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人群 > 女性 > 孕前应注意的营养问题有哪些?孕期补充营养要知道哪些知识?[图]

孕前应注意的营养问题有哪些?孕期补充营养要知道哪些知识?[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6 14:40 孕期怀孕营养

怀孕之后,孕妈们要注意很多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在孕期补充营养了,在孕期补充营养可是一个大学问,今天小编就来详细和大家说一下有关孕期补充营养的小知识,那么孕前应注意的营养问题有哪些?孕期补充营养要知道哪些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孕前应注意的营养问题有哪些?孕期补充营养要知道哪些知识?(1)

1、孕前应注意的营养问题

让自己的体重达到标准

孕前若体重过低,说明营养状况欠佳,易生低体重儿;而过于肥胖则易致自身发生某些妊娠并发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且能导致超常体重儿的出生,故准备怀孕的妇女首先要实现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身高(厘米)减110,所得差(公斤)即为标准体重。

纠正营养失衡

孕前你可能出现过贫血症状,也可能有过节食减肥、限食脂肪和动物性食物的经历,或是有体内脂肪堆积过多等营养失调现象。从优生角度考虑,怀孕妇女机体营养失衡会带来胎儿发育所需的某些营养素短缺或是过多,于优生不利。故妇女在怀孕前应当对自己的营养状况作一全面了解,必要时也可请医生帮助诊断,以有目的地调整饮食,积极贮存平时体内含量偏低的营养素。

孕期营养四重奏

怀孕期间除了保持营养均衡之外,还要特别增强下列营养素的摄入:

第一重奏:叶酸——胎儿脑发育中的“支柱”

叶酸是与胎儿脑发育有关的重要维生素,在孕前和早期补充一定量的叶酸可以防止胎儿神经管畸形。

爱心提醒:

如果缺乏叶酸,有可能造成巨幼细胞性贫血。

建议:在孕期,尤其是早孕期适当补充叶酸是有必要的。除了可以用含有叶酸的药物来补充叶酸之外,食物中的叶酸会计师也相当高,它普遍存在于有叶蔬菜之中,如青菜、卷心菜等,有水果中柑橘和香蕉也有较多叶酸,动物性食物中肝牛肉中含有的叶酸较多。因此,从食物上来说,怀孕后蔬菜的量应当尽量增加,水果应适当选择维生素含量较多的品种。

第二重奏:铁——留住你的血色红颜

铁质摄入不足很容易患上缺铁性贫血,对孕妇及胎儿都有严重的不良影响,可能会导致早产或生下低出生体重儿,胎儿也可能患上缺铁性贫血。由于宝宝的血液需要从母亲的血中吸收铁、蛋白质、卟啉等原料来制造,孕期铁的消耗量较非孕期有所增加。同时孕期又面临血液稀释的问题,更易引起血中红蛋白的下降。

孕期由于孕妈咪早期妊娠反应食欲不佳,或是挑食,饮食不当的原因引起铁摄入不足。若补充少了自然会引起贫血,轻度贫血会引起头晕、眼花、胸闷等症状。

爱心提醒:

1、如果血色素持续下降,会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易感染,胎儿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

2、重度贫血甚至会引起分娩时凝血功能的障碍、大出血等危及生命的后果。

建议:你怀孕后要多吃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动物的内脏,如肝、心等;红色的瘦肉如牛、猪、兔肉等;动物的血。这些都含有丰富的血红蛋白铁和肌红蛋白中的铁,人体易于吸引和利用。植物性食物中,芝麻、红枣、血糯米、赤豆等也含有较多的铁,但植物来源的铁在孕期相对吸收率较低,只能作为辅助,不能全靠这些食品来补铁。蔬菜中的菠菜铁会计师较高,但其中含有的草酸会抑制铁的吸收,因此并非补铁的最佳选择。

第三重奏:钙——胎儿骨骼发育“密码”

钙是人体骨骼、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胎儿从一个受精卵长到出生时的50厘米左右的身长,需要消耗母体大量的钙。有数据证明,孕期需额外增加钙约30g,其中胎儿27.4g,胎盘1g,母体1g。

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膳食中钙的供给量标准为:孕4-6个月每日1000mg,孕7-9个月每日1500mg。

爱心提醒:

轻度缺钙就可能会引起孕妈咪腿抽筋、肢体麻木、失眠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宝宝的骨骼发育,引致先天性佝偻病,佝偻病主要影响儿童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可能出现鸡胸和O型腿等。

建议:在食物中,奶类含有较多的钙,而且吸收率也最好,除了乳糖不耐受的人,孕妈咪应该每天喝奶,或者食用酸奶、奶粉、奶酪。

其它食物,如豆制品、海产品,某些干果也有较多的钙,虽然吸收没有奶类好,但经常吃一些对补钙也有好处。骨头和骨头汤中,钙是以羟磷酸形式存在,人体吸收率很低,对于补钙没有太大的好处。

第四重奏:蛋白质——人体结构中的“主角”

蛋白质是构成宝宝机体的重要成分。在城市中生活的孕妇,除非素食主义者(且不爱吃蛋、奶、豆制品的人)或是食欲差、妊娠反应剧烈的准妈妈们,一般正常的孕妇每天都能吃到的蛋白质。尤其是在孕早期宝宝还很小,母体对于蛋白质的需求并不明显增加,因此不需要特别补充。

有些人怕怀上巨大胎儿及产后体形难以恢复,不敢吃比平时多的主食及肉类,其实这是过虑了。专家建议,怀孕6-7月时去做一次B超,如果不是大胎儿,就要摄入至少比平时多30%的热量和蛋白质。

爱心提醒:

到孕晚期,你可以每天增加25克蛋白质以满足胎儿发育的需要。

建议:

