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人群 > 女性 > 孕前检查性激素六项是哪些?什么时候检查性激素六项?[图]

孕前检查性激素六项是哪些?什么时候检查性激素六项?[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6 13:25 孕前检查性激素

性激素六项检查也是女性在怀孕前必须要做的一种检查项目。性激素六项检查可以更清楚的知道女人的排卵,受孕能力如何,女人需要促卵泡成熟激素来促使卵巢卵泡的生长发育和成熟,这只是其中一种激素,那么,性激素六项检查的项目有哪些?下面来看看。

孕前检查性激素六项是哪些?什么时候检查性激素六项?(1)

1、孕前检查性激素六项

促卵泡成熟激素是孕前检查性激素六项中的第一项。促卵泡成熟激素在医学上也简称FSH,是一种从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出来的糖蛋白。促卵泡成熟激素主要是起到促进卵巢的卵泡生长发育和成熟。一般来说促卵泡成熟激素在5-40mIU/ml为正常值,超过或者低于这个值都会降低怀孕的几率。

促黄体生成素是孕前检查性激素六项中的第二项。促黄体生成素医学上简称LH,同样的也是由垂体前叶嗜性细胞分泌的糖蛋白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正常值分为排卵前期和排卵期,一般来说排卵前期的正常值为2-15U/L,排卵期以20-100U/L为正常值。如果促黄体生成素和FSH都高的话那么卵巢功能已经衰竭了。

催乳素是孕前检查性激素六项中的第三项。催乳素在化验单上用PR1表示,主要是由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中的泌乳滋养细胞分泌。一般来说乳腺的增生及乳汁的生成和排乳都离不开催乳素。在非哺乳期0.08-0.92nmol/L为正常值,高于1的话就是换上了高催乳素血症。

雌二醇是孕前检查性激素六项中的第四项。雌二醇就是卵巢的卵泡简称E2。一般来说E2排卵期以48-521pmol/L为准,排卵期标准值区间为370-1835pmol/L,排卵后期再272-793pmol/L这个区间。E2处于低值可能是由于卵巢功能低下、卵巢早衰、席汉氏综合征都会造成的。

孕酮是孕前检查性激素六项中的第五项。孕酮医学上主要用大写字母P代替。孕酮也就是P是卵巢的黄体,主要作用是促使子宫内膜由增殖期向分泌期的转变。排卵前期孕酮的标准值为0-4.8nmol/L,排卵后期孕酮的标准区间为7.6-97.6nmol/L。

睾酮是孕前检查性激素六项中的第六项。睾酮医学上叫T主要来源于外周雄烯二酮、肾上腺皮质及卵巢。T主要的作用就是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对抗雄性激素。T值过高的女性一般都会患上不育症。

上面就是孕前检查性激素六项的具体项目,女性检查的话一定要在月经期间第三天去检查,更能精确的了解具体情况。

2、妇科检查之化验室

虽然有些检查分级评定,但这只是这一刻、提取的这一部分组织的检查结果,具体诊断还需要医生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例如女性私处清洁度的检查,Ⅰ度属于正常,Ⅱ度虽然也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医生会根据检查时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有轻度感染。建议女性从有性活动后三年以内开始,每年做一次检查。

白带常规检查

检查目的:白带是女性私处黏膜渗出物、宫颈管及子宫内膜腺体分泌物等混合组成,其形成与雌激素的作用有关。用于检查女性私处内有无滴虫、念珠菌,同时还可确定女性私处清洁度。

操作:不需要特别操作,医生只要从女性私处里取一点分泌物就可以了。

化验单——包括5个项目

pH值正常pH值为4.5左右。女性私处内呈弱酸性,这是女性私处的自净作用,可以防止致病菌繁殖。如果患有滴虫性或细菌性女性私处炎时,pH值上升,可大于5~6。

女性私处清洁度分为四度,Ⅰ~Ⅱ度属正常,Ⅲ~Ⅳ度为异常白带,表示女性私处有炎症。

霉菌与滴虫白带经过处理后在显微镜下可以发现有无滴虫或霉菌,如存在滴虫或霉菌均用“+”来表示。这一符号只说明你已经感染了滴虫或霉菌,并不说明感染的严重程度。

胺试验检查细菌性女性私处病的方法。通过对白带中的胺试验反应阳性,可以做出诊断。

线索细胞检查细菌性女性私处病的方法。很多细菌凝聚在女性私处上皮细胞周围,使它边缘模糊不清,这就是线索细胞,是细菌性女性私处病最敏感最特异的体征。

宫颈防癌涂片

检查目的:对脱落细胞的形态观察,筛查女性私处及宫颈感染、宫颈病变、宫颈癌。同时也可以间接了解雌激素水平。

操作:医生从宫颈癌最易发生的部位——宫颈的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交界处刮取细胞及分泌物,然后将取下的分泌物均匀地涂在玻片上,或保存在液体标本瓶中,送实验室做细胞学检查。

化验单:巴氏分级法及TBS分类巴氏I级:完全正常。

巴氏II级:多见于绝经后或育龄伴有宫颈炎症者,指个别细胞核异质明显,但不支持恶性。

巴氏III级:可疑癌,需马上做进一步确诊,大约有10%的几率向癌症发展。

巴氏IV级:重度可疑癌,全面检查。

巴氏V级:确定癌。

巴氏5级分类法主观因素较多,各级之间无严格的客观标准,因此目前正逐渐被TBS分类法替代。后者比较准确,灵敏度高,但需专业医师方可读懂。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