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心理 > 婚恋情感 > 男女小心事有什么区别?女人为什么喜欢手挽手?[图]

男女小心事有什么区别?女人为什么喜欢手挽手?[图]

大众健康网 2018-12-16 14:19 恋爱婚姻性生活性格

男女之间除了生理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外,在心理上同样差异明显。这些主要表现在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和做法上,尤其是在婚姻生活中。例如在外面逛街的时候女人总是喜欢挽着男人的胳膊之类。那么男女小心事有什么区别?女人为什么喜欢手挽手?

男女小心事有什么区别?女人为什么喜欢手挽手?(1) 

1、男女小心事

男人喜欢去钓鱼

原因:释放心中攻击的本能,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如果你观察一下在公园里垂钓的人,会发现其中男性的数量远远多于女性。这个有趣的现象不只发生在中国,据英国一统计表明,90%的钓鱼者都是男性。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跟男女在进化过程中的分工有关。在人类进化的早期,四肢发达、体力充沛的男性一般都负责外出捕捉猎物,收集肉类食物。“捕鱼”无疑是他们的基本任务之一。而女性的职责往往是采集果实、烹饪食物、喂养孩子、保障后勤。而且,捕鱼有时候需要出海,对女性而言危险更大。在英国人类学家看来,这种“联系”已经深深地刻在了男性的基因中,并一代一代地传承了下来。

“每当鱼漂下沉的那一瞬间,我知道鱼上钩了,当时有一种非常欢快、刺激的感觉。”钓鱼迷Eric描述说。这种经过长时间布局等待,终于达成目标的刺激感,与远古男性捕到猎物时的感觉如出一辙。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男人能在钓鱼时一声不吭地坐上那么久,因为在狩猎时,男性们都是沉默寡言、富有忍耐精神的,毕竟谁都不想惊动猎物。

男性还在狩猎过程中培养出了较强的攻击本能,而这种攻击本能也会在钓到鱼的时候获得释放。这在西方男性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在英国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的Terry说:“总不能让我们端着枪到处打猎吧。钓鱼也能满足射击的快感,尤其是鱼咬钩的一瞬,感觉就像击中了目标。”因此,钓鱼使男人们找到了一种最好的释放攻击本能又不失修养的好途径。

此外,对中国的男性而言,钓鱼也并不仅仅与狩猎有联系。“中国较早地进入了农耕社会,钓鱼很早就成了一项休闲活动。”而且,这种休闲活动往往是贵族、士大夫、文人、隐士的“专利”,女性接触它的机会并不多。也因此,钓鱼在中国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色彩,人们在钓鱼时感悟人生哲理,培养耐心,追求天人合一、悠然自得的心态。姜太公曾经用钓鱼吸引周文王的注意,《庄子》中也曾出现过两次对钓鱼的描述。而对这种文化意境的追求,也成了今天很多国人喜欢钓鱼的原因。

女人喜欢手挽手

原因:小时候牵着父亲的手,长大了挽着朋友和爱人的手,其实就是依赖感和安全感的体现。

人潮涌动的商场里、店铺林立的大街上、学校的操场上……总能看到三两个女孩手挽手地逛着、笑着。即使她们有一天嫁为人妇,手挽手的习惯也会“坚如磐石”,一直保持下去。

面对这个现象,不少心理学和生物学研究者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女性的生理结构和社会定位,使得她们的角色更倾向于柔顺、细腻、具有依赖性。一个朋友曾认真地说:“如果生个闺女,我会把她当成掌上明珠,好好保护起来。”这位准爸爸的话,让我们几位女听众都感到似曾相识,我们何尝不是被父母呵护着的宝贝啊?因此,女性从小就认为总会有个“天神”保护自己。

另外,从“心理空间距离”的角度也能解释女人爱挽手的现象。每个人心中都具有“警觉性”,也就是说,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我们都会先以自我为中心,考虑自己是否安全、别人是否对自己构成危害、周围环境的利弊等,这样不断扩大考虑范围,形成一个蛋形的心理防御空间。当交往的圈子越大,这个空间也就越大,我们的警惕性便会越强。女性的交往圈子相对较小,再加上她们对情感关怀的强烈渴求,于是更愿意肢体接触。

无论说女人依赖性强也好,说她们戒备心少也好,总之,女人爱挽手并不是什么坏事,说不定还能融洽气氛。让这个有趣的试验来说话吧。心理学家将同等数量的男人和女人分别送入两个房间,经过一段时间后,那些男性开始变得焦躁不安,乱发脾气,甚至出现了冲动性的侵犯行为。而女性则不同,从她们的房间中不时传来阵阵笑语,有些人还挽着别人的胳膊,显得亲密无间。由此,心理学家说,女性更善于用身体接触表达情感,从而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2、爱情和性别的关系

当有过恋爱经历后,我们多多少少都明白爱情的滋味,同性的恋人口述的爱情,和异性的恋人说的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那么,也许,问题是出在性别上。

问一个人,“你是男人还是女人呢?”“理由呢?”

