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中医理疗方法,人体适当艾灸可以治疗多种不适病症,而且养生功效也非常不错,那么艾灸要注意哪些事项?艾灸的注意事项和禁忌?艾灸的注意事项有很多,方法不当对健康也是不利的,下面就来详细了解具体内容吧。
艾灸时对体位的选择应该以施灸者能正确取穴,施术方便,患者感到舒适自然,并能持久配合为原则,常用的体位有以下几种:
俯卧位:脐下可以放一小枕头,以便背部肌肉舒展,平坦,便于头,颈,肩,背,腰,四肢的后侧穴位施灸。
仰卧位:仰卧,上肢平放,下肢放直或微曲,适用于胸腹部,颈部,四肢前侧的穴位施灸。
坐位:正坐,两足登地,上肢屈肘趴伏在桌子上,露背部以便施灸,适宜于项部,背部穴位施灸。
侧卧位:非灸侧在下,侧卧,上肢放在胸前,下肢伸直,适宜于侧头部,下肢外侧或内侧,部分上肢穴位施灸。
施灸的顺序是,先灸上,后灸下,先灸背,后灸腹,先灸头,后灸肢。
先阳经,后阴经。
壮数先少后多,艾炷先小后大。
现代中医多主张采用“无瘢痕灸”或“隔物灸”,“间隔灸”等施灸方法,其优点是简单,无损伤,患者易于接受。施灸者只要按照相关病症,采取正确的经络穴位定位方法,掌握灸疗的操作方法,即可进行自灸或为他人施灸。
取穴的方法有多种,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选择三种简单实用的取穴方法。
体表标志定穴法:人体身体标志可以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固定标志指的是各部由骨节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或凹陷,及无关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脐窝等。如腓骨小偷前下方的阳陵泉,眉头的攒竹,两乳头中间的膻中等穴位。活动标志则是各部位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出现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例如位于耳屏与下颌关节间,未张口呈凹陷处的听宫等穴位。
手指同身定穴法:是依据被按摩者本身手指的分寸以度量选取穴位的方法。将被按摩者拇指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将被按摩者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时的宽度作为2寸,将被按摩者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近端横纹为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骨度分寸定穴法:指以人体骨节为主要标志度量身体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经穴定位的方法。
头部,面部,关节部位,大血管处,不宜进行瘢痕灸。
孕妇及经期妇女不宜在腰骶,小腹部进行强刺激艾灸,以免引起以外。
艾灸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是要避免过堂风,以免受凉。
施灸后要及时熄灭艾条或艾炷,以免引起火灾。
空腹,过饱,极度疲劳以及慎灸者不宜施灸,
体弱多病者施灸量不宜过大,以免晕灸。
施灸后如出现头晕,目花,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甚至晕厥者,及时去掉艾炷,让患者平卧,喝些温糖水,休息片刻即可恢复。若症状无改善者,指捏合谷,人中,素髎等穴,令其苏醒,仍然无效者,速送医院救治。
1、调和阴阳。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2、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4、温阳补虚,补中益气。
5、回阳救逆。
6、防病保健,强身益寿。
金刚坐是瑜伽中常见的坐姿之一 ,它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功效——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能力 。那么瑜伽金刚坐还有哪些好处?瑜伽金刚坐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和大众健康网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