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健康 > 疾病百科 > 胃寒的症状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胃寒?[图]

胃寒的症状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胃寒?[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5 16:07 胃寒症状原因

胃寒的症状就表现在不能吃冷的东西,也不能受凉,胃部受凉之后就会疼痛。吃点暖和的食物就会好一点。天气一冷就会有腹泻的现象出现,所以胃寒患者要记得保暖。平时多吃一些暖胃的东西。那么胃寒的症状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胃寒?我们来看一看。。

胃寒的症状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胃寒?(1)

1、胃寒的症状有哪些

胃寒的常见临床表现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许多胃病病人不敢吃冷、凉的食物,或天气一变冷,气温下降,胃就痛,腹泻等。胃寒的症状表现如下:

1、胃痛

胃寒严重的时候会出现胃痛的症状。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当你进食冷品或冷饮时是否会感觉疼痛而且疼痛伴有寒凉感,而暖和胃部后,症状会减轻。这就是胃寒引起的胃痛。

2、呕吐

由于食管、胃或肠道呈逆蠕动并伴有腹肌强力痉挛和收缩,迫使食道和胃内内容物从口和鼻涌出。通过呕吐,将胃和部分小肠内容物经食道反应流出口腔,而将食入胃内的有害物质排出。

3、腹痛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常为阵发性并伴有恶心、呕吐及出汗等一系列相关症状。

4、恶寒

即怕冷,自身感到身体寒冷,即使在室内加穿了衣服或者盖上被子,或者近火取暖也不能缓解怕冷的症状。

2、胃寒的原因

胃寒的主要病因与饮食习惯有关,如饮食不节,嗜食生冷等。经常冷热食物一起吃,吃饭不按时或者饥饱不均,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胃寒。再加上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造成脾胃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中医认为本证的形成原因主要有:脾胃阳气虚衰;腹部受凉;过食生冷;劳倦伤中,复感寒邪,导致阴寒凝滞胃腑。

胃寒的主要致病因素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1、饮食

胃寒患者多由于生冷食物或者水的刺激,造成黏膜的刺激。

2、生活习惯

常常不按时吃饭,冷热交替进食,饱一顿饿一顿,久而久之会造成胃寒。

3、精神因素

生活节奏快,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也是促进胃寒症状加剧的重要原因。

4、天气原因

胃寒患者多怕天冷,常常由于天气变冷而经常性的胃痛、腹痛、腹泻等。

3、胃寒吃什么好

对胃寒的人来说,最好遵从下面的原则。

1、多食养胃食物,如:小米、南瓜、菠菜、胡萝卜、洋葱、大蒜、姜等。

2、多吃熟食。不少青菜都属凉性,最好吃熟的。

3、寒性食物应少吃。冷饮不宜多喝。寒性较大的水果,如西瓜、柚子等,也别吃太多。从冰箱里拿出的食物,也应放到常温后再吃。这样不仅可减少身体能量消耗,还可保护胃气。

4、果蔬最好白天吃,因为白天身体处于活动状态,吃些寒凉的食物问题不大。但到了晚上,再吃这些食物,会让消化系统受凉,甚至会引发咳嗽和哮喘。晚上可吃些苹果、木瓜等,它们不会伤害脾胃。

5、减少不良刺激避免各种刺激性食物,如烈性酒、浓咖啡、生蒜、芥末等,同时避免吃过硬、过酸、过辣、过咸、过热、过冷及过分粗糙的食物。

4、暖胃的食物

1、羊肉

羊肉味甘,性温。既能补血益气补身体,又可温中暖肾御风寒。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虚寒呕逆。主治肾虚腰疼、形瘦怕冷、病后虚寒、阳痿精衰,产妇产后出血、产后大虚或腹痛、产后无乳或带下。对一般风寒咳嗽、虚寒哮喘、慢性气管炎、面黄肌瘦、腹部冷痛、腰膝酸软、气血两亏、体虚怕冷等一切虚状均有治疗和补益效果,最适宜于在冬季食用。

2、姜

姜,性温,用于脾胃虚寒、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或胃气不和的呕吐、痰饮呕吐,风寒或寒痰咳嗽,恶风发热感冒风寒,鼻塞头痛。可治痱子。其特有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肠黏膜,扩张血管,促使血液循环加快,消化能力增强,能有效地缓解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痛、腹胀、呕吐、腹泻等。

3、小米

《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小米补益虚损、和中益肾、健脾和胃、除热解毒、消渴、泄泻、开肠胃、降胃火。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

4、带鱼

带鱼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暖胃养肝、泽肤养血、健美以及强心补肾、消除疲劳、提精养神、清脑止泻、消炎化痰、舒筋活血的功效。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尤为适宜。带鱼富含维生素A、蛋白质、脂肪、不饱和脂肪酸、钙、铁、磷、碘等多种营养成分。尤其适宜气短乏力、血虚头晕、营养不良、久病体虚以及皮肤干燥者食用。少儿吃带鱼有益于智力的提高;老人多吃带鱼可以延缓大脑萎缩、预防老年痴呆;孕妇吃带鱼有利于胎儿脑组织发育;女性多吃带鱼,能使肌肤光滑润泽,乌黑长发,面容靓丽。多吃带鱼对降低血脂、提高记忆力和思考能力很有帮助,对心血管系统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5、辣椒

辣味能够刺激我们的食欲,对温胃驱寒、治疗消化不良都有很好的效果,也可以洗冻疮、浴冷疥、泻大肠经寒癖、除风发汗、散寒解郁、行痰逐湿、温中下气、杀虫解毒、治呕逆、疗噎膈、导滞、止泻痢、祛风行血、祛脚气、擦癣。

6、韭菜

韭菜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和维生素,能增进胃肠蠕动,治疗便秘。能补肾温阳、益肝健胃、行气理血、解毒、散瘀,主治肾虚阳痿、噎膈反胃、跌打损伤、里寒腹痛、胸痹疼痛、尿血、痔疮、吐血、痢疾、痈疮肿毒。韭菜虽对人体有很多好处,但也不是越多越好。《本草纲目》就曾记载:“韭菜多食则神昏目暗,酒后尤忌”。

7、虾米

虾米味甘、咸、性温,有理气开胃、补肾壮阳的功效。虾中含有丰富的镁,能很好的保护心血管系统,可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死。虾米适合冬季肾虚所致的畏寒的人食用。虾米还富含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及铁、钙、磷等物质。

8、板栗

《本草纲目》中指出:“栗味甘性温,入脾胃肾经。”中医认为栗子能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消肿强心、活血止血,治疗肾虚引起的腰腿不利、腰膝酸软、小便增多和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以及外伤后引起的骨折、筋骨疼痛、瘀血肿痛等症。栗子富含柔软的膳食纤维,血糖指数低于米饭,适合糖尿病人食用。并且板栗中所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能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疾病。

9、山药

山药性味甘、平、无毒,归脾、肺、肾经。具有健脾、补气、益肺、除湿等功效。可用于久泻不止、脾虚食少。有助消化、敛虚汗、滋养强壮、止泻的功效,主治肺虚咳嗽、脾虚腹泻、小便短频、糖尿病消渴、妇女带下、遗精及消化不良的慢性肠炎。

10、红薯

《本草纲目》记有“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红薯富含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和防止便秘,有抗癌、保护心脏、健脾胃、益气力、补虚乏、肥五脏、强肾阴、补中、和血、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能治疗血虚和月经失调、小儿疳积、痢疾和泻泄、遗精和白浊、酒积和热泻、湿热和黄疸。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