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宝宝可能不吃奶就会哭,而且总喜欢吃手指,长牙的时候又喜欢将各种东西往嘴巴里塞,很多妈妈就会给孩子准备安抚奶嘴,主要是为了满足孩子吮吸的欲望,但是宝宝到了一定的阶段就应该戒掉安抚奶嘴了,那宝宝多大可以用安抚奶嘴?宝宝奶嘴怎么戒掉?
小婴儿呱呱坠地之后,学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呢?答案是:「吸吮。」从在妈咪肚子里约28周开始,宝宝就有一种被称为「吸吮反射」的现象,只要把东西放进宝宝的嘴里,他们就会出现吸吮的动作,这是一种生存必须的本能反应,让宝宝在出生后能够顺利地吸吮母乳。
因此,有些爸比妈咪在胎儿摄影的照片中会惊讶地看见,胎儿正在吸吮自己的手,可能是由于手的动作刚好碰触到嘴巴所造成。这种反射动作会一直持续到宝宝出生约4个月大左右。
藉由吃手满足口欲的需求
除了吸吮反射之外,跟据佛洛依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显示,宝宝在0?1岁时正处于「口腔期」,这时他们主要靠吸吮、吞咽等活动刺激来得到本能性的快感。
因此,爸比妈咪多半会在宝宝2?3个月大时发现他们开始不停地吃手,这是由于更早之前,他们只会双手握拳、胡乱挥舞,还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手指放入嘴巴中,因此吃不到自己的手。
到了2?3个月大,随着大脑的发展,宝宝逐渐学会盯着自己的手看,以及吮吸自己的手指。一开始他们只会把整个手放进嘴里,接着会只吸吮2、3根手指,最后发展到灵巧地吸吮1根手指。
这样的动作对他们而言,除了是一种学习和玩耍,也是一种获得安全感的途径。宝宝除了吃手之外,也可能咬自己的衣服、棉被、玩具…等周遭任何可以取得的物品。
吃手的3大缺点
吃手虽然能够满足宝宝的口欲,但一般仍不建议任由宝宝习惯性地吃手,因为可能造成以下几个问题:
1.手指成天到处乱摸,再放进嘴里,很可能病从口入,尤其肠病毒在台湾十分流行,从卫生安全的观点来看,还是以其他方式来替代吃手较佳。
2.长期吃手所引起的湿疹难以治疗,即使擦了药,宝宝还是会不断地吃,时间拉得越长,湿疹也就越严重;此外,长期浸泡在口水中的手指,受到牙齿压迫,也容易形成脱皮、肿胀、感染、甚至变形,因此,最好一开始就别让宝宝养成这种坏习惯。
3.手指长时间放在嘴里,也有可能影响牙齿发育,容易造成齿列不整或闭合不良等问题。
既然吃手有这么多缺点,有哪些适当的替代方式能够满足宝宝口欲期的吃手欲望呢?
亲喂、拥抱带给孩子安全感
其实吸吮的动作不只能带给宝宝快感,更是他们寻求安全感最大的来源,毕竟宝宝在出生前原本是在妈咪的子宫里被环绕、包覆着,突然来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当然会缺乏安全感,因此就会出现以吃手来安抚自己、获得安全感的现象。
而让宝宝吸吮妈咪的乳房,同样能达到满足宝宝的口欲、使宝宝获得安全感的效果,因此临床上经常会发现,亲喂母奶的宝宝即使肚子不饿也会想要凑到妈咪身上,藉由吸吮乳房以获得安抚,同时也比较少出现吃手指的现象与吸安抚奶嘴的需求。
除此之外,拥抱也是一种重要的安全感来源,因此,目前讲求「母婴亲善」的医院,会在宝宝一出生时就直接把他放在妈咪的身上,让妈咪环抱着他,使他能感受妈咪的体温,并藉由吸吮母乳来满足口欲。
小婴儿刚出生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唯一听过的就是胎儿时期所听到的妈咪的声音,如果出生后能够常常被妈咪抱在怀里,被熟悉的味道、声音所环绕,就能获得安全感。
这样的安全感累积到一个程度,大约4、5个月大时,宝宝就能逐渐脱离妈咪、勇敢地探索这个世界。
相对地,这段时间里完全无法获得拥抱的孩子,虽然仍然能够生存,但是因为害怕、紧张,就会使他们自己寻求其他方式来满足安全感,如:吸拇指、吃安抚奶嘴…等,要是连这些需求都被剥夺,很可能会影响他们未来的人格发展。
不能拥抱时,至少出声安抚宝宝