1、奶、蛋中的蛋白质是完全蛋白,最易于被人体吸收。

2、鱼虾禽肉等荤菜中的蛋白是优质蛋白,豆类及豆制品中的蛋白也是植物来源的优质蛋白,最后就是粮谷类、蔬菜中的蛋白质了。

其它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量少作用大

其它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怀孕的需要都有所提高,但提高的比例相对前面提到的几种为少。因人体都是微量需要,且广泛存在于食物、饮用品之中,所以除非出现缺乏症状,或是一些并发症的患者有特殊需要(或者增加,或者限制),一般不用特殊补充,只要保持平衡合理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2食,我们大多可以在食物中得到所需要的量。

锌质摄入不足可能导致孕早期流产,胎儿畸形等严重后果。一般来说,孕期锌的摄入要比平时多40。

缺碘会引起胎儿神经系统的缺陷。其实补碘非常简单,只要每周煲两、三次海带瘦肉汤或紫菜蛋花汤就行了。

碳水化合物是免疫细胞最重要的食物,它存在于大米及其他富含淀粉的食物中。怀孕期是一个特别的时期,摄取充足均衡的营养对尚未出生的孩子的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这时,需要更多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这些都需要从大米、玉米、面包等主食及肉类中获取。

2、孕期补充营养要知道

在医生的建议下,孕妇可适量服用一些含有多种元素的营养补充剂,它们除了能够给予孕妇必须的各种维生素、钙等营养元素外,还具有β胡罗卜素、硒、锌、硫辛酸、谷胱甘肽等微量元素及抗氧化剂。

注意:

1、怀孕期各种营养素的需求较平时有多多少少的提高,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孕妈咪们应该注重学习营养知识和在饮食中补充营养。

2、不能一味求多,某些过量维生素也可能造成胎儿畸形、流产等不良后果。

3、如果要补充维生素、钙片或任何药物,最好在医师推荐下补充,不要自行加药。

3、怀孕不能吃的食物

1、高脂肪饮食

大量医学研究资料证实,乳腺癌、卵巢癌和宫颈癌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如果孕妇长期高脂肪膳食,势必增加女儿罹患生殖系统癌瘤的危险。医学家指出,脂肪本身虽不会致癌,但长期多吃高脂肪食物,会使大肠内的胆酸和中性胆固醇浓度增加,这些物质的蓄积能诱发结肠癌。同时,高脂肪食物能增加催乳激素的合成,促使发生乳腺癌,不利母婴健康。

2、高蛋白饮食

医学研究认为,蛋白质供应不足,易使孕妇体力衰弱,胎儿生长缓慢,产后恢复健康迟缓,乳计分泌稀少。故孕妇每日蛋白质的需要量应达90-100克。但是,孕期高蛋白饮食,则可影响孕妇的食欲,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并影响其他营养物质摄入,使饮食营养失去平衡。研究证实,过多地摄入蛋白质,人体内可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组织胺等有害物质,容易引起腹胀、食欲减退、头晕、疲倦等现象。同时,蛋白质摄入过量,不仅可造成血中的氮质增高,而且也易导致胆固醇增高,加重肾脏的肾小球过滤的压力。有人认为,蛋白质谊过多地积存于人体结缔组织内,可引起组织和器宫的变性,较易使人罹患癌症。

3、高糖饮食

意大利比萨国家研究院的医学家们发现,血糖偏高组的孕妇生出体重过高胎儿的可能性、胎儿先天畸形的发生率、出现妊娠毒血症的机会或需要剖腹产的次数,分别是血糖偏低组孕妇的3倍、7倍和2倍。另一方面,孕妇在妊娠期肾排糖功能可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如果血糖过高则会加重孕妇的肾脏负担,不利孕期保健。大量医学研究表明,摄入过多的糖分会削弱人体的免疫力,使孕妇机体抗病力降低,易受病菌、病毒感染,不利优生。

4、高钙饮食

孕妇盲目地进行高钙饮食,大量饮用牛奶,加服钙片、维生素D等,对胎儿有害无益。营养学家认为,孕妇补钙过量,胎儿有可能得高血钙症,出世后,患儿会囟门太早关闭、颚骨变宽而突出、邱粱前倾、主动脉窄缩等,既不利健康地生长发育,又有损后代的颜面健美。一般说来,孕妇在妊娠前期每日需钙量为800毫克,后期可增加到1100毫克,这并不需要特别补充,只要从日常的鱼、肉、蛋等食物中合理摄取就够了。

5、大型鱼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建议,孕妇不要吃剑鱼、鲨鱼、鲭鱼等大型鱼类,海产金枪鱼罐头不超过180克。河水、湖水和溪水中钓来的鱼,可能含有细菌或受过化学污染,也最好不吃。如果要吃,最好先把鱼送到相关卫生部门进行一下检验。当然每周吃360克以下的鱼是没有危害的。

6、生肉和半生肉

不要吃生的或是未熟透的禽肉海鲜(比如生牡蛎、蛤和寿司等),它们可能含有大量细菌和病毒,要熟透后才能食用。此外,不要吃半生的鸡蛋,煎鸡蛋要全熟。

7、外面买的熟食和冷熏类海产品

在热狗、火腿、火鸡肉、凉肉酱和香肠等熟食,以及冷藏的熏制海产品中,李斯特菌最容易繁殖,孕妇感染此细菌会导致诸如流产、畸形或死胎等严重后果。此类产品要煮熟后才能食用。

8、未经高温消毒的饮料

不要随便在街上买商贩自酿的酒或果汁,这类饮料未经高温消毒,很可能含有大肠杆菌等细菌。喝之前最好先看是否经过巴氏杀菌。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