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经常看中医的人,或者对中医比较了解的人就有听说过“太阳病”这个说法,这是中医里面对于一种类型的病症的一个统称。那么,太阳病到底具体是什么意思呢?太阳病又该怎么治疗呢?
(1)我们现在说的“感冒”属太阳病,伤寒论开头就在讲“太阳病”,且占的篇幅很大。太阳病的“证”为:“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只要有脉浮、头痛、怕冷的症状皆属太阳病,这是太阳病脉证的宗旨。
(2)那么,“太阳病”是如何来的呢?来源于风、寒邪,也就是说“感冒”有两种途径,一受风二受凉,风为热,凉为寒。太阳病又分表、里即太阳经病和太阳府病。
(1)太阳经病
“太阳经”统摄之荣卫,也就是风、寒邪进入“太阳经”有两个通道,即卫与荣,卫统气而行脉外主疏泄属阳,风邪进入卫则有汗,“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桂枝汤为祛风邪在表统领之药;荣统血而行脉中固密而属阴,寒邪进入荣则无汗,“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麻黄汤散寒邪在表统领之药。
(2)太阳府病
太阳府,即膀胱府也,风邪从卫到膀胱,即由表入里,“误下”易导致表邪入里,引起膀胱蓄水证,“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风伤卫由经入府引起太阳蓄水证,五苓散治之;寒伤荣从经到府由表入里,易引起膀胱畜血证,“太阳病,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寒邪由经入府易引起太阳蓄血证,桃核承气汤、抵挡汤治之。
(3)辨证治疗
太阳病若误治会引起很多“变证”,比如不该发汗的发汗了、不该攻下的攻下了,则伤其阳即伤正气导致系列“变证”,伤其阳则从少阴阴化之证多,以太阳少阴为表里也,;该发汗的没有发汗、该攻下的没有攻下,则热炽于内伤其阴即伤津液导致系列“变证”,伤其阴,则从阳明阳化之证多,以太阳阳明为相传也。
(1)忽冷忽热
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如发作无规律,多见于少阳病,发作有规律多见于疟疾,或也有气郁所致。其中,疟疾应到医院进行治疗。
(2)恶寒发热
自己觉得冷,体温却很高,盖被加衣也很难缓解。多为感染性疾病所致,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尿道感染、肠道感染等疾病的早期。一旦出现最好及时到医院就诊。
(3)只寒不热
只觉得冷而不发热,添加衣被后能缓解。如果同时有面色苍白、肢冷蜷卧,多属于慢性体虚性疾病,建议平时多保暖,少吃冷食,或适当喝点温补中药。如果觉得局部冷且痛,多为突发性疾病所致,如受凉被冻僵,需及时祛寒保暖。
(4)只热不寒。只觉得热,不怕冷。
一为壮热:高热不退,多见于肺炎、菌痢、尿道感染的严重期,同时还伴有满面通红、口渴、出大汗等。此时除了冷敷并大量补水外,要尽快送往医院。
二为潮热:如果午后或入夜发热,且为五心烦热,并有盗汗、颊红、口干等表现,多为肺结核、更年期综合征所致;如果是只有午后热,体温不高,其病多在脾胃,会同时伴有胸闷呕恶等表现,应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禁食生冷、寒凉、油腻,并到医院治疗。
三为微热:发热不高(不超过38摄氏度),或仅自觉发热,多见于阴虚潮热、气虚发热等,建议用中药调理。
金刚坐是瑜伽中常见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功效——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刚坐还有哪些好处?瑜伽金刚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众健康网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