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美容 > 美容产品 > 护肤品不可随意混搭使用,护肤品使用注意这些事情[图]

护肤品不可随意混搭使用,护肤品使用注意这些事情[图]

大众健康网 2018-10-26 10:14 护肤品化妆品洁面乳

市面上的护肤品品牌真的是太多了,所以常常会让爱美的女人都不知道怎么选择,护肤品的使用也有搭配禁忌的,你应该清楚的知道使用护肤品的禁忌有哪些的,如果你把两种不能够混搭使用的护肤品放在一起使用的话,那么皮肤就容易过敏。

护肤品不可随意混搭使用,护肤品使用注意这些事情(1)

1、用护肤品的禁忌

1、功效相近的不要一起用

人们习惯性地认为功效相近的产品可以放到一起使用,会有加倍的效果,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皮肤专家说,大家最好不要同时使用作用相同护肤品。由于产品成分或功效的类似,在搭配组合后,产品的效能有时反而会被相互削弱、抵消。

道理其实很简单,无论各品牌怎样推介他们的产品,具有相近功效的产品其所含成分或工作原理都非常类似。再加上肌肤本身的吸收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营养过多肌肤也吸收不了,甚至可能出现排斥反应。

2、混用时要注意顺序

保养品的使用顺序除清洁外,基本上是按照化妆水、精华液、凝胶、乳液、乳霜、油类产品这样的先后顺序使用的。

这样做的原因是偏向油霜类的产品,分子较大、滋润度较高,涂用后会在肌肤表面形成一层膜。如果先涂用此类产品,分子较小的水状、精华液类的产品就很难再被肌肤吸收,更谈不上发挥作用了。

3、敏感肌肤选安抚成分的

如果是敏感肌肤,那么在日常护理的产品中尽量选择不同品牌的但都含有镇定、安抚功效的护肤品。诸如酪酯树、胡萝卜素等成分的产品。一旦出现干燥、脱屑、发红等不适状况时及时使用,尽可能地降低对肌肤的伤害。

敏感肌肤混搭原则:角质过薄和角质受损是造成皮肤敏感的主要原因,混搭的首要原则就是不要伤害角质、减少刺激。

4、不了解的产品成分不要混用

使用者对某种品牌的面霜、化妆水、营养液、乳液等产品的成分不了解时,决不能随意混合使用,以避免不同品牌的产品发生不良反应,伤害肌肤。

为了保障使用者在混用产品时的安全性及更好的发挥混用产品的功效,建议在混用前咨询专业的美容师,因为只有根据个人不同的皮肤状况选择不同的护肤品,做恰当的搭配,才能使产品混用达到最好的效果。

5、护肤品的混搭禁忌

有些抗皱护肤品,为防止肌肤老化会加入激素类药品,对于肌肤成熟的人比较适合,而对于激素分泌正常的年轻人来说,不但没有积极作用,反而会刺激皮肤,甚至导致某些皮肤病变。

2、美容护肤的方法

一、抗氧化,一刻不能停

护肤品常用抗氧化物去中和自由基,减缓皮肤衰老。护肤专家柳燕推荐的当红抗氧化成分,有艾地苯、Q10、葡萄多酚、维C、维E等;很多美肤达人都透露自己每天会服用抗氧化物,如天然花青素;皮肤科医师詹育彰更强调要提高身体的抗氧化力,最好混搭服用不同种类的抗氧化物,以全面抵御不同种类的自由基。

二、能量级有机保养

保养品界另一个排毒圣品是“有机保养品”,由天然纯净的保养成分,减少皮肤的负担。欧洲各国对其都有不同的认证标准,从土壤认证到追求成分认证,现在要求连瓶器也要能被土壤分解,甚至包括品牌要使用环保印刷油墨等等。用有机保养品时,身心都会舒畅,你可以从香味开始,辨认成分天然与否,通常天然的味道无法达到百分百一致性,就算是同种玫瑰,都可能因为采收的时间和季节差异而有所不同,记得开瓶闻嗅后尽快封好瓶口,以免接触空气使香味变淡。

三、善用排毒小法宝

1.化妆水抛磨法:洁面后,用棉片蘸足化妆水,轻拍到脸上,注意让棉片和皮肤之间有适度的摩擦,像是为陶器抛光般地,边补水,边磨去多余角质,让皮肤重现柔软水嫩。

2.按摩1分钟:这个季节,出门前多做1分钟按摩哦。质地浓郁的抗氧化面霜能将抗氧化物密集覆盖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全脸均匀推开后,用手掌大面积带动面颊、额头、下巴和颈部,有醒肤和加速毒素排出的作用。每天做就有结果,贵在坚持。

四、精油泡澡赶走蜡黄

其实每个人最常遇到的“有毒”征兆,就是因为熬夜加班而产生的蜡黄肌,此时,立刻补眠是最好的方法,如果无法充分休息,就泡澡加速新陈代谢,带走厚重的角质也能让全身通体舒畅。精油的分子小,又是脂溶性,很容易渗入肌肤底层,随着淋巴代谢调整身体状况,如果脸有倦容时,乳香、洋甘菊、薰衣草、迷迭香、橙花都是不错的选择。

五、护肤中加入精油

最简单的使用办法是,直接涂抹在掌心上闻,深呼吸3分钟;或者在办公桌上放一瓶乳香,只要觉得喉咙不适,就闻一下,很奇妙的,马上就有效果,不会一直想要咳嗽。你可以滴1-2滴精油在现有的保养品中,含油量高的最好,像是乳霜、乳液都可以,增加活化肌肤的能力。建议大家将精油加入牛奶或蜂蜜的天然乳化剂中,再倒入浴缸,浸泡全身。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