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健康 > 疾病百科 > 女子反复发烧治不好,竟是“恙虫”惹的祸[多图]

女子反复发烧治不好,竟是“恙虫”惹的祸[多图]

大众健康网 2018-12-13 12:18 发烧寄生虫

在十多天前,佛山的黎女士上山扫墓,在回家之后,就发现右肩部分出现了一个丘疹,当时的她也没有过多在意,但是没想到,一周之后她开始反复发热,而且体温最高高达40摄氏度,刚开始以为只是普通的发烧感冒,细心的医生发现,右肩丘疹是“恙虫病”特有的痂,经过正确的治疗,两天后体温已经恢复正常。医生表示,这种疾病很容易被误认为感冒,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

女子反复发烧治不好,竟是“恙虫”惹的祸(1)

1、恙虫病的发病原因

立克次体感染(90%)

立克次体呈圆形,椭圆形或短杆状,大小为(0.3~0.6)μm?(0.5~1.5)μm,革兰染色呈阴性,吉姆萨染色呈紫红色,为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在涂片染色镜检中,于细胞质内,尤其是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胞质内,常于胞核的一侧可见呈团丛状分布的恙虫病立克次体。鼠类是主要传染源和贮存宿主,如沟鼠、黄胸鼠、家鼠、田鼠等。野兔、家兔、家禽及某些鸟类也能感染本病。恙螨幼虫是本病传播媒介。恙螨种类近3000多种,但能传播本病者主要为地里恙螨,红恙螨与高湖恙螨。其生活史包括卵、幼虫、稚虫、蛹和成虫。仅幼虫营寄生生活需吸吮动物的体液,其余发育段皆为自营生活。由于幼虫一生中仅叮咬动物或人一次,所以由恙虫病感染鼠类获得立克次体的恙螨幼虫,在当代无传播机会,经稚虫、蛹、发育为成虫产卵。立克次体经卵传至下一代(第二代)幼虫,当第三代幼虫叮刺动物或人时,立克次体随唾液传入新的宿主,故称为隔代传播。

恙虫病的鉴别

1.钩端螺旋体病

恙虫病流行区亦常有钩端螺旋体病存在,而且,两者均多见于夏秋季节,均有发热,眼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故应注意鉴别,钩端螺旋体病常有腓肠肌痛,眼结膜下出血,早期出现肾损害,而无皮疹,焦痂或溃疡,必要时可作血清学与病原学检查,血清钩端螺旋体凝集溶解试验阳性。

2.斑疹伤寒

多见于冬春季节及寒冷地区,有虱寄生史或被鼠蚤叮咬史,有发热,斑丘疹,但无焦痂,无淋巴结肿大,血清变形杆菌凝集反应时OX19为阳性,而OXK则为阴性。

3.伤寒

发病前常有不洁食物进食史,起病缓慢,体温逐渐升高,相对缓脉,表情淡漠,腹胀,便秘,右下腹压痛,玫瑰疹常见,血液白细胞总数下降,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肥达反应可阳性,血液,骨髓培养可有伤寒杆菌生长。

4.败血症

常有原发性感染病灶,弛张热型,不规则热型常见,由革兰阳性细菌所致者皮肤较常出现皮疹或花纹样改变,由革兰阴性细菌所致者则较常发生休克,血液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有核左移现象,外-斐反应阴性,血液,骨髓培养可有致病菌生长。

5.登革热

发病前曾在登革热流行区居住或逗留,有日间被伊蚊叮咬史,多于夏秋季发病,头痛,全身疼痛较显著,较常同时出现斑丘疹和皮下出血点,血液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常减少,可从病程短于3天患者的血清中分离出登革病毒,血清中抗登革病毒抗体阳性。

6.流行性出血热

高热时头痛,腰痛和眼眶痛较明显,体温下降时较常出现休克,皮下出血点,瘀斑常见,少尿或无尿常见,血液白细胞总数升高,异型淋巴细胞常超过10%,血小板明显减少,血液尿素氮和肌酸酐水平随着少尿或无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血清中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特异性抗体阳性。

7.其他

同时,亦应注意与流行性感冒,疟疾,急性上呼吸道炎,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等作鉴别诊断。

女子反复发烧治不好,竟是“恙虫”惹的祸(2)

2、恙虫病的发病机制

人被受感染的恙螨幼虫叮咬后,恙虫病立克次体先在局部繁殖,然后进入血流,产生立克次体血症,再到达身体各器官组织,出现毒血症临床表现,恙虫病立克次体死亡后所释放的毒素为致病的主要因素,在局部可引起丘疹,焦痂和溃疡,在全身可引起淋巴结肿大,焦痂附近的淋巴结肿大尤为显著,淋巴结中央可呈坏死,浆膜腔,如胸腔,腹腔,心包腔中可见黄绿色渗出液,内脏普遍充血,脾常充血,可肿大2~5倍,肝亦肿大,心肌可呈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炎症,可有局灶性出血或变性病变,肺可有出血性肺炎或继发性支气管肺炎,脑可出现脑膜脑炎,肾脏可呈广泛性急性炎症性病变,胃肠道常广泛充血。

本病的组织病理变化主要在血管系统,可见局灶性或广泛性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以肺,脑,心,肾最为显著,血管周围可见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重型患者可见血管内皮细胞水肿及血管壁坏死,破裂,曾在患者多种器官的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和心肌细胞中检出恙虫病立克次体。

女子反复发烧治不好,竟是“恙虫”惹的祸(3)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