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里面有很多古方现在也被很多人在使用,比如说一些喜欢养生的人可能平时就会用一些养生的方剂,这些方剂都是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的,比如阳和汤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剂。那么,一般阳和汤都有哪些具体的功效与作用或者药用价值呢?
熟地黄一两(30g), 麻黄五分(2g) ,鹿角胶三钱(9g) ,白芥子二钱(6g),炒研 ,肉桂一钱(3g),去皮,研粉 ,生甘草一钱(3g), 炮姜炭五分(2g)
水煎服。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阴疽。如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
阴疽一证多由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痰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而成。阴寒为病,故局部肿势弥漫、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并可伴有全身虚寒症状;舌淡苔白,脉沉细亦为虚寒之象。治宜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方中重用熟地黄温补营血,填精补髓;鹿角胶温肾阳,益精血。二药合用,温阳补血,共为君药。肉桂、姜炭药性辛热,均入血分,温阳散寒,温通血脉,为臣药。白芥子辛温,可达皮里膜外,温化寒痰,通络散结;少量麻黄,辛温达卫,宣通毛窍,开肌腠,散寒凝,为佐药。
方中鹿角胶、熟地黄得姜、桂、芥、麻之宣通,则补而不滞;麻、芥、姜、桂得熟地黄、鹿角胶之滋补,则温散而不伤正。生甘草为使,解毒而调诸药。
综观本方,温阳与补血并用,祛痰与通络相伍,可使阳虚得补,营血得充,寒凝痰滞得除,治疗阴疽犹如仲春温暖和煦之气,普照大地,驱散阴霾,而布阳和,故以“阳和汤”名之。
1.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阴疽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兼气虚不足者,可加党参、黄芪等甘温补气。阴寒重者,可加附子温阳散寒;肉桂亦可改桂枝,加强温通血脉,和营通滞作用。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治疗骨结核、腹膜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肌肉深部脓疡等属阴寒凝滞者。
阳证疮疡红肿热痛,或阴虚有热,或疽已溃破者,不宜使用本方。马培之云:“此方治阴证,无出其右,用之得当,应手而愈。乳岩万不可用,阴虚有热及破溃日久者,不可沾唇。”
阳和汤载于《外科全生集》一书,由鹿角胶、熟地、炮姜、肉桂、麻黄、白芥子、甘草等药组成。该方取鹿角胶助阳散寒,配以熟地滋阴养血,二者相配,则补阳而不伤阴,补阴而不粘腻;炮姜、肉桂温阳气,通血脉;麻黄、白芥子消痰结,通气滞;合用能使气血宣通;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气血双通,阴阳互补,为一张攻补兼施之名方。余根据其温阳散寒,化瘀祛痰之功,常灵活运用于多种疑难病证,颇有效验。
(1)骨痨
骨痨证属中医阴疽范畴,而今之骨结核多属之,因其易流窜它处,溃后脓液,稀薄如痰,故又称之为流痰,古人多以气血虚寒,痰阻清道凝结而成。寒痰侵犯经络,必然导致营卫失调,气血凝结,日久损阳,而致阳虚寒凝,痰滞瘀阻,痈肿化腐为脓,久之伤筋坏骨。故此症早期亟当宣畅气血,每以阳和汤投之。取麻黄、白芥子以宣气开其腠理,肉桂、炮姜以畅血解其寒凝。若脓疡已成而未溃破者,宜加皂角刺、生黄芪、炙山甲等;若脓瘍破溃流脓者,则宜佐以黄芪、党参、当归、白芍等兼补气血。如治李某,女,30岁,患腰椎结核,腰痛,屈伸不利,兼有低热,盗汗,舌淡苔薄白,脉沉弦,投以麻黄3克,熟地15克,鹿角霜6克,白芥子6克,炮姜3克,肉桂3克,续断9克,赤白芍(各)9克,当归9克,生甘草3克。上方出入8个月而见效,X线片检查示腰椎椎体硬化。