得到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我生下来就是男人/女人啊。”“因为我长着女性的性器官啊。”“因为我很女人啊。”

大多数人都能毫不犹豫地认同自己的性别,但是少数人却不能,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赖以区分性别的器官,而是因为一些其他的因素,难道有人既非男人,也非女人吗?看来,性别这件事,的确不简单。

想要了解性别的奥秘,可以从性身份、性别、性别角色、性吸引这几个概念来进行。

性身份

性身份是依据出生时的性器官外形来进行识别与确认的。比如,男孩有丁丁,女孩没有丁丁。但却有例外:

出生时没有丁丁却为XY染色体的“女孩子”,性身份也是男性。

不论这类儿童遗传学方面的性别是男性(性染色体为XY)或女性(性染色体为XX),只要父母把他完全当做男孩教养,便形成男性的性身份;如果把他完全当作女孩教养,便形成女性的性身份。

性别

性别,是指异性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差异来自生理性别、心理性别和社会性别三个层面。因此生理性别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性别。

举几个例子:

1、一个生下来没有丁丁,被当成女孩养的男孩子,身上带的是XY染色体,但“他”却具有女性化心理,在外人面前也是留长发,和女孩子玩,扮演一个女性,而且不知道自己是XY染色体。这种情况下,“她”生理性别为男,心理性别为女,社会性别为女。

2、一个在生理上和其他男人没有区别的男人,他的思维、认知、情感都具有女性化特点,而且此时他的外在打扮还是男性化的,社会交往也还是以男性身份进行的。这种情况下,“他”生理性别为男,心理性别为女,社会性别为男。

3、上面的那个男人决定穿女装,彻底采取女性化的穿着打扮、生活方式,刻意掩饰了身体特征,让人觉得看起来像个女的,并且以女性的身份开始与人交往。这种情况下,“他”生理性别为男,心理性别为女,社会性别为女。

4、上面这个男人做了变性手术,采取女性化的穿着打扮、生活方式,并且以女性的身份开始与人交往。这种情况下,“他”生理性别为男,心理性别为女,社会性别为女。

性别角色

在上面的几个例子中,只有1在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生理性别的情况下,是认同自己的性身份的,其余的2、3、4都是不认同的。

一旦个体认同了自己的性身份,人们就开始对Ta进行性角色的驯化与建构,比如,男儿当自强,女儿当温柔等等。性别角色的建构,往往以性身份为基础,是被社会文化塑造的结果。

比如体力劳动时代,男人抗石头就必须坚强,否则,扛不起来石头,挣不来钱,无法达到“男权社会”对“男人”的要求。女人在家照顾孩子,跟孩子说话,自然要温柔一些,这样,久之,就形成了“女人要温柔”这样的性别角色的刻板定型。

其实,男人也有温柔的一面,女人也有坚强的一面。在幼儿园阶段,男孩女孩没有太大的差别,幼儿园阿姨也不太要求男孩必须怎样,女孩必须怎样。但是,到了初中阶段,男孩练哑铃,女孩搞瘦身。男孩装威武,女孩装温柔。在努力达到社会文化所要求的性别角色标准的过程中,男孩压抑了温柔,女孩压抑了坚强。

性吸引

恋爱时,人们会感到: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另一半”,其实不仅是发现外来的爱人,更是对长期内心压抑的人性的自我发现。男孩越是坚强,就越是压抑了温柔,就会特别喜欢温柔的女人。其实,恋爱,不仅是爱上一个外在的异性,更是通过恋爱,使自身压抑的人性得以展现与发展。

恋爱的心理动力来源,用生物学的观点来说,就是“异性相吸、生物法则”,受性激素推动。用弗洛伊德的观点来看,恋爱就是解除压抑、退行,本我的自恋与投射;用人本主义的观点来说,就是人性的自我实现;用后现代的眼光来看,恋爱不是解除压抑,也不是实现自我潜能,能是一种构建,是人性的丰富和发展。

相爱的两个人,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其中,相似性导致信任,让他们有共同的情感和理想,具有相互共情的能力;差异性,让他们产生相互吸引,羡慕对方所具有的人格特点,而这些人格特点,是自己所没有的,又是自己所渴望拥有的。人,总是希望得到自己所没有的东西(人格特点)。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