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人群 > 母婴 > 产检容易出现的误区有哪些?产检注意事项有哪些[图]

产检容易出现的误区有哪些?产检注意事项有哪些[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5 19:32 产检孕妇孕期

产检就是指的场前检查,产检对于孕妇和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让产妇和家人实时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产妇的身体情况,以保证胎儿和产妇的健康,但是产检也容易出现误区,那么,产检容易出现的误区有哪些?产检注意事项有哪些。

产检容易出现的误区有哪些?产检注意事项有哪些(1)

1、产检易出现的误区

关于产检的5个误区要当心

对于产检,孕妈妈们普遍存在着认识误区,结果导致一些问题出现,甚至影响自身和胎儿的健康。那孕期最常见的产检误区有哪些呢?又该如何正确看待?今天哆啦就和大家聊一下。

误区1:早期不用去医院检查,用早孕试纸确认怀孕就行。

一些孕妈认为早期不用做检查,到3个月以后建档时再好好查就可以,还有些孕妈认为早期是胎儿生长的关键期,还是不要做B超了,以免对胎儿造成影响。其实,这些想法都是不对的。

研究表明,孕早期检查是筛选高危妊娠、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期死亡率的关键。因此,孕妈妈应提高对孕早期检查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误区2:产检一定要找大医院和主任医师。

这个误区在准爸妈中普遍存在。现在的小夫妻大部分都只能生一个孩子,一旦怀孕,就去最大的医院产检,还想方设法找最有名的主任医师。

其实,孕妈妈们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大医院人满为患,主任医师又要等待很长时间。对于一般的正常产检,在专业的妇产医院就可以了也建议孕妈妈尽量在同一家医院做产前检查,这样能够方便医生全面地掌握病情,做出更好的处理。

误区3:不必在意产前检查的次数和间隔,有时间去就行。

大部分孕妈都身在职场,在孕育宝宝的同时还要兼顾工作,因此不一定完全按医生规定的时间去产检,也有些孕妈妈因为不想动、天气不好、产检没啥作用等理由擅自修改医生安排的产检计划。

产前检查的次数和时间间隔是有科学依据的,这样的安排能更好地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和母亲的生理状况,从而判断是否适宜继续妊娠,评估妊娠的安全性。

误区4:B超一定要少做,对胎儿不利。

有些准妈妈认为B超有辐射,要尽量少做。事实上,超声波和我们平时说话的声波一样,说话对人没有什么害处,超声波也一样,基本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所以说超声波比较安全、不存在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成为现代医学中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产检前的准备工作

一、初次产检,需要做什么准备

1、了解医院环境

确定了你要产检的医院,可以提前去了解医院的环境,做到心中有数。通常产检需要去的科室,包含妇产科门诊、化验室、超声室、缴费处、药房以及卫生间的位置。医院通常有导诊工作人员,可以提前询问产检的流程,包括每个科室怎么排队(有的科室是用病例,有的是检查单,有的必须是人排队),尿杯在哪里取、哪个时间段的人流量比较多等。

2、穿容易脱下和穿上的衣服

产检要抽血、取尿、取白带,应尽量穿袖口比较宽、容易往上捋的衣服,衣服应当宽松、方便脱下和穿上。做B超尽量不要穿裙子去,会有些不雅观,如果是男医生或者诊室里有其他人多少会有些尴尬。

3、空腹去,带上食物和水

很多抽血检查项目要求空腹,因此产检要饿着肚子去,可以随身带一些食物和水,一做完空腹项目就及时吃东西,以免低血糖。

4、记好孕前最后一次月经日期

医生要根据最后一次月经时间确定预产期、确定胎儿大小是否正常,不要忘了自己怀孕前最后一次月经的日期。

5、利用好产检假

各个地方对产检假的规定不一样,甚至每个企业的规定都不一样,职场孕妈产检前就要好好了解,好好利用假期,产检的时候记得让医生开产检的证明,作为请假的凭据。

二、了解第一次产检的时间、项目和费用

1、第一次产检是什么时候?

第一次正式产检建档是怀孕12周,不晚于怀孕16周。接下来的产检每4周检查一次,直到怀孕28周;28~36周每两周一次;36周后每周一次直到分娩。孕期检查一般需10~12次。

2、第一次产检项目有哪些?

病史与生活史记录。第一次产检交谈的内容会比较多,医生要了解孕妇的既往史,以便了解怀孕风险的高低,孕妇要如实告诉医生。

产科检查。产科检查项目包括骨盆测量、妇科检查、白带检查、血液检查、尿液检查、腹围、子宫底高度检查和胎心检查以及B超检查等,用于了解孕妇的身体状况和胚胎的发育情况,确定是否宫外孕,确定是单胞胎、双胞胎或多胞胎。

3、第一次产检费用是多少?

第一次产检费用从200到2000都有,产检费用要看具体检查的项目、当地医院收费标准和当地消费标准。产检要带足现金或银行卡。另外有些地方产检费用医保政策可以报销,产检前可以咨询导诊人员或医院负责医保费用的部门。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