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男生说话行为偏女性化,这就是所谓的娘娘腔,随着社会的发展,身边的娘娘腔似乎屡见不鲜,很多人扮伪娘等等行为,似乎已经把这种当做一种时尚了。他们把能跟女生比美当作一种资本。那到底娘娘腔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现在社会容许各种声音的出现,“娘娘腔”似乎大有成为新审美的趋势。现在的很多男孩子越来越女性化,但在生活中,男性的“不阳刚”、“娘娘腔”、“娘炮”常常被归结为成长的“烦恼”,被人群边缘化,裹挟着一股来自主流社会反感的强大压力。那么,为什么男人会变“娘娘腔”呢?
耳鼻喉科专家认为,男人娘娘腔或多或少与男性变声期有关。男人娘娘腔特征是发声‘娘娘腔’,其余发育都很阳刚,这在临床上称为“男声女调”,大多源于青春期变声期声调出现了异常。
在儿童期,无论男孩、女孩,音调都会比较高,没有太大差别,而到了青春期,大概在13-16岁左右,男生进入变声期,随着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升高,喉部的增大,声带变长变宽,嗓音基频随着降低,这就是我们听到的低沉、阳刚的比较男人的声音,这是正常现象。
如果变声阶段没变好,结果会怎样?如果变声期后,男人的发声还是像变声前一样,音调又高又细,则可能形成“男声女调”——大家所讲的“娘娘腔”、“娘炮”。很多人对此也不以为然,等到20多岁,面临找工作、找对象时才发现这是个很大的困扰。
此外,无论男孩女孩,变声期都要避免用声过度度、大喊大叫等不良的发音习惯,这样很容易伤到声带,情况严重者会出现“声带沟”,治疗起来会比较麻烦。
形成“男声女调”有一部分是生理的因素,也有一部分是心理的原因。
当前社会文化对性别的划分越来越模糊,甚至可以说是颠倒黑白,特别是一些男明星出于标新立异或者假借艺术的名义,不仅在舞台上角色反串、男扮女装,而且在日常行为方式上也越来越女性化。这些行为不仅极大地颠覆了传统文化对性别角色的期待和要求,而且这种颠覆力还常常借助行为者本身的 “明星效应”在社会上四处蔓延。当年日本的当红影星木村拓哉剃腋毛这一举动,竟被无数“粉丝”竞相效仿,还有近期流行的韩国花样美男们,更是成为津津乐道的话题,足见此明星效应的威力。还有,如果自小生活在女性围绕的环境中,男性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言语眉眼包括行为处事都会因下意识地模仿而女性化。
现在生存的环境已经雌激素化,男人怎能不雌化人类被各种各样的含雌激素的物质所包围现如今我们生活的社会,可以说无处不充斥着雌激素,正因为这些雌激素,使得现在的男人开始有女性化的倾向。
德国专家已经证实,孩子的“娘娘腔”基本上与遗传因素无关。一项统计显示,凡父亲在孩提时表现出“娘娘腔”而成年人后又消失的,其儿子表现为“娘娘腔”的比例与其他家庭的男孩相比只是略高一些。但如若父亲在孩提时代表现出的“娘娘腔”一直保持至今,那么其儿子表现为“娘娘腔”的比例就要比其他家庭的男孩高出2~3倍甚至更多。这就意味着,男孩“娘娘腔”的形成,在更大程度上是与其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的。实际上,诸如父亲的性格、家长的期待、排行、家里女性多还是男性多、小伙伴的影响等等,都可能对孩子的行为方式、性格特征产生一定的作用。
如果发现你的孩子出现了“娘娘腔”,专家们建议:
1、首选切勿大惊小怪。要知道,家长表现出的“大惊小怪”,只会加深孩子对自己的“异样感”,并进而发展为自卑感、内疚感,时间久了就更难克服。
2、注意表示“期待”的言辞。有些家长特别是母亲,常常会当着孩子的面说诸如“我真想有个女儿”或“我但愿他是个女孩”等表示自己的“期待”或“希望”的话。殊不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长此下去男孩便可能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将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性格牲有意向女孩“靠拢”。更糟的是,还有的家长出于对女孩的偏爱(或其它种种原因),竟然将自己家的男孩“装扮”成女孩模样。家长的这类做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孩子的“娘娘腔”倾向。
3、让父母树立起榜样。要是当父亲的自己也有点“娘娘腔”,那就应该有意地尽量予以克服,以免孩子“依样画葫芦”。
4、鼓励孩子多与男孩玩耍。特别应该鼓励孩子与男子气较足的大男孩玩耍,而“脂粉气”较重的男孩则不要过多地纠缠在一起,以免相互之间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
5、关注排行。研究显示,独生子或排行最小的男孩,表现为“娘娘腔”的比率往往较高。这是因为他们在家中往往更受呵护,因而也往往更容易缺少独立性。家长不妨对这些男孩多多“放开”,多多让其“独立自主”。
6、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家长在帮助孩子克服“娘娘腔”时,务必循循善诱,而不是责备呵斥,此外最好做到不留痕迹,即所谓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果经过种种努力,但孩子的“娘娘腔”行为仍不见好转,那么也切莫长吁短叹、心苦神伤,因为这本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件小事而已。
金刚坐是瑜伽中常见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功效——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刚坐还有哪些好处?瑜伽金刚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众健康网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