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人群 > 幼儿 > 宝宝发烧怎么办?宝宝发热要怎么办?[图]

宝宝发烧怎么办?宝宝发热要怎么办?[图]

大众健康网 2018-12-18 14:08 婴儿宝宝发烧感冒

宝宝经常会出现发烧的情况,一般来说宝宝的免疫力不是很强,容易受到病害,引起一些不适的症状,宝宝不知道怎么护理自己,而一旦护理不当就容易出现疾病了,宝宝发烧是经常会出现的,那么宝宝发烧发热要怎么办呢?下面为大家介绍。

宝宝发烧怎么办?宝宝发热要怎么办?(1)

1、小儿按摩

(1)推三关

三关穴在小儿前臂的外侧,按摩时用拇指挠侧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横纹向上推至肘横纹,称推三关。有温阳散寒,发汗解表的功效,对小儿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不退尤为适宜。一般推拿10分钟左右即可,需要注意小儿皮肤稚嫩,力度要适中,以免造成皮肤损伤。

(2)推天河水

天河水穴在小儿前臂掌侧正中的位置,按摩时将食指中指两指并拢,从宝宝的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用力要均匀,向前推动不可歪斜,反复推至5-15分钟即可。此法可清热解表,安神除烦,适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小儿发热,哭闹不安等症。

2、温水擦浴

用温湿毛巾给宝宝擦拭,有利于宝宝身体的散热,水温适宜度在32~34℃。每次擦拭的时间在10分钟以上,重点擦拭部位在皮肤皱褶处,如肘部、腋下、颈部等地方。

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利于退热,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带走体热。

3、酒精擦浴

酒精擦浴时一般使用30%-50%浓度的酒精为宜,用纱布或者毛巾蘸酒精后分别擦拭腋下、肘部、掌心、腹股沟、足心等部位。插浴的同时用手轻轻拍打后背,促进血液循环。注意:一次插浴范围不宜过多或者时间过长,以免因机体散热过快,导致小儿寒战等不适;头面部不宜进行酒精擦拭,以免造成对小儿五官的刺激。

4、头部冷敷

头部冷敷适用于宝宝的一般性发热,尤其适合低热宝宝。将毛巾用凉水浸湿后敷在宝宝的前额部,每5-10分钟更换一次。也可将水袋中灌上凉水,枕于脑下。

5、姜糖葱白汤

宝宝发热多数是由于受凉感冒引起的,如果宝宝发热时手脚冷,面色苍白,小便颜色清淡的时候,可以喂以温热的姜糖葱白汤。取适量生姜和红糖加水煎煮,待水沸腾后加入两三段洗净的葱白,关火,冷至温度适宜时给宝宝喂服。可以发汗解表,有助于宝宝退热。

6、温馨小贴士

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度发热,39℃以上为高热。发热是身体对入侵的病毒或细菌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一般普通感冒引起的低热和中度发热,妈妈们不需惊慌,切不可盲目使用退热药。如果体温超过39度以上或者发热时间持续过久,就需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7、宝宝发烧的护理

(1)物理降温的方法

在没有冷风直吹的情况下,脱去过多的衣服或松开衣服有利于散热,给小儿使用35%—45%的酒精或温水进行擦浴,主要是在大血管分布的地方,如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大腿根部,这样能达到退温的效果。

(2)发烧的吃药方面

引起小儿发热的病因有很多,在病原菌不明时最好不要滥用消炎药物,因为“是药三分毒”,若是滥用消炎药物可引起小儿肝肾功能的损害,增加病原菌对药物的耐药性,不利于身体康复,小儿发热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对症下药,才能起到病除的效果;

(3)发烧的饮食

多喝开水,不想喝开水可以改喝果汁之类的,吃些易消化的食物,是以稀饭、汤水、面条为主。

(4)家庭需常备治疗发烧的药品

家中常备一些医生准许使用的小儿退烧药物。

(5)不要急于降温

我们的身体藉由升高体温来调动自身的防?御系统杀死外来病菌(一般来说,病菌在39℃以上时就会死亡),从而缩短疾病?时间、增强抗生素的效果。如果你在感冒初起时(37—38.5℃)使用药物来退?烧,会使体内的细菌暂时变成假死状态,并使他们产生抗药性,一旦死灰复燃,往往更难治疗。

(6)冷敷

如果高烧让你无法耐受,可以采用冷敷帮助降低体温。在额头、手腕、小腿上各放一块湿冷毛巾,其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当冷敷布达到体温时,应换一次,反复直到烧退为止。也可将冰块包在布袋里,放在额头上。

(7)热敷

假使体温不是太高,可以采用热敷来退烧。用热的湿毛巾反复擦拭病人额头、四肢,使身体散热,直到退烧为止。

但是,如果体温上升到39℃以上,切勿再使用热敷退烧,应以冷敷处理,以免体温继续升高。

(8)擦拭身体

蒸发也确降温作用。专家建议使用冷自来水来帮助皮肤驱散过多的热。虽然你可以擦拭(用海绵)全身,但应特别加强一些体温较高的部位,例如腋窝及鼠蹊部。将海绵挤出过多的水后,一次擦拭一个部位,其他部位应以衣物盖住。体温将蒸发这些水分,有助于散热。

(9)泡澡

有时候,泡个温水澡是最舒服不过了。它同样也可以起到缓解发热的症状。婴儿应以温水泡澡,或是以湿毛巾包住婴儿,每15分钟换一次。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