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人群 > 母婴 > 宝宝身上有胎记怎么办?宝宝胎记的常见类型有哪些?[图]

宝宝身上有胎记怎么办?宝宝胎记的常见类型有哪些?[图]

大众健康网 2018-12-18 14:56 宝宝皮肤感冒风寒

我们总是会发现我们自己的身上有胎记,但是有的人可能胎记不明显,或者说比较小,而有的人胎记比较明显,一般胎记有很多种类型,有的人只是简单的色素痣之类的,有的人胎记可能比较大。那么,一般宝宝的胎记有哪些常见的类型呢?

宝宝身上有胎记怎么办?宝宝胎记的常见类型有哪些?(1)

1、常见胎记类型

1、棕色胎记:若仅出现少数几个,一般无任何不良影响;但若出现六个以上,且每个斑直径均大于1.5cm时,则并发神经纤维瘤病的几率显著增加。

2、疣状痣:因表皮发育异常所致的皮肤良性肿瘤,随年龄增大而增长,表现为密集的淡褐色丘疹,排列成线状,常并发中枢系统疾病,如癫痫、精神发育迟缓等。可采用手术切除。

3、白色胎记:要注意宝宝可能发生的抽风、癫痫症,以及智力发展障碍。

4、面部血管痣:面部的红色胎记,可导致脑膜血管瘤、智力障碍、青光眼等。

5、海绵状血管瘤:常见于头面部皮肤,可累及口腔黏膜或骨、肝等。表现为皮下质软肿块,按压时如海绵一般,一般持续存在并有不断增大的倾向,须尽早手术治疗。

6、黑色胎记:若身上有大量的黑斑花纹,可能会发生抽风、智力障碍、癫痫。

7、宝宝身上的蓝色胎记比较常见,大多分布在宝宝的背部、臀部,这样的胎记和神经疾病无关,它们往往会随着宝宝年龄的增加而逐渐消退。

8、带蓝色或灰色的蒙古斑:一种较大、平滑的多余色素沉着区域,可能长在背部或臀部,在深色皮肤的宝宝身上最常见。95%~100%的亚洲人都会有这种婴儿胎记。蒙古斑通常到宝宝上学的年龄就会消失了,但也可能永远不会完全消退。

9、血管瘤:各种血管增生。这种凸起、粗糙的增生组织可能又大又难看,也可能很小,并不显眼。大约10%的宝宝会有血管瘤,最常见于头部和脖子。与其他婴儿胎记不同,血管瘤可能长得很快,通常在出生后6周内出现(只有30%的血管瘤在出生时就能看见),大约继续生长1年,通常生长不超过5~8厘米。然后,一般不需治疗就会停止生长,变成白色,接着开始萎缩(称为退化、复旧)。这种逆向过程通常要持续3~10年。20%有血管瘤的孩子有不止1个血管瘤,女孩、早产儿和双胞胎更常见这种婴儿胎记。

10、咖啡牛奶斑:棕褐色或浅棕色平滑的斑块,有时可能出现若干斑块聚在一起。20%~50%的新生儿会有一两块这种色素性胎记。咖啡牛奶斑这种婴儿胎记通常会随着宝宝长大而变小,但也可能由于日晒而颜色加深。

2、宝宝冬季护肤

1、做好皮肤清洁

宝宝皮肤护理的第一步是清洁工作。冬季每天给宝宝洗一两次脸就可以,一周给宝宝洗一两次澡比较合适。不要过于频繁给宝宝洗脸洗澡,以免将起保护作用的皮脂洗掉,引起宝宝皮肤干燥、发痒的情况。另外,洗脸用温水就好,不要太烫,妈妈用手感觉温热即可。

2、涂上润肤霜

洗脸后,给宝宝涂上滋润而无刺激的儿童润肤霜,将皮肤的水分锁住,预防干裂。冬季出门前半小时,要在宝宝皮肤暴露部位,如脸颊、额头、手部等,加涂一层滋润皮肤的婴儿油或润肤品;另外,给宝宝戴上帽子、手套或遮挡寒风的衣物,因为寒风对婴儿娇嫩的皮肤刺激较大,容易出现冻疮。

3、做好口唇保湿

保湿是宝宝口唇护理的关键。如发现宝宝的口唇有干裂现象,可以现在宝宝嘴唇上敷一块湿热的小毛巾,让嘴唇粘膜充分吸收水分,然后再涂擦一些润唇膏。冬季要注意多给宝宝喝些温开水,也可以适当补充些维生素B2和维生素C。避免让宝宝舔嘴唇,以免加重干裂。

4、注意臀部皮肤护理

冬天,虽然不适合给宝宝经常洗澡,但是宝宝的臀部裹着纸尿裤或尿布,湿闷的环境容易让宝宝得尿布疹。因此在冬天里还是要每天清洗宝宝的小屁屁并涂抹护臀膏,隔绝尿液,保护皮肤,让宝宝远离红屁屁。

5、小手小脚多用温水泡

宝宝的手足部由于没有毛发保暖,皮肤腺未发育,因此易发生皲裂。在外出时可以让宝宝戴上小手套。另外洗手时不要用碱性洗手液、肥皂,多用温水泡手足,并及时涂润肤露。如果小手小脚出现干裂、疼痛、出血时,先用温水泡手足,尽量泡到发白,然后再涂上婴儿护手霜。

6、宝宝鼻孔要常湿润

冬季的空气干燥,宝宝鼻子容易感到难受,出现鼻干、鼻内异物结痂、流鼻血等情况。妈妈要保持宝贝小鼻孔的湿润,可以用棉签蘸淡淡的生理盐水滋润鼻腔,轻轻卷出鼻腔内的分泌物。宝贝睡觉时为保证鼻子通畅,妈妈要确保被子要在下巴以下,千万不要养成蒙头睡的习惯。平日里让宝贝多呼吸新鲜空气。

7、室内注意加湿

由于冬季空气干燥,即便在室内也会觉得皮肤特别干,容易起皮,婴幼儿的皮肤对干燥环境尤其敏感,因此还要注意合理调节室内湿度。建议,在室内开启空气加湿器比较有效,或者在室内放上一盆清水,多放置几盆绿叶植物。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