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健康 > 疾病百科 > 容易患糖尿病肾病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糖尿病容易诱发肾病?[图]

容易患糖尿病肾病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糖尿病容易诱发肾病?[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5 20:02 糖尿病高血糖降糖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症,会对健康造成进一步伤害,这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护理不当导致的,危害极大,因此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非常重要,那么容易患糖尿病肾病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糖尿病容易诱发肾病?下面就来详细了解具体情况吧。

容易患糖尿病肾病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糖尿病容易诱发肾病?(1)

1、易患糖尿病肾病的因素

糖尿病肾病的高发生率和高危害性说明糖尿病肾病的“幕后黑手”很复杂,下面我们就对威胁着糖友肾脏的“幕后黑手”来个逐一击破。

1、长病程

糖尿病患者的患病时间越长,并发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在病友们戴上糖尿病这顶“帽子”的时候,脑子里就应该有这样一个概念“预防糖尿病肾病从这一时刻就算开始了”,且不可马虎、麻痹大意,不要让糖尿病肾病有机可乘。对于5年以上的老病友应该定期进行尿液和肾功能检查。

2、吸烟

吸烟百害而无一利。对糖尿病病人来说,抽一只烟都是多的,吸烟行为最大的危害就是影响心脏、眼睛和肾脏。没有任何理由不能戒烟,实际上戒烟就是决心问题,不要强调戒烟以后有什么害处,请下定决心戒掉烟吧。

3、高血糖

血糖高可以说是造成糖尿病肾病的基本要素,因此控制好血糖是非常关键的。良好地控制血糖可以使1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几率下降一半,可以使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几率降低1/3。所以说,想不得并发症就首先得控制好血糖,这就包括健康的饮食、适量的运动以及合理的用药等。

4、高血压

高血糖和高血压常常“狼狈为奸”,加速对肾脏的损害。严格控制血压对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至关重要。目前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多主张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福辛普利等)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如氯沙坦、缬沙坦等)。

5、血脂异常

糖尿病患者多有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异常与肾病的发生及发展有密切关系,纠正血脂异常尤其是控制高胆固醇血症可降低蛋白尿,延缓肾小球硬化的发生与发展。使用他汀类降脂药(如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对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6、高尿酸血症

男性糖尿病患者还常常容易合并高尿酸血症(如果出现关节疼痛时,又称之为痛风),维持正常的尿酸水平对肾脏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这就要求这类患者平时应该避免进食高嘌呤的食物(如海鲜、动物内脏等);一定要禁止饮酒,不论是白酒、啤酒、葡萄酒或其他果酒,都含有酒精,酒精在体内会产生乳酸,乳酸会阻止尿酸从肾脏排出,从而使血尿酸升高;还要多多饮水,为痛风“排毒”;必要时可使用降尿酸药物。

7、合并糖尿病神经病变

目前观察发现合并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糖友一旦出现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征兆,一定不要忘记对肾脏也要来个检查。

2、高血糖适宜的运动

1、慢跑

慢跑被称作温和的心脑血管体操,它对人体的心脏和血管会产生非常好的刺激。跑步当中排汗非常有利于健康,它不等同于蒸桑拿或者由于环境温度高出汗的概念。动汗为贵,跑动起来心脏加快跳动出的汗才有意义,因为糖尿病患者体质偏酸性,动汗可使体内环境偏碱性,从而降低炎症的发生率,对伤口的愈合、皮肤的修整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2、散步

散步一种比较悠闲的运动,所谓“练十练不如散一散”,强调的是任其自然的一种锻炼方式。这种运动方式对糖尿病患者最有益,因为散步不会因为过度的劳累造成血压上升,另外当遇到心跳加快或者其他的不适时也可以及时的得到救助。一边散步,一边按摩腹部,适用于防治消化不良和肠胃道慢性疾病的患者。所以,散步不但对糖尿病有好处,对其他的疾病也有一定的好处。

3、健身操

糖尿病患者很多都有远端的血管坏死,因此糖尿病后期很多患者会出现手指头痛、脚指头红肿麻木等症状。每天可以做:身体往上拔,脚掌支撑,脚后跟离地,一上一下地踮脚,同时手臂手掌全力张开,做“抓”的动作,每抓一把,脚底下都随之运动,每次做5分钟,每天早上和晚上都坚持做。

4、太极拳

练习太极拳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平衡能力和提高身体灵活性。糖友练太极还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有新研究发现,糖友每周参加两次太极拳训练班,每次练习1小时,每周再在家练习三次,每次20分钟,可以使血糖水平明显降低,提高糖友生活质量。

5、间歇式运动

间歇式运动是指在正常运动过程中增加几次强度更高的运动,比如慢跑与快跑结合,散步与快走结合等。研究发现,间歇式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改善心血管健康和增强运动毅力。专家建议,插入高强度运动的时间一开始可以是15—30秒,之后逐渐增加到1—2分钟。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