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人群 > 幼儿 > 小儿肛裂的症状危害有哪些?小儿肛裂怎么办?[图]

小儿肛裂的症状危害有哪些?小儿肛裂怎么办?[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5 18:42 肛裂肛门宝宝

肛裂是肛肠疾病的一种,会对健康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需要通过一些方法治疗护肤,那么小儿肛裂的症状危害有哪些?小儿肛裂怎么办?小儿肛裂的症状很明显,对宝宝的健康危害非常巨大,需要及时治疗调理恢复,下面就来详细了解具体情况吧。

小儿肛裂的症状危害有哪些?小儿肛裂怎么办?(1)

1、小儿肛裂的症状

主要症状为排便时肛门疼痛和便血。由于粪便通过时使肛裂张大,新创面内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而剧烈疼痛发生少量便血,患儿因害怕疼痛而不敢排便,因而粪便干结,排出困难,使肛裂难以愈合。

2、小儿肛裂的危害

肛窦炎:肛裂形成后,肛管皮下会出现小脓肿,溃破之后又恶化成小溃疡。当溃疡分泌物渗透开后,自然会导致肛窦炎。

潜性瘘管:所谓的潜在,意思也就是说有这种变化的趋势。并不是所有肛裂都存在这种可能性,要知道,肛瘘的形成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只有经久未愈的肛瘘才有如此。如果肛裂引发小脓肿,那么脓肿恶化的结果就是潜在性瘘管。

肛乳头炎:在直肠柱与肛管相连的齿状线上,直肠柱末端的粘膜与肛管皮肤形成了数个圆锥状突起,呈黄白色的小乳头,就是肛乳头。和肛窦炎的形成过程一样,肛乳头炎也是由炎性细胞扩散感染而成。

肛门处硬结:肛裂会造成局部长期慢性充血,这直接影响到血液循环及纤维组织活力,长期下来,必将引发组织增生,继而是肛门梳变厚、上皮层缺血、失去弹性、肛管变硬,最终向肛门梳硬结的方向过渡。

裂痔:这是炎症长期刺激的结果,裂口下方的皮肤受到炎性细胞的刺激,淋巴及小静脉血流会受到一定阻碍,引起水肿和纤维变性,形成大小不等的赘肉,并慢慢变成小硬块。这就是所谓的前哨痔,也称为基地组织性外痔。

3、宝宝肛裂怎么办

宝宝肛裂的诱发主要与饮食有关,喂养婴儿时,父母未及时添加富含纤维素的辅食,宝宝的大便会出现干结且不容易排出,如果小儿用力排便的话,坚硬的粪便强行通过肛管时就会造成肛管皮肤较深的裂伤。另外,给婴儿使用粗糙的卫生纸,或因婴儿患腹泻时大便有力地喷出都会导致肛门的损伤。肛裂的临床表现为排便时和排便后肛门剧痛,婴儿因此烦躁不安、哭闹不止。处于生长发育最快时期的婴儿患了肛裂,父母只要及时采取措施,可很快治愈。

很多家长都反应自己的孩子有肛裂的现象,在平时应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家长要培养孩子每天按时排便的良好习惯,不挑食,不偏食。每天摄取一定量的水分和含纤维素的新鲜蔬菜,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一旦发生便秘,可经常给婴儿喂以酸牛奶、豆奶、蜂蜜、香蕉、水果等滑润食物。

宝宝发生肛裂不要轻易的通过手术治疗,因为手术会影响孩子肛门发育的。培养宝宝按时排便的良好习惯。要选择家长和儿童时间都不紧张时,让宝宝排便,并每天耐心地按时进行,可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这可以有效的预防婴儿肛裂。预防婴儿肛裂要培养孩子的定时排便习惯。家长要培养孩子每天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同时每天让孩子摄取一定量的水分和含纤维素的新鲜蔬菜,有助于保持宝宝的大便通畅。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可以防止任何的细菌感染的,所以孩子要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防治宝宝肛裂必须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宝宝发生了肛裂,父母应在宝宝每次大便后用柔软的卫生纸轻轻擦干净,之后用温水配合杀菌液坐浴10-20分钟,能起到局部消毒和加速裂口愈合的效果。对肛裂反复发作、时间较长的宝宝,父母可在医生指导下用20%的硝酸银局部烧灼治疗,然后用沾有生理盐水的棉棒擦去多余的硝酸银,每天一次,肛裂会很快愈合。让宝宝有适当的活动量,新生儿后期,可让宝宝空腹时进行俯卧,婴儿稍大,就可让其在床上翻滚爬动,这不仅有利于预防便秘,而且对宝宝健康发育也有好处。

宝宝肛裂,对其本身的伤害也是非常大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宝宝的肛门部卫生,也要让宝宝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这样就会减少肛裂的机会。让宝宝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相信是所有父母最大的心愿。

4、如何预防小儿肛裂

第一,要提倡母乳喂养:母乳是宝宝最佳的养料,母乳中主要是乳清蛋白,容易消化吸收,故吃母乳的婴儿,其大便较软。

第二,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小儿发生了肛裂,父母应在小儿每次大便后用柔软的卫生纸轻轻擦干净,之后用1:5000的高锰酸钾(PP粉)温水溶液坐浴10-20分钟,这可起到局部消毒加速裂口愈合的作用。

第三,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家长要培养孩子每天按时排便的良好习惯,不挑食,不偏食。每天摄取一定量的分和含纤维素的新鲜蔬菜,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一旦发生便秘,可经常给婴儿喂以酸牛奶、豆奶、蜂蜜、香蕉、水果等滑肠食物。

第四,大便后注意观察:婴儿大便滴血或出血、疼痛哭闹不止、肛裂发生,应及早到医院,在医生护士指导下治疗。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