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人群 > 上班族 > 怎么能提神醒脑?如何快速补充能量?[图]

怎么能提神醒脑?如何快速补充能量?[图]

大众健康网 2018-12-18 13:26 提神醒脑犯困能量

很多人如果晚上没有睡好,第二天就会没有精神,然后就会影响到一整天的工作状态,所以很多人可能会依赖于咖啡,但是咖啡喝多了是不好,而且容易上瘾,所以就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休息时间,常见休息不好,不仅会影响整个人的精神面貌,还会导致记忆力衰退,那怎么能提神醒脑?如何快速补充能量?

怎么能提神醒脑?如何快速补充能量?(1)

1、简单提神法

(1)掌跟轻揉太阳穴:如果身体感觉很疲惫,那么就将您的手掌微微张开,使掌跟逐渐贴近太阳穴位置,然后轻揉、按压太阳穴即可。按摩一分钟左右,就会感觉到大脑神经得到了放松,身体疲惫感也不再那么强烈了。

(2)吃香蕉:如果工作、学习压力很大,经常感觉到身体很疲惫。那么,您完全可以在背包中放入适量香蕉,每日倦怠时吃上一根,来帮助身体缓解疲劳感。因为,香蕉中富含丰富的钾元素,可以降低肌肉酸疼等不适感受,缓解大脑疲劳,为人体补充能量。

(3)喝牛奶:学习任务量重、工作需要熬夜时,不妨喝杯牛奶,来补充身体所需的钙元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同时,通过肠胃对牛奶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逐渐起到缓解身体疲劳、抵抗抑郁心情、摆脱肌肉紧张等作用,让人得到一定的能量补充,继续坚持学习或工作。

(4)伸胳膊、踢腿:别觉得伸胳膊、踢腿的动作很不雅观,其实它最能起到活动四肢、缓解肌肉酸疼疲劳感、提神醒脑等作用。其动作要领为:站立姿势,并做三次深呼吸的动作。然后,将双臂举起,在空中随意晃动;放下双臂,做踢腿动作,比如:向前踢腿、向后踢腿、模拟踢毽子动作等。

(5)敲打头部:既然大脑很疲惫,那么不妨给它做个简单的按摩。比如:轻轻叩击头部、搓揉头皮等,来促进大脑血液循环,帮助大脑更好的维持运转,提高学习及工作效率。具体的敲打头部的方法如下:十指微微弯曲分开,从头顶百会穴开始,依次向前额、左耳、右耳、后颈处缓慢敲击,并配合十指梳发、按揉头部穴位等辅助方法,进行头部的敲打按摩。

2、办公室提神

(1)香氛饰品或者干花

美好的气味也有清醒头脑的作用。时常在办公室的桌上放一些清新怡人的香氛饰品或者干花,不仅使单调的办公环境得到点缀,也会让你不再昏昏欲睡。在精神不振的时候,闻一下,立刻觉得恍若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闭上眼睛,办公室里的乏闷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心情舒畅,自然精神也会焕发起来。当然,如果是快递送来的神秘鲜花,恐怕让你兴奋的就不仅仅是香味了。

(2)做运动

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又有人反驳说生命在于静止。其实绝对的运动或静止都不妥。办公室中三分动七分静最适宜。可针对办公地点的特点因地制宜编一些操,运动僵硬的颈脖、四肢,身体得到适度的活动之后便会有微微的兴奋感,头脑也会随之清醒不少。如果想更舒畅地伸展身体而又不便在狭小的办公室展开,可试着找到大楼防火隔离层,那儿地方够大,也不会有人干扰。只是千万别练得兴起,忘了办公室中也许还有个急匆匆的客户在等你。

(3)调温度

有时候室温也是个很重要的因素。现代的办公条件,中央空调总是将冬日的OFFICE变得如春天一般的温暖。本来嘛,“春眠不觉晓”,这样的温度人是舒服了,却免不了昏昏欲睡。唯一的办法是:降温,开窗透气,外来的新鲜空气可能一下子会给你注入精神和活力,当然,也许有些怕冷的同事会抱怨,但是没关系,头脑一凉就清醒多了,跟他讲道理也会更有说服力,而更主要的是你已经度过了“瞌睡危险期”。

(3)嚼薄荷糖

吃一片香口胶或者薄荷糖,无疑也有助于提神醒脑,当然最好是挑选无糖型而且口味特别强烈的那种。中午饭后,遇上同事都在,不妨每人发一圈。嚼着嚼着,一光提神,还优化了空气,使每个人不再有中午吃的鸡鸭鱼肉蒜的气味。口气清新,也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喜欢与你聊天的人多起来,多说说话,自然也就不会想到去犯困。不过,吃口香糖得注意环保,将口胶弃置指定地点。最忌讳的是把它粘在办公室里的桌子底面。

(4)去洗手间

洗手间是个好地方,绝对隐私。如果你实在克制不住地犯困,也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止住,倒不如索性去洗手间。坐在里面打个5分钟的小盹,没有人会怪你渎职。同时,在进入办公室之前,你可以对着镜子梳洗一下。如果妆不是很浓,也不妨用凉水冲洗脸颊,同时做一些轻度的面部按摩,既有助于脸部的皮肤保养,也可以使自己更加清醒,而且你会惊奇地发现周围的人说你精神好多了。

3、温馨小提醒

犯困只是一个信号。若是并非一些特殊的原因,比如熬夜、加班或者较大的情绪波动和健康原因所致。那么你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喜欢这份工作。如果是,那么投入地工作一定会使你精神焕发的,还有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和作息习惯。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