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运动 > 健身 > 打太极有哪些作用 疏通毛孔经脉排毒促进血液循环

打太极有哪些作用 疏通毛孔经脉排毒促进血液循环

大众健康网 2022-05-27 01:28 打太极作用注意事项

太极拳,一项养生的运动,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每天早晨经常看到中老年人群在公园练习太极拳晨练。现在太极拳作为大学生的体育课程,越来越大众化了。太极拳不是无氧运动,而是典型的有氧运动,那打太极有哪些作用呢?具体知识介绍如下!

本文目录

1、打太极有哪些作用?

2、太极拳的由来是什么?

3、太极拳有什么特点?

4、如何学太极拳?

打太极有哪些作用?

1、锻炼神经系统提高感官功能

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用意。练拳时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和第二信号系统处于高度的兴奋集中状态,而皮质的其他大部分地区则处于抑制状态,这对于某些慢性疾病患者十分有益。因为打破了病理的兴奋灶,修复和改善了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某些局部的病灶也就逐渐减轻或消失了。练习时的“眼随手转”和推手中的“推荡往来”,有助于视神经和皮肤反应能力得到提高。

2、有助于心血管系统健康

练习太极拳要气沉丹田,腹式呼吸时膈肌和腹肌收缩与舒张,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肌肉活动时毛细血管充分开放,加速静脉和淋巴的回流速度,改善微循环,从而减轻心脏负担,有助于保持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

3、增强呼吸机能

深长细缓的呼吸特点,对提高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有良好作用。长期练习者,呼吸频率会减少,肺活量和呼吸差会增大。

4、促进物质代谢

神经系统对内脏器官调节过程的改善,对肠胃也起到按摩作用,促进肝内血液循环,增强肾上腺素的分泌功能,改善体内的物质代谢。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增进食欲,促进消化,降低胆固醇含量和软化动脉。

5、加强肌肉骨骼系统运动

太极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弧线动作,也使得全身肌肉群和肌肉纤维运动加强,使关节囊和关节韧带在肌肉的牵拉运动中得到良好锻炼,加强了关节的稳固性、柔韧性和灵活性。太极拳的练习对于畅通经络、刺激穴位等都十分有利。

太极拳的由来是什么?

太极拳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沿袭范围最广的武术了,要问它最早的起源,甚至有人能够追溯到几千年之前,而直到今天仍在继续发展并且延续。就学术来讲这确实是一个慢慢发展的过程,太极拳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如今人们对太极拳争论最多的还是最早的时候是谁在什么年代创造的起源而已。太极拳的门派非常多,分为许多流派,相互传承相互借鉴又各自有着各自的特点,呈现着百花齐放的状态。一般说法就是太极拳起源于中国焦作的陈家沟,在17世纪陈王廷创建,从陈家沟开始扩散传承从而衍生的诸多流派,但是说法有待考证。

太极拳有什么特点?

1、全面锻炼

太极拳的动作有几个极为重要的特点,如柔软、慢、连贯、走弧线(即圆形动作)和一动无有不动,都是锻炼上绝对不可忽视的法则。在这里只拿一动无有不动的特点来证明它的全面锻炼作用。

2、趣味浓厚

太极拳的动作都走圆形或者弧形的线路,在初练架子时不容易做好圆形动作,当然趣味较少。但练到后来越练越熟,圆转如意的程度不断提高,便会发生浓厚的趣味。到最后如能在圆形动作中,运用虚实变化和运动调息的功夫时,它的趣味也就更加层出不穷了,趣味浓厚能提高锻炼情绪,对促进健康很有好处,这也是太极拳所具有的优点之一。

3、人人可练

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拳式也并不难学,而且动作的或高或矮和用力的或多或少都可根据特点,以适应病人的不同要求(但正在咯血或者出血的病人除外),所以能帮助病人在恢复和增进机能活动上获得显着的效果。

如何学太极拳?

1、注意放松、不用拙力

放松不等于松懈,而是在身体自然活动或稳定的情况下,使某些可能放松的肌肉、关节做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动作时避免使用拙力和僵劲,太极要求上体正直、安舒,不要前俯后仰或左右偏钭,两臂该圆的就要圆满,腿该屈的就必须屈到所要求的程度。

2、虚实分清、重心稳定

初步了解太极拳的姿势动作要领后、就要进一步请注意动作的虚实和身体的重心问题,一个姿势到一个姿势牵扯到姿势的连接,处处贯穿着步法的穿换和重心的转移,由实到虚,由虚到实,即要分明又要连贯不断。

3、上下相随、周身协调

上下相随,就是下肢和上肢的动作要协调一致,不要下肢的动作完成了,上肢的动作还没有完成,初学者虽然在理论上知道要以腰部为轴,由躯干带动四肢来完成动作,但做起来往往不能密切配合,所以先通过单式练习,以求四肢的协调,然后再通过全部动作的连贯练习,逐渐达到全身的协调和完整,从而使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得到均衡的锻练和发展。

总结:正常状态下打太极拳时出汗具有疏通毛孔经脉的功效,帮助血气通畅。身体部位出透汗正是该部位气血通畅的表现,此时身体的邪气和毒素会因为汗毛孔的打开而可以被排除出体外。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