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健康 > 疾病百科 > 中暑能不能吃冰的?有什么预防中暑的方法?[图]

中暑能不能吃冰的?有什么预防中暑的方法?[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5 18:35 中暑冷饮预防

夏天天气热,外面想蒸笼一样的难受,没有人愿意出门,但是还是有很多需要在室外工作的人要出门去。就要做好防暑准备。也有一些时候防暑准备做得不到位就会中暑,中暑后要立马给患病者降温。那么中暑能不能吃冰的?有什么预防中暑的方法?

中暑能不能吃冰的?有什么预防中暑的方法?(1)

1、中暑能不能吃冰的

1、不宜吃冰的。虽然中暑是体内热量过高无法正常排出,体温调节出现故障而导致的,但是中暑的时候千万不要吃冰的来降温,因为冰冻食品并不会帮助身体调节体温,反而会刺激肠胃,加重恶心呕吐的症状,而且冰冻食品吃了之后,会在体内产生更多的热量,这就像你洗热水澡的时候虽然热,但是洗完之后会感觉凉快,而洗冷水澡的时候感觉凉爽,但是之后却会感觉更热,同样的道理,因此中暑之后切忌吃冰冻的东西。

2、不能吃,因为中暑是因为体内热量散发不及时,导致身体温度过高,因此中暑之后要做的就是要散热排汗,而当你吃比较凉的东西的时候,会给身体一个冷的刺激信号,这样的话,身体的排汗就会减少,毛孔不会扩张反会收缩,从而使热量更加散发不出去。

3、不可以吃。酶在35℃~40℃之间活性最好,在人体体温37℃时最为活跃,60℃以上则失去活性。如果夏日摄入冰镇食品过多,人体局部的温度短期下低。而此时由于人体一下子无法适应这么低的温度,消化系统就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继而影响到全身的各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在炎热夏季,就容易导致中暑的发生。此外,冷饮通过胃肠的速度要大大快于常温的食物,会越喝越渴。所以说,冰镇啤酒、冰淇淋等这些冷饮,其实是披着冰衣的火球,它们所含的热量不仅让你的减肥计划失败,还会让暑热更容易侵袭。冷饮并非洪水猛兽,如果适量地吃,慢慢地吃,是不会引起上面所说的那些副作用的。

2、预防中暑的小妙招

1、喝水。

喝的时候要慢慢喝,不要渴了就猛喝;要喝温开水,不要喝冰水;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要喝烧开过的水,不要喝生水;要喝新鲜温开水,不要喝“陈”水;还可以多喝加淡盐的温开水。

2、多吃苦味菜。

有利于泄暑热和燥暑湿,苦瓜、苦菜、苦丁茶、苦笋都是夏季防暑的上乘食品。

3、多吃凉性蔬菜。

像番茄、茄子、生菜、芦笋等等。

4、多吃各种瓜类。

冬瓜利尿消炎、清热解毒;丝瓜解暑祛风、化痰凉血;苦瓜祛暑清心;黄瓜中的纤维素可以排出肠道中腐败的食物,降低胆固醇;南瓜补中益气,消炎止痛。

5、留意体重变化。

中暑有可能导致身体在连续几天内逐渐虚脱,所以如果出现体重在数天内直线下降的情况,应加以留意。

6、外出不要打赤膊。

以免吸收更多的辐射热,通风的棉衫和赤膊相比更有消暑的作用。

7、睡眠要充足。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最佳的状态是早睡早起。睡眠时注意不要把空调调得太低,不要对准出风口和电风扇。

8、多吃蔬果。

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香瓜等水分含量很高,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另外,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

9、出行注意防晒。

医生提醒大家,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中午到下午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最高!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此外,记者了解到,在炎热的夏季,外出时的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驱风油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备应急之用。

10、多补充蛋白质。

夏天天气热,易出汗,人体易流失盐分及微量元素,多吃鱼、鸡蛋及豆类食品,可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等微量元素,提高人体抵抗力,防止中暑。

3、中暑治疗

1、停止活动并在凉爽、通风的环境中休息。脱去多余的或者紧身的衣服。

2、如果患者有反应并且没有恶心呕吐,给患者喝水或者运动饮料。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3、让患者躺下,抬高下肢15~30cm。

4、用湿的凉毛巾放置于患者的头部和躯干部以降温,或将冰袋置于患者的腋下、颈侧和腹股沟处。

5、如果30分钟内患者情况没有改善,寻求医学救助。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开放气道,检查呼吸并给予适当处置。

6、对于重症高热患者,降温速度决定预后。体温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组织损害越严重,预后也越差。体外降温无效者,用4℃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用4℃的5%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1000~2000ml静脉滴注,既有降温作用,也适当扩充容量,但开始速度宜慢,以免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7、必要时,需行床旁血液净化治疗。

8、加强监测和对症治疗。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