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健康 > 疾病百科 > 秋冬皮肤病有哪些信号?秋冬皮肤异常怎么护理?[图]

秋冬皮肤病有哪些信号?秋冬皮肤异常怎么护理?[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2 21:15 皮肤秋冬护理

很多人到了秋冬季的时候,皮肤就会出现一些异常的症状,在寒冷的秋冬季,皮肤出现病变是有征兆的,最明显的症状就是瘙痒了,皮肤瘙痒肯能是一些皮肤病引起来的,那么,秋冬皮肤病有哪些信号?秋冬皮肤异常怎么护理?下面来看看。

秋冬皮肤病有哪些信号?秋冬皮肤异常怎么护理?(1)

1、秋冬皮肤异常有信号

皮肤瘙痒,警惕荨麻疹

到了秋冬季节,很多人会觉得皮肤异常瘙痒,并伴随一些苍白色、粉红色或鲜红色的风团,严重的还会起水泡,这很有可能是患了荨麻疹。这种病除了会有一些皮肤上的症状外,有时还会导致胃肠道及呼吸道黏膜水肿,出现胸闷、心慌、气短,情况十分危险,一定要马上到医院救治。

临床上荨麻疹的病例非常多,原因相当复杂,如气候、蚊虫、花粉树木等。秋季丘疹性荨麻疹比较常见,过去民间有种说法叫“水土不服”,实际上就是环境变化引起的过敏现象。从医学上讲,这种过敏一般还与螨虫有关系,被子、书架、床下等地方如果打扫得不干净,很容易就会引起过敏。

预防丘疹性荨麻疹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勤晒被褥,杀灭螨虫;2.注重个人卫生,毛巾每次都要洗净晾干后再用;3.皮肤敏感的人,应该尽量少接触动物,它们的皮毛极易藏匿螨虫,诱发过敏。

干燥脱皮,护理很重要

秋冬气候比较干燥的时候,皮肤经常会脱皮,尤其是手脚还会出现皲裂的现象。这时候皮肤的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

护理要有针对性,比如有的人习惯用香皂洗脸,随着天气越来越干,洗脸后皮肤也紧绷了起来,有时还会脱屑、瘙痒,这就是皮肤缺水的标志。一般情况下,油性皮肤可以用香皂清洗,但干性皮肤的人,香皂的清洁效果过强,不适宜使用,否则会造成越洗越干、皮肤越来越脆弱。秋冬季节,很多人脱下衣裤的时候,地上会掉一些皮,尤其是老人,这说明他们的皮肤已十分干燥,建议使用一些油性保湿乳液作为日常护理。洗澡频率不要太高,水温不要超过40℃,否则皮肤表面的皮脂过度流失,失去保护作用,也易干燥脱屑等。

出现皲裂的部位由于皮肤过厚,吸收能力差,可以采用封包疗法。即把红霉素软膏涂抹在裂口里,然后用保鲜膜裹住,以保持水分。当皮肤水分含量比较高时,药物更容易渗透进去,厚皮也容易软化。对于这类十分干燥的皮肤,建议只用清水清洗,不要使用清洁效果较强的香皂。清洗后,如果皮肤仍然有掉皮、干燥或瘙痒的现象,最好涂一些保湿乳液。

合理饮食,躲开皮肤困扰

秋冬人体水分流失比较快,这是造成诸多皮肤病的重要原因。因此,建议秋冬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大量补充B族维生素,在主食上增加一些加工较少的食物,例如糙米、全麦粉等。还可多吃些芝麻、梨、蜂蜜等滋阴食物,如用芝麻酱拌面吃,或晚上睡前喝一杯蜂蜜水。还可喝些红枣银耳羹,预防皮肤干燥:将泡发好的银耳去根,掰成小块放在半锅水中;将红枣掰开,与几颗冰糖同时放入锅中;大火烧开,再转小火慢炖20分钟;放入枸杞,慢炖5分钟。

2、秋季喝什么汤养生好

1、山药

山药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益心安神等保健作用。

山药适合跟肉类一起煲汤,不但能使肉汤营养加倍,还有利于肉汤中营养素的吸收。常跟山药搭配的肉类有排骨、牛肉、鸭肉、羊肉等。

山药排骨汤

材料:净排骨500克、山药250克、芹菜25克。味精、花椒、胡椒粉、盐、酒、葱、姜各适量。

步骤

(1)将排骨切成5厘米的条,放入沸水中氽约5分钟,洗净,沥干水分。2、取一炒锅,放入清水、排骨、葱、姜、酒、芹菜,用中火烧开,转为小火炖,放入花椒。

(2)将山药皮放入沸水中氽一下,待排骨炖至5成熟时,放入山药3小时,待排骨酥烂时,拣去葱、姜芹菜,放入盐、味精、胡椒粉即可。

2、土豆

土豆富含膳食纤维等营养素,吃后可刺激肠道蠕动,能缓解便秘。新鲜土豆煮后在水中仍能保持块状,吃起来口感很面,所以适合做汤。

最常见的就是西餐中的红菜汤,也叫罗宋汤,把土豆、胡萝卜、紫菜头、洋葱、牛肉一起煲煮,酸甜开胃。此外,土豆牛肉汤也是最经典的搭配之一,其鲜味十足,还能健脾养胃。

罗宋汤

原料:土豆100克,西红柿1个,嫩牛肉150克,草菇10克,生姜5克,葱10克,花生油5克,盐4克,味精1克,鸡精粉2克,胡椒粉少许,清汤适量。

鲜味十足,还能健脾养胃

做法:

(1)土豆去皮切成小块,西红柿切块,嫩牛肉切片,草菇切片,生姜去皮切片,葱切段。

(2)烧锅下花生油,待油热时,放入姜片,炝香锅,注入清汤,下入土豆,草菇,用中火煮10分钟。

(3)然后加入西红柿、牛肉、葱段,调入盐、味精、鸡精粉、胡椒粉,滚透即可。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