(2)哮喘
哮喘有新、久、虚、实之分,新喘属实,多责之于肺,久喘属虚,多责之于肾。其为沉痼之病,日久属纯虚者极少,且缠绵反复,正气溃散,精气内伤,最易招六淫之邪侵袭,而致哮喘频发。六淫之中,又以寒邪十居八九,寒犯娇脏,气失升降,痰浊内生,寒痰胶滞,则痰鸣气促,胸中满塞,不能平卧,故《圣济总录》谓:“肺气喘息者,肺肾气虚,因中寒湿至阴之气所为也。”小青龙汤固然为寒喘病发的良方,但嫌其未能标本同治,而阳和汤以鹿角胶、炮姜、肉桂以温肺,麻黄、白芥子以宣肺,熟地以补肺,温、宣、补三法并用,攻补兼施,用治哮喘反复频发,本虚标实者,最为合拍。如治刘某,男,34岁,患支气管哮喘有年,入冬则发,咳喘并作,痰稀量多,胸脘痞闷,入夜难以平卧,舌淡苔白,脉弦滑。药用炙麻黄4.5克,白芥子6克,熟地15克,干姜3克,细辛4.5克,肉桂3克,葶苈子15克,法半夏9克,炙地龙9克。先后服药20余帖,咳喘见平,入夜已能平卧,冬季亦未再发。
(3)顽痹
痹者,闭也,气血为邪闭于肌表经络也。痹证虽是风寒湿三气交杂所致,然每以寒邪为多见,寒性凝滞、收引,寒邪侵袭四肢百骸,导致气血闭阻,不通则痛,故有“寒主疼痛”之说,且寒为阴邪,易伤阳气,痹痛日久不愈,势必出现阳虚阴凝、气血失宣之证。因此治疗顽痹、久痹多宜补阳逐寒,活血通络之剂。阳和汤中既有鹿角壮阳扶正,又有姜、桂以散寒祛邪,麻黄、白芥子以宣畅气血,标本同治,扶正达邪,用于顽痹疼痛剧烈者,多能奏功。如治张某,女,38岁,患风湿性关节炎多年,四肢关节疼痛,天冷频作,遍尝中西药 物,效果不显。发作时痛势剧烈,行动需人搀扶,关节处厥冷,舌淡荅白腻,脉沉弦兼紧。药用:鹿角9克,桂枝4.5克,麻黄4.5克,羌独活(各)9克,川芎10克,白芥子6克,秦艽9克,当归9克,赤芍9克,伸筋草10克,千年健9克。上方出入服20帖,痛势大减,效果满意。
1、阳和汤,中医方剂名。为温里剂,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效。主治阴疽。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或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属于阴寒证者。临床常用于治疗骨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无菌性肌肉深部脓肿、坐骨神经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哮喘、腹膜结核、妇女乳腺小叶增生、痛经等证属阳虚寒凝者。可以治疗腰间盘突出。
2、阳和汤能治腰尖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1、生冷类食物
此类食物性多寒凉,主要作用为清热解渴,故适合热证疾病。但却易影响胃肠功能,因此虚寒体质者及胃肠病患者,当禁忌。
2、辛辣类食物
此类食物多辛热,有通阳健胃之功效,若过多食用则易生痰动火,散气耗血,故该类饮食仅适合于寒证疾病者,而不适于阴虚阳亢之体及血证、温病、痔瘘、痈疖患者等。此类食物包括葱、蒜、韭菜、生姜、酒、辣椒等。
3、发物类食物
此类食物均为动风生痰助火之品,由于疾病对食物选择程度的大小不同,其“发”亦有异。此类食物有蘑菇、香蕈、笋、芥菜、南瓜、公鸡肉、猪头肉、母猪肉等。
4、鱼腥类食物
此类食物多为咸寒而腥之品,且含有异性蛋白,易引起过敏反应,多食易伤脾胃并诱发疾病,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尤其是过敏体质者更不可食之。
5、油腻类食物
此类食物包括动物的油脂及油煎、油炸的硬固食物。油腻有损脾胃健运,故凡外感疾病、黄疸、泄泻者当禁忌。油煎、油炸之食物质硬、燥热,不易消化,胃肠有病及“上火”者忌食。
金刚坐是瑜伽中常见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功效——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刚坐还有哪些好处?瑜伽金刚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众健康网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