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人群 > 上班族 > 红色特别版的iPhone是一种谄媚吗?怎样防止苹果手机充电爆炸?[图]

红色特别版的iPhone是一种谄媚吗?怎样防止苹果手机充电爆炸?[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4 16:13 手机上班族充电

在今年的3月24号,即将迎来新一版的苹果手机,苹果手机自上市一来就获得很多人士的喜爱,尤其是商务人员,几乎个个都是苹果手机,苹果手机的性能比较稳定,而在今年即将推出的是红色特别版的iPhone,那么红色特别版的iPhone是一种谄媚吗?怎样防止苹果手机充电爆炸?

红色特别版的iPhone是一种谄媚吗?怎样防止苹果手机充电爆炸?(1)

1、迎合中国用户喜好

苹果在2017年春季推出了红色特别版的iPhone 7和iPhone 7 Plus,并将于3月24日11点01分起在中国开启预订。这是苹果首次推出红色iPhone。在配置方面红色特别版iPhone 7/7 Plus与其他颜色版本没有区别,自此iPhone也加入了苹果红色产品系列大家庭,这里面包括整个iPod系列、Beats Solo3 Wireless头戴式耳机、Beats Pill+便携式扬声器、iPhone 7 Smart Battery Case以及一些配件。

苹果公司官方称:“我们很高兴能推出这款全新绚丽红色外观的特别版 iPhone,”苹果公司CEO库克表示,“它拥有深受全球用户喜爱的iPhone 7和iPhone 7 Plus的全部精彩特性,以动人的红色外观呈现。用户很快就能拿到这款红色特别版 iPhone,我们对此充满期待。”至于为何会选择红色,相信人们也都知道亚洲人,尤其是中国用户对红色的情有独钟,苹果这次推出红色版的iPhone是不是在“谄媚”中国用户?毕竟苹果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和利润都出现了下滑,库克一直重视中国市场,自然要不断地迎合这个市场的用户喜好。

2、预防充电爆炸的方法

iPhone/iPad用户在充电时,总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而有时,因为充电线极为相似,所以有用户在充电时,总会混充。其实这样是非常危险的。现在给出一些在充电时的小提议:

一、尽量白天充电

目前我国的电网,有的地方夜间用电量少,电压较白天高,电压波动比较大,而锂电池比较娇贵,如果在此情况下充电,可能会影响电池寿命。

二、 不要经常性地充过夜

锂电池设计有过充保护电路,手机在电池充满后会自动切断电流停充,但并无法保证过充保护电路万无一失。

电池充过夜容易导致过充的情况,经常过充则会影响过充保护电路的寿命,一旦过充保护电路出现问题,锂离子会不断被转移出来,一些多出来的锂离子会形成晶体,有可能刺穿电池隔膜,导致电池正负极接触发生短路,甚至可能引起爆炸。

三、充电时,手机不要放在易燃物上

充电时,手机等不要放在易燃物上,万一爆炸,有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火灾。

四、不要经常用到没电再充

锂电池最怕过放电,一旦放电电压低于2.7V,将可能导致电池报废。

五、充电时,尽可能取下护套

护套会影响手机散热,因此,充电时,应尽可能取下护套。

六、充电时,手机尽可能面朝下放在地板或地砖上

充电时,手机尽可能面朝下放在地板或地砖上,这样,一旦发生爆炸,可以减少玻璃面板飞溅伤人,或者防止火灾发生。

七、 随时充电

锂电池没有记忆效应,充电器拔下后再充上,不会对电池寿命造成损害。因此,对锂电池,应浅充浅放,随时充电。

3、晚上玩手机会失眠

(1)会失眠吗

晚上玩手机会导致失眠。晚上睡前玩手机,会使得人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对睡眠质量有影响。而且手机是有一定辐射的,晚上玩手机时间过长,会导致产生烦躁焦虑等情绪,从而可能出现失眠现象。

(2)为什么会失眠

晚上玩手机太晚会破坏生活节律,扰乱生物钟;而且人的大脑在晚上会分泌褪黑素,夜间的褪黑素水平的高低是会直接影响到睡眠质量的,而褪黑素一般在凌晨2-3点达到高峰。而一般晚上玩手机的,可能会处于兴奋状态一直玩下去,在11点前还没有睡觉,就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分泌数量少了,睡眠质量变差,就容易导致失眠。

而且手机辐射会让人体放松及入睡的能力减弱,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花费时间更长,且深度睡眠时间变短。

(3)玩多长时间会失眠

晚上睡前玩手机超过1小时就容易导致失眠。晚上在床上玩手机超过1个小时,会减少人体生成的褪黑激素,减少的幅度在22%左右。而人体的褪黑激素受到某种程度的抑制后,人体的生理周期也会受到影响,使得睡眠质量变差甚至是失眠。所以夜晚要玩手机时,最好不要超过45分钟,把手机的亮度尽量调低。

(4)失眠要怎么办

其实一般来说,只要能戒掉晚上睡前玩手机这个习惯,失眠情况就会得到改善。可以慢慢的缩短玩手机时间,或是用看书来代替玩手机,这样慢慢的来改掉这个习惯。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