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人群 > 女性 > 怀孕时跟宝宝说话的好处?跟腹中胎儿说话有哪些好处?[图]

怀孕时跟宝宝说话的好处?跟腹中胎儿说话有哪些好处?[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5 16:52 怀孕宝宝胎教孕妇

很多女性在怀孕后经常会跟肚子里的孩子说话,可能不知道胎儿是否听得到,但是怀孕的时候经常跟宝宝说话确实是有好处的,现在胎教也是非常流行的,大部分的孕妇都不知道到底有哪些好处,那怀孕时跟宝宝说话的好处?跟腹中胎儿说话有哪些好处?

怀孕时跟宝宝说话的好处?跟腹中胎儿说话有哪些好处?(1)

1、跟腹中胎儿说话的好处

让胎儿拥有安全感

子宫是胎儿的安全住所,但或许宝宝也会感到寂寞无聊,如果妈妈在保持饮食健康、睡眠充足、心情良好之外,也可以固定和肚子里的宝宝说说话,将可传递属于你俩人之间的温暖情谊,让胎儿能感受到专属于他的安全感。

刺激宝宝听觉,协助社交与语言发展

胎儿的听力组织大约在14周开始成型发展,从这时开始跟胎宝宝讲话,为他唱歌,或是听胎教音乐,皆有助于刺激他的听觉系统,以及连接大脑听力反应发展的神经元。此外,对胎儿或新生儿说话,可以协助他们重复认识一些字句,即便他们还小,仍可帮助他们进行社交生活,例如与人四眼交接,提早对某些字较为敏感等等。

让胎儿提早认识准爸妈的声音

来到怀孕六个月时,胎儿的听力结构已经成熟,有人说这时胎儿可以慢慢辨认爸妈不同的声音,会建议准爸爸开始多和胎儿对话或说故事,尤其是男性声音较低沉,在羊水内的孩子相当喜欢,甚至有人建议最好一边说一边摸肚子,如此胎儿出生后,可更快速认得他的声音。准爸爸若想和新生儿说话或念个睡前故事,每日可抓个十到二十分钟左右,并保持一公尺左右的说话距离为最佳。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专家对此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宝宝出生后可辨认母亲的声音是必然的,因为过去胎儿就是在妈妈的肚子长大,但母亲体内声音吵杂,即便爸爸有固定对胎儿说话,也不代表新生儿一定特别对他的声音有感。各持己见的研究一定有,因为又有另些实验,让有常对胎儿说话的爸爸与其他男性在新生儿周边说话,小宝宝的确会对自己父亲的声音更有反应。

让自己准备好要进入爸妈预备模式

不管胎儿是否可以提早辨认父亲声音,其实对胎儿说话,受惠的不只是宝宝,还有夫妻俩人。与胎儿对话或帮他说故事、唱唱歌,可帮助准父母提早进入准备状态,唤起自己做父母的直觉。此外在这样的过程里,父母很自然的会做些反思,内在的声音会问自己,是否有健康饮食,充足睡眠,是否在孩子到来后,有能力做好生活上的模范等。有了这些反思,都可以让准父母更能进入「爸妈预备模式」。

2、孕期胎教展开方法

1、胎教时间不宜过早

在胎儿的大脑细胞没开始发育时是不适合进行胎教的,胎教应在胎儿对外界事物有感知时开始进行。胎儿六七个月大时脑的基本结构才能具备,到8个月时才呈现出与新生儿相同的脑电图,大脑皮层区域才有了各自特殊的功能,指挥胎儿听、嗅、发音等器官的活动,并具有连续性和初步的节律性,这使得对胎儿实施相应的有规律的教育成为可能。

在胎儿还没有足够的认知、记忆能力的时候就进行胎教,既没有意义,更可能骚扰到胎儿睡眠,也影响到他们的生长发育。比如音乐胎教法主要是刺激胎儿的听觉器官,促进脑神经的发育,最佳时间是从怀孕第16周开始。

2、胎教的对象是谁

胎教的对象是母亲和胎儿,如果要将各自的作用以比例表示,则可以讲胎教对母婴的作用分别为70%和30%,明白这一点很重要,正因为这个问题没有搞清楚导致很多准妈妈在选择胎教音乐这个问题往往会存在某些误区,如选择国外流行的、网络推荐的胎教曲,但这些音乐并不是自己欣赏的,这样的音乐胎教效果是不理想的。准妈妈选择胎教音乐的原则应该是自己喜欢听的、轻柔的、愉快的乐曲。因而准妈妈应从自身的情绪、营养、运动等各方面着手,为宝宝创造一个良好的宫内成长环境。

3、孕妇哼唱胎教的方法

孕3周时,妈妈就可以哼歌给宝宝听了。母亲经常唱歌,对胎儿相当于一种胎教,可为其提供重要的记忆印象,不仅有助于胎儿生长发育,也有益于智力发育,能使胎儿获得感觉与感情的双重满足。科学家发现再好的音乐也比不上出自于妊妇口中的歌声。论是来自录音机或是电唱机的歌声,既没有母亲唱歌给胎儿机体带来的物理振动,更缺乏饱含母爱的亲妇婴知识情对胎儿感情的激发。

一般来说,孕前可不受约束,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歌曲都可以哼唱,一旦受孕,就应有意识地为胎儿选择一些歌曲来哼唱。科学家已经发现,胎儿“喜闻乐见”的歌曲旋律具有舒缓、柔美的特点,而那些激烈悲壮的乐曲或早教知识者噪声,则会使胎儿烦躁甚至乱动。因此,准妈妈宜多哼唱舒缓、明快、类似于胎儿心音节奏的歌曲,如《在但愿的田野上》、《草原之夜》、《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青年情谊圆舞曲宝宝健康》、《祖国颂》、《仲春里来》、《红梅花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