有些长辈会认为:「小孩子不能常常抱,否则抱习惯了,他就会喜欢一直让人抱着。」至少在孩子4、5个月之前,应该尽量满足孩子的安全感。
当然,并不是宝宝一哭就一定要抱起来,但至少也要出声安抚宝宝、给予响应,如:「宝贝你怎么啦?妈咪在这里,你怎么哭哭了呢?」如果宝宝仍然哭泣,可以过去拍拍他,让他知道妈咪就在身边,自己是安全的。
替代性的安抚利器:奶嘴
如果能透过拥抱或让宝宝吸吮乳房等自然的方式来达到安抚作用,宝宝其实不一定需要奶嘴。
然而,若妈咪因为工作等因素无法完全满足孩子的需要,或是观察到孩子有吐舌头、吃手、咬棉被…等自我寻求安抚的现象,就可以考虑提供奶嘴来满足孩子,一方面是因为奶嘴可以替换、清洁消毒,若妥善使用会比吃手来得卫生。
另一方面,儿童心理学研究也显示,1岁之前的宝宝如果口欲期无法被满足,将来很可能影响他是否能成长为性格较为正向、有自信而勇敢的人,这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奶嘴是新生儿阶段即可使用的安抚利器,但若是亲喂母奶的宝宝,由于担心会有乳头混淆的问题,一般约4?6周时才建议开始使用安抚奶嘴,不过所谓的「使用安抚奶嘴」,并不是一定要让宝宝吃奶嘴的意思,而是有必要时才提供。
有研究显示,吸安抚奶嘴可以减少婴儿猝死的机会,嘴巴有吸吮的动作比较不会因为睡得太熟而忘记呼吸,但也有报告指出,6个月大后仍然使用安抚奶嘴的宝宝,罹患中耳炎的机率高出1/3,细菌容易因压力作用而从耳咽管进入耳朵内部,因此,建议10个月大前尽量让宝宝告别奶嘴,最迟2?3岁前应该避免使用奶嘴。
此外,一次也别让宝宝吃太久或吸太用力,每次不超过30分钟,否则容易导致暴牙等问题;白天和半夜尽量不吃,睡前可作为安抚,待宝宝睡着后再偷偷拿掉,若宝宝白天想吃,尽量以其他方式转移其注意力。
家长对于奶嘴的态度一般分为两个极端,一种家长觉得应该尽量满足孩子对奶嘴的需求,因此常以别针将奶嘴别在宝宝身上,仿佛奶嘴是他们的「必需品」,尽量让宝宝可以随时取得。
甚至认为小孩就是应该吃饱睡、睡醒吃,因此即使宝宝并不特别需要奶嘴,只要醒着、稍微有些躁动的表现出现,爸比妈咪就把奶嘴硬塞进宝宝嘴里哄他入睡,这些都是相当不恰当的做法,除了大量增加宝宝吸吮安抚奶嘴的机会,也减少许多让他们探索环境、与爸比妈咪互动相处的机会。
而另一种家长则聚焦于奶嘴可能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如:造成乳头混淆、牙齿咬合不正常、蛀牙…等情形,而视奶嘴为毒蛇猛兽,不愿提供宝宝奶嘴。
其实,只要不过度使用,把奶嘴当作纯粹的「安抚物」而非必需品,平时装进盒子里收起来,当宝宝真的有需要时视情况提供15?30分钟,当他平静下来或被转移注意力后就再次收起来,睡眠时也不要让宝宝含着奶嘴太久,这么一来除了能避免上述问题,亦能减少奶嘴被污染、使宝宝感染念珠菌等情况。
给不给奶嘴不应该是由父母来决断,而应视宝宝的需要而定!
1、抚慰宝宝焦虑的情绪
当宝宝感到疼痛或情绪焦虑时,奶嘴具有安抚效果。
2、训练口腔吸吮能力
在口腔的发展上,有些宝宝的吸吮能力没那么好,可藉由奶嘴做为训练工具,例如:塞奶嘴给孩子吃,等他调节了再将奶嘴拔出来,重覆进行这动作来训练吸吮能力,增加嘴唇和舌头协调度。吸吮能力很好的孩子不需要这么做。
像有些早产儿,出生住在医院时就会让给予奶嘴来帮助练习吃奶的动作,如此,吸、吞会比较协调,以后在喂食会比较容易。
3、减少婴儿猝死症
另外,目前一些医学证据指出奶嘴可以减少婴儿猝死症。1岁以下的婴幼儿容易发生婴儿猝死症,尤其在2~4个月左右。给婴儿吃奶嘴可减少婴儿猝死症的发生。
金刚坐是瑜伽中常见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功效——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刚坐还有哪些好处?瑜伽金刚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众健康网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