就不会老化

想要防止肌肤老化,防晒是一年四季都要做的,但这只是最基础的一步。皮肤日积月累地受到紫外线侵害,必然会导致黑色素沉淀,更会引发肌肤干燥氧化,出现皱纹及松弛现象。

但是,只做好防晒并不等于可以不用抗老!除了阳光,环境的污染、工作压力、作息时间不规律等等,都是让皮肤慢慢变老的原因,就算你的皮肤底子再好,也阻挡不了这些外力带给肌肤的伤害。你可以循序渐进地开始使用抗老产品,比如先加个眼霜,或是一款舒缓的纯植物成分抗老面霜,既不会带给肌肤过多营养,又能开始慢慢防止老化。

2、不用担心,等皱纹出现了,去做微整形手术好了微整形固然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的有效期顶多3个月,抗老是个长期战役。

注射胶原蛋白等微整容手术是现在最快捷方便的美容手段。但不管怎么说那都是一时的效果,你需要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每3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要去做一次手术。同时还要承受面具般僵硬的肌肉的心理准备,而且你必须持续一辈子对它进行保养。

事实上,在决定去做整形手术前,在每天的肌肤护理中应该还有许多事情可以做。比如,通过按摩眼睑让眼睛更加有神、皮肤更加紧实。涂面霜的时候,把脸上扬,然后用手指顺着脸颊从下向上提拉按摩。其实不用费那么大的力气,在护肤过程中加一点小方法就能慢慢达到抗老目的。

3、认为做好保湿就不用抗老了

专家观点:保湿做足可以防止干纹出现,但并不能阻止胶原蛋白流逝带来的细纹!保湿确实是帮助提升肌肤“品质”的好方法,充盈了水分的肌肤弹性饱满,相比于干燥肌肤,自然比较不容易产生皱纹。但这并不代表做足保湿就可以不抗老,没有干纹不代表细纹不会出现!实际上,过了25岁肌肤中的胶原蛋白已经开始慢慢流失,而这时候只做好保湿是远远不够的。你除了要防止干纹,更要开始防止胶原蛋白流失造成的细纹。

4、因为是油性肌肤,所以不需要抗老

油性肌肤确实不容易出现细纹,但并不代表你的肌肤没有开始老化。当你误以为皮肤够油而不需要加以护理的时候,皮肤其实已经开始渐渐老化了。或许对于油性肌肤的你来说,细纹不是老化的第一征兆,但你也一样要使用抗老产品!

要纠正你的是,高营养的护肤品不等于高油分,你可以选择啫喱或是凝露状的精华,比如下面列举的抗衰老护肤品,不但能让肌肤觉得更加清爽舒适,而且吸收效果也更好。

2、衰老产生的原因

衰老皮肤最大的症状就是皱纹。细皱纹产生有三大原因:紫外线、干燥和年龄增长而自然的造成的肌肤新成代谢失调。

这些因素使皮肤天然保湿因子含量减少及皮肤间脂质含量明显不足,新成代谢减缓,如此一来,皮肤角质就失去了滋润,无法顺利消除而产生了皱纹。而真皮层细纹形成的最大因素是真皮层老化、胶原质及弹力素结构改变,加上长期的日晒、脸部表情过于丰富或不必要的减肥导致体重短期变化过大等,都会让你的脸上出现皱纹,衰老也就真正袭来了。

3、男人抗衰老的方法

1、运动

适当的运动能够缓解压力,而压力则会在我们的脸上增添岁月的痕迹。一张饱受压力、前额带着忧虑纹路的20岁面孔,看起来比一张宽心而健康的40岁面孔更老。

2、保持正常的体重

一会儿减肥,一会儿增胖,体重这样持续变换不断,会剥夺皮肤的弹性,结果造成松弛下垂的皮肤。

3、温柔对待皮肤

不要用力揪脸部,用棉球或柔软的毛巾轻柔地将脸部洗净,然后轻轻拍干。颗粒状的洁肤剂对很多人来说往往过于粗糙,现在我们应该尽量少用这种洁肤剂。皮肤干燥的人根本不要使用磨砂膏状的洁肤剂。

4、预防日晒

皮肤所遭受的侵害,最糟糕的就是暴晒在阳光的紫外线里,阳光紫外线会伤害皮肤细胞并且造成提前衰老和皮肤癌。所以避免在上午10点-下午2点之间的日光最强的时候暴晒,户外活动限制在早晨和傍晚。

4、男人衰老的标志

1、衰老标志一:干点活儿就气喘吁吁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男性常会感到体力大不如前,容易疲倦,比如打篮球、踢足球时没以前灵活了,散步、爬山没以前走得远了,搬重物比以前费劲了,干点体力劳动就气喘吁吁等,这些都是衰老的标志。如果不把这些表现当回事,继续有抽烟、酗酒、熬夜、缺少锻炼等不良生活方式,全身机能都会下降,健康也会亮起“红灯”。

支招:即使工作再忙,男性朋友也应有意识地运动,特别是慢跑、快走、游泳、骑车等有氧运动,能锻炼肺功能,促进肺活量,不仅可以激发身体活力,延缓衰老,还能缓解紧张情绪。运动应掌握好强度,心率维持在每分钟110~150次为宜,每次不少于半小时,每周至少运动3次以上。

