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人群 > 幼儿 > 早产儿黄疸高怎么办?早产儿黄疸高的原因是什么?[图]

早产儿黄疸高怎么办?早产儿黄疸高的原因是什么?[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6 12:20 黄疸宝宝幼儿

一般来说,早产儿和足月儿想比较,早产儿因为身体原因更容易得病,其中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患上黄疸了,在发现宝宝出现黄疸的情况时,爸爸妈妈们一定要弄清楚发生黄疸的原因,只有弄清原因才能对症治疗,那么早产儿黄疸高怎么办?早产儿黄疸高的原因是什么?今天小编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

早产儿黄疸高怎么办?早产儿黄疸高的原因是什么?(1)

1.宝宝黄疸高怎么办

早产儿黄疸高怎么办呢?在一些非溶血性黄疸的早产儿人群中,如:窒息、缺氧、感染、高碳酸血症和低蛋白血症等。这些早产儿的胆红素水平尚未达到传统意义上的病理性黄疸水平,也有形成胆红素脑病的可能。所以早产儿病理性黄疸不一定都是超过生理性黄疸标准的高胆红素血症。超过生理性黄疸标准的高胆红素血症大多都应该认为是病理性的。因此对于早产儿黄疸高的问题,早产儿和正常孩子并无太大的区别。要紧的是要弄清当时孩子发黄的原因。

爸爸妈妈们对早产儿黄疸高的问题应该保持冷静,注意给宝宝保暖。供给足量热卡以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及时纠正酸中毒及低血糖,避免应用引起溶血或抑制肝酶活性的药物(如维生素k、磺胺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母乳喂养,考虑母乳性黄疸,主要是由于母乳中富含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水解结合胆红素为非结合胆红素通过活跃的肠肝循环形成。可带宝宝到医院检查,询问医生是否需要暂停母乳喂哺,改喂配方奶粉,暂停哺乳期间,一定要按时把母乳吸出来,待宝宝完全恢复后可再重新喂哺母乳。

2.宝宝黄疸高的原因

很多时候,爸爸妈妈们总是不明白,为什么早产儿黄疸会出现高的问题呢?其实宝宝的生理性黄疸,是早产儿特有的一种现象,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在第2~3天开始,这时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黄,足月儿在第10~14天消退,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也持续较久.可延迟至3~4周消退。虽有黄疸,但孩子没有什么不适,所以一般情况下的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需治疗。不过除此之外可能还有其他原因导致早产儿黄疸高:

1、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建议给小孩查血常规。

2、母乳性黄疸:因吃母乳新生儿发生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于是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3.宝宝黄疸高怎么治疗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呢,需要怎么治疗呢?市场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药物种类比较多,如果是必要服药的话,爸妈应该要根据孩子的实际需求来选择,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切记盲目用药。一般来说,西药见效快,副作用较大,中药副作用小,但是见效慢。

早产儿黄疸高怎么治疗好呢?一般情况下对早产儿黄疸高的治疗,医学上现在普遍使用的是照蓝光的方法。因为宝宝身体中来不及处理的胆红素,经过血液循环达到皮肤,通过照光,能让体内的胆红素转换成其他物质,使得体内不断堆积的胆红素找到另一个出口,黄疸的症状就能改善。同时爸爸妈妈们在照顾黄疸高的宝宝时,更需要注意的是仔细观察宝宝的日常生活,从肤色、身体状况、大便颜色等,而且平常家中不要太暗,尽量让自然光洒下来,明亮的空间能让心情更好。

4.宝宝黄疸反复怎么办

早产儿黄疸反复怎么办?黄疸是新生儿的一种常见生理现象,一般生理性黄疸都不需要治疗,大概半个月左右就可消退。那么要是早产儿黄疸一直反复很高怎么办呢?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出现的皮肤,巩膜及粘膜黄染,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通常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长到3—4周;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通常在24小时内出现。

一般来讲,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不会反复,但是病理性黄疸如没有根治可能出现反复。如果早产儿的黄疸出现的时间早,在生理性黄疸减退后又重新出现而且颜色加深,同时伴有其它症状,就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它的症状为皮肤发黄,白眼球、泪水和尿液有时也呈黄色,如果新生儿精神倦怠、哭声无力、不吃奶时,爸爸妈妈应尽快带宝宝去医院检查,接受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护理。如果确实需要治疗,给宝宝照蓝光是一种不错的治疗方法。

5.水痘疫苗接种对象

建议无水痘史的成年人和青少年应该接种,易感人群主要是12月龄-12周岁的健康儿童。

特殊人群应重点接种:

1、工作或者生活在高度可能传播的环境中的人,如幼儿园教职工、小学教师、社会公共机构的支援、大学生和军人等。

2、与发生严重疾病或者并发症为危险者的密切接触者,如卫生工作者、儿童白血病及其他免疫功能不全和接受类固醇类药物治疗的儿童和家属等。

3、未妊娠的育龄妇女。

4、国际旅行者。

如易感者接触受然后,应注射免疫球蛋白,接触后3天用大剂量,可缩短病程,减轻临床症状。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