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人群 > 母婴 > 分娩的姿势应该怎样进行选择?新手妈妈坐月子要知道的常识?[图]

分娩的姿势应该怎样进行选择?新手妈妈坐月子要知道的常识?[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6 17:30 分娩月子产后

分娩的时候,准妈妈们的心理其实会有很多的紧张的地方,尤其是顺产的准妈妈们,自己也需要在分娩的过程中努力,在分娩的时候,很多的人应该都是会选择躺着,但是,其实分娩可选择的姿势有很多,那么,分娩的姿势应该怎样进行选择?新手妈妈坐月子要知道的常识?

分娩的姿势应该怎样进行选择?新手妈妈坐月子要知道的常识?(1)

1、分娩的姿势怎样选择

很多女性发现,仰卧的分娩姿势感觉很不舒服。即使只是让医生做内诊的那几分钟时间里仰卧着也是这样。关于分娩姿势的研究尽管有限,但也显示了与躺在床上的准妈妈们相比,在产程中保持活动的女性,产程时间要短些,而且较少需要使用缓解疼痛的药物。

第一产程中的最佳姿势

当你开始进入产程的时候,你可能会感到坐卧不安,想要四处走动,让自己忙起来。不过,要注意在产程开始顺利进展之前,不要让自己过于劳累,最好在椅子上或床上多休息一会。如果你的宫缩是在夜间开始的,你要尽可能多地在床上休息、放松。

随着宫缩越来越强烈,你需要逐渐将注意力集中在宫缩上,注意你的身体和宝宝发生的变化,并进行呼吸和放松练习。你现在需要的是找到最能够帮助你应付宫缩疼痛的姿势。你可以:

?靠在桌面或椅子背上。

?用双手抱住陪伴你的人的脖子或腰部,并靠在他身上。

?斜靠在分娩室的床上(后背可以调整到你舒适的位置)或窗框。

?跪在地上的大垫子或枕头上,身体向前倾斜,靠在椅座上。

?两腿分开,跨坐在椅子上,可以放一个枕头在椅背上,以便上身有倚靠。

?如果产房的洗手间有马桶的话,可以坐在马桶上,上身向前倾斜,或者跨在马桶上,身体斜靠在水箱上。

?在地板上,手足着地。

?一条腿跪在地上,另一条腿弯曲。

别忘了前后晃动,或绕圈晃动你的臀部,这样可以帮助宝宝通过你的骨盆,同时也会让你感到舒服些。

观看利用分娩体位缓解分娩疼痛的视频,为你即将到来的分娩做好准备。

不断变换分娩姿势

上面的这些分娩姿势都可能更有效地促进宫缩,让你觉得自己还能够控制。如果随着产程的进展,你想变换姿势,那可能需要陪产家属或助产士的帮忙。他们在场的目的是让你保持活动,不管你选择在哪里待着,想办法让你感觉更舒服一些。

当产程进展到宫缩很强烈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自己不想太多活动了。你需要用所有的力气,去应付每次宫缩。不要担心:你会很自然地找到适合你的最佳姿势。继续晃动你的臀部,在宫缩到来的时候,身体向前倾斜,宫缩间歇时,恢复直立。如果你觉得有用的话,可以请陪产家属或助产士在你每次宫缩的时候,帮助你按摩后背。

如果你感觉自己确实太累了,床可能是你休息的最好地方,你可以采取左侧位躺下。最好不要靠后背支撑,那样不利于骨盆有效地打开。靠左侧位躺着,对你的宝宝来说,比平躺着要好,这样可以让宝宝得到更多的氧气,而且在侧卧位的时候,宫缩也还很有力。如果过一会儿你觉得休息好了,可以用双手支撑着,让自己坐起来,然后起身站立。

2、新手坐月子了解常识

一、月子里膳食营养的特点:

1、多吃豆制品、多喝奶:以保证钙的摄入量。

2、多喝汤,以保证泌乳。如猪蹄汤、鲫鱼汤、排骨汤、乌鸡汤。

3、主食量要增加:

4、多吃蔬菜和水果:

我国传统坐月子以肉、蛋为主,不让吃蔬菜尤其是水果。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应改正。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还可以防止产妇便秘。

二、月子里的饮食方法:要满足月子里产妇营养的需求量,饮食方法是很重要的,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咸淡适宜:一般认为,月子里的饮食要清淡,不放盐或少放盐,此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从科学的角度上讲,产妇的月子餐应该咸淡适宜,应少加一些调味品及食盐,这样除了可以促进产妇的食欲,对产妇的身体恢复也是有益的。

2、荤素搭配:从营养的角度来看,不同的食物所含营养成分的种类和数量都是不同的,人体需要的营养又是多方面的,为了避免偏食,要注意荤素搭配。

月子里一般的习惯是以摄入鸡、鱼、蛋、肉为主,如果荤食过量,不利于胃肠蠕动,会影响消化,降低食欲。素食里含有大量纤维素,能促进胃肠蠕动,促进消化,防止便秘。因此荤素搭配既能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取,又可以预防疾病的发3、少食多餐:由于产妇刚生完宝宝,胃肠功能减弱,蠕动减慢,如果一次进食过多会增加胃肠负担,从而减弱胃肠道功能。产妇月子里每天餐次应在5—6次为宜。

4、干稀搭配:食物中的汤汁既有营养,又可以增加食欲,而单纯饮水会冲淡胃液,降低食欲。除喝汤外还可以饮用果汁、牛奶等。因此一般来说,月子里要多喝营养丰富的下奶汤和其它营养饮料,每餐食物应做到干稀搭配。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