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人群 > 女性 > 出现产后痛经怎么办?产后痛经该怎样预防?[图]

出现产后痛经怎么办?产后痛经该怎样预防?[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5 15:04 产后痛经保养

相信很多女性都曾有过在产前没有较为明显的痛经现象,却在产后反而会出现了严重的痛经现象,这是为什么呢?女性孕育生命时子宫会受到一定的损伤,而且气血亏损严重很容易出现痛经的现象,那么出现产后痛经该怎么办呢?如何预防产后痛经呢?

出现产后痛经怎么办?产后痛经该怎样预防?(1)

1、出现产后痛经怎么办

1.气血虚

症状:经血少,颜色浅,肠胃出现问题,伴随着头晕眼花等症状。措施:(1)为自己煮一些热乎乎的粥,红枣粥,猪肝粥等等。(2)拒绝吃一些活血的东西,比如说常见的红糖,益母草等。(3)建议多吃一些补气的食物,比如红枣,牛肉,羊肉,乌鸡等。尽量避免吃一些过苦过酸的食品。(4)大拇指用力、使劲地掐自己的虎口。(5)注意自己的作息,保证作息正常,不熬夜,学会为自己减压。

2.肾气亏损

症状:经血少,颜色浅,腰酸,肠胃不好,头晕眼花,脸色差。措施:(1)多吃一些蛋肉食品。(2)保持愉悦的心情。(3)大力地掐自己的虎中。(4)保证自己的作息规范正常,不要熬夜,不要小觑熬夜的危害。最后,性生活要量力而行,不要纵欲。

3.血瘀

(1)寒气血瘀型:症状:手脚怕冷,有血块。措施:a.热敷,用热水泡脚,多穿一点衣服,先让自己全身都暖和起来。b.不吃生冷的东西,选择一些温性的食物,姜茶,红糖水都是不错的选择。c.注意锻炼,多跑步,让自己的血“活”起来。

(2)湿热郁结型:症状:经血十分的多,时间还长,心情抑郁,经血颜色暗,粘稠且有血块,手脚都热,常常会有口干舌燥的现象。措施:a.吃根香蕉,保证自己愉悦的心情。b.停止吃一切活血的食物,比如说红糖。拒绝一切咖啡,浓茶饮品。c.多吃一些清淡点的食物。青菜、芹菜、木耳等等。d.保证自己的作息规律,不要熬夜。

(3)气滞郁结型:症状:排血量不多并且色暗,胸部疼痛。措施:a.多吃鸡蛋,养养血。b.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好不要生气,也不要郁结心中,多听音乐,保证自己愉悦的心情。c.选择合适的饮品,推荐红糖水,山楂水等等。

产后痛经的女性可以采用上文中的方法来进行缓解,但如果疼痛较为剧烈,难以忍受的话,还是选择就医治疗比较好。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该如何预防产后痛经呢?

2、产后痛经预防方法

1.消除对痛经的恐惧。首先月经对于女性来说并不陌生。要以正常的心情来看待这件事情,消除紧张情绪,多看看这方面的资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注意饮食习惯。在经期的前几天注意忌口,不吃或少吃生冷辛辣的食物。在月经前3、4天,食品最好是适合肠胃消化的,多吃水果和蔬菜,保证通顺顺畅,否则盆腔很可能会因为排便困难而充血,让女性痛感加深。

3.做好保暖工作。多喝一些姜茶或是红糖水来暖腹。可以为自己准备一个热水袋,放置在小腹处,能有效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环,以减少疼痛感。

4.作息规律。为自己创造一个规律的作息环境,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做运动,增强自己的身体机能,但是在经期尽量少做任何激烈的项目。劳逸结合,适当减压,改善脑神经的疲劳状态。

总结:产后出现痛经的现象,最好去医院进行检查,根据自身的痛经原因,进行对症治疗。希望上文中的内容能给你带来帮助。

3、产后痛经吃什么能缓解

1.乌豆蛋酒汤:食材:黑豆60g,2个鸡蛋,米酒100ml。做法:混合上述的食材,加水一起煮开。功效:调中,止痛。针对于气血虚弱的人而言有好处。

2.姜枣红糖水:食材:姜片30g去核大枣30g红糖30g。做法:将生姜切成片状,去掉红枣中的核,并将食材洗净,加入红糖用中火熬制。喝汤,吃大枣。功效:可温暖女性的身体,驱除寒冷。能帮助寒性痛经患者减少疼痛感,还可以淡化黄褐斑。

3.山楂桂枝红糖汤:食材:山楂肉15g,桂枝5g,红糖30g。做法:将山楂肉、桂枝装加水2杯用小火慢慢熬制,当锅里的水只剩1半时,放入红糖煮沸。功效:有助于温暖女性身体,使脉络通畅,消除淤血,减少痛感。可以帮助患有寒性痛经症的女性,还可以改善女性的脸色。

4.韭汁红糖饮:食材:鲜韭菜300g,红糖100g。做法:将韭菜洗干净,放入榨汁机,榨出新鲜的韭菜汁。将红糖放到锅中,煮沸,在它全部都溶于水的时候加入先前榨好的韭菜汁。功效:有助于温暖身体、补气。可以帮助气血两虚的患者缓解疼痛,此饮品还有活血美容的功效。

5.益母粳米粥:食材:益母草60g,粳米50g,红糖适量。做法:煎煮益母草,去掉渣滓,取汁,然后和剩下的食材一起煮成稀粥。功效:最好在经期前4天左右开始服用。每日服用1-2次,趁热喝。此粥有助于活血化瘀,顺气通经。可以帮助气血滞留且月经不调的患者解决问题,还可以解决困扰女性的产后恶露不尽难题。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