2、衰老标志二:尿线细而无力

很多人说,男性衰老是从前列腺开始的。临床中常见很多男性身体还很强壮,却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线细而无力、排尿淋漓不尽等排尿不适,这些都可能是前列腺发出的衰老警报。就像腰椎、颈椎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前列腺也会发生退行性病变,但只要细心呵护,衰老速度就会变缓。

支招:生活中不要憋尿,以防尿液毒素沉积直接伤害前列腺;避免性生活过度导致性器官和前列腺持续充血,减少患前列腺疾病风险;每天清洗包皮、阴囊等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保持局部清洁,以防有害细菌趁机而入侵袭前列腺;避免久坐,防止上半身重量长时间压迫前列腺,致使其血液循环不畅,增加患病几率。

3、衰老标志三:性生活后非常疲乏

研究表明,男性同房最活跃的年龄段是20~30岁。20岁时,多数男性体力好、恢复快,每天都可进行性生活,30岁后可能减至一周两三次,40岁后则会降至每周一两次。除了同房次数的减少,衰老还会让男人的私处发生很多变化,比如阴茎表皮变得松弛;敏感度降低,性冲动次数减少;勃起不举,性反应迟缓;精液量减少,性生活后非常疲乏。

支招:男性朋友出现上述表现时别急着购买“壮阳”药物,胡乱进补可能适得其反,延缓性功能衰老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坚持规律同房,性能力用进废退,太久不过性生活会使性功能加速老化;保持良好心态能减少心脏负荷,相当于给性器官上了“润滑油”;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过度饮酒、长期失眠或熬夜等不良习惯,以防睾酮生成速度减慢,引起性腺激素紊乱;适当多吃韭菜、核桃、羊肉等有益性功能的食品。

4、衰老标志四:话在嘴边却想不起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男性朋友经常抱怨记性越来越差,往往话在嘴边却想不起来,东西放在一个地方转眼就忘了,殊不知这是大脑衰老的信号。很多男性有酗酒、吸烟、熬夜的不良习惯,都会加速记忆力的下降。研究表明,中年酗酒者出现记忆衰退的时间会比喝酒较少者提前6年;吸烟时氧气吸入减少,大脑长期缺氧就会损伤记忆。

支招:想要保持年轻的脑力既要动又要静,最好经常运动,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提高灵敏度,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都能促进脑细胞生长;还要学会静下心来打坐,有助于释放压力、控制情绪。饮食上,核桃、黑巧克力、牡蛎等食物,富含脂肪酸、酮类化合物、锌等养护脑神经的成分,有利于延缓大脑衰老。

5、衰老标志五:隔三差五就便秘

便秘是个常见问题,很多男性朋友根本不当回事,殊不知这是肠道衰老的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肠道蠕动日渐变慢,肠道内的水分相对减少,本就容易便秘。再加上很多男性朋友习惯久坐,很少运动,精神长期紧张,肠肌收缩力下降,就更爱隔三差五的便秘。大量宿便堵塞在肠道里,毒素和垃圾无法及时排出,不仅导致肤色晦暗、斑痘丛生、口臭熏人,还会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已成为北京男性发病率排名第二的常见癌症,且呈年轻化趋势。

支招:为了应对肠道的衰老,男性朋友最好多喝白开水,滋润肠道;还要适当多吃粗粮、新鲜蔬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天定时排便,围绕肚脐从右下腹向上、向左顺时针按摩,也可激发肠道活力,延缓衰老。

6、衰老标志六:每天大把掉头发

一般来说,每人每天都会掉70~100根头发,但一段时间内持续脱发,每天脱发超过100根就可能是身体衰老的表现。脱发的原因有很多,和年龄增长、遗传因素、营养不足、不良情绪、饮食油腻、经常熬夜,以及内分泌、自身免疫性疾病都有关,其中种种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速身体衰老,让男性脱发越来越早。调查显示,60%的就诊患者中25岁前就开始脱发,30岁前脱发者高达83.9%。脱发会严重影响男性的个人形象,甚至造成不自信、自卑等心理问题。

支招:面对脱发,男性应首先到正规医院排查原因。为防止脱发,生活中除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还要避免过于频繁烫发、染发,少用吹风机和保湿定型类化学产品;最好经常梳头、按摩头皮,有助于调节皮脂分泌,促进头皮血液循环,促进头发滋润生长。

7、衰老标志七:心里动不动就窝火

除了身体衰老,心理也会老化。如果男性朋友突然变得性格敏感、多疑、急躁,遇到不顺心的事就爱发脾气,心里总是压着一把火,对未来充满焦虑和恐慌,常常感到不安、孤独,就可能是心理衰老的症状,男性进入更年期后这些表现尤为明显。

支招:面对身心的变化,男性朋友千万不能自己悄悄承受,除了自我安慰,还应多和家人、朋友倾诉,寻求关怀和理解,适当释放情绪;还要试着转移重心,做一些年轻时想做却没机会做的事情,比如培养兴趣爱好,从中获得满足感。

最后还要提醒男性朋友,出现上述衰老标志并不可怕,只不过是身体告诉你应该关注自身健康了。中老年男性一定要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以防小毛病拖成大问题。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