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分享健康养生科普知识及生活小常识

首页 > 人群 > 幼儿 > 婴儿坠床后怎么办?婴儿坠床的紧急处理方法[图]

婴儿坠床后怎么办?婴儿坠床的紧急处理方法[图]

大众健康网 2019-11-28 20:35 坠床婴儿宝宝

婴儿可能刚刚出生的时候会比较老实,因为自己无法自主的运动,但是当稍微大一点的时候,会说话会走路之后,就很容易出现爱动的现象,对任何事物都比较关注,其实这是好的事情,但是如果在睡觉的时候不老实,乱动,使得自己从床上掉下来的话,那就比较危险了,尤其比较高的床,很容易损伤内脏,下面一起来看看婴儿坠床的紧急处理方法。

婴儿坠床后怎么办?婴儿坠床的紧急处理方法(1)

1、检查婴儿的神志

检查宝宝的神志,观察有无意识障碍或行为异常(过度兴奋或无欲状)。如果宝宝能哭,说明问题不大。如果宝宝神志不清,喊他的名字没有任反应,或出现呕吐,说明有可能存在颅脑损伤,立即打120叫急救。

2、检查婴儿的关节

如果宝宝的胳膊、腿、手脚活动自如,说明这些部位没有骨折。如果宝宝某段肢体出现瘀、肿、变形,一动就哭,那就可能发生了骨折或脱臼。这时,不要碰他的骨折部位,平托着他赶紧去医院。

3、检查婴儿的皮肤

如果有外伤,看是否需要进行包扎止血,最简单有效的就是直接加压止血法。可拿一块干净的纱布放在伤口上直接加压,直到出血停止,随后去医院就诊。大多数情况下宝宝坠床只会在皮肤上留下青紫痕迹,一般为皮下出血,单纯性的淤斑3天左右即可自行吸收。坠床落地部位肿胀,用冰块或凉毛巾冷敷,减少肿胀。

4、立即送医院

如果确定宝宝是头部着地,尤其是后脑勺先着地时,妈妈需特别重视,应立即入院。尤其是出现下列情况:

1、头先着地,最严重的后果是颅内出血、脑震荡,其相应的表现可能有:喷射状呕吐、昏迷(或嗜睡)、尖叫(包括哭喊的声调较高)、抽搐、非常兴奋、四肢肌肉紧张、牙关紧闭、眼斜视等任何一个表现时,都须立即送往医院,可行头颅CT、脑电图等协诊,看是否存在颅脑损伤。

2、头部有出血性外伤。

3、宝宝摔后没有哭,出现意识不够清醒、半昏迷嗜睡的情况。

4、在摔后两日内,又出现了反复性呕吐、睡眠多,精神茶或剧烈哭闹。

5、摔后两日内,出现了鼻部或耳内流血、流水,瞳孔不一等情况。

5、需紧急救护的情况

出现以下情况时需立即送医院:无意识、引起痉挛、持续呕吐、伤口破裂、大量出血、手脚麻痹。

1、如若宝宝无意识、持续呕吐、痉挛时,不要动婴儿,到救护车来为止让婴儿保持平躺不动。

2、宝宝出现呕吐时,让孩子脸冲侧面躺,避免呕吐物堵塞气管,送孩子入院。

3、如若有伤或出血时,检查是否磕出肿包。伤口较大时要用干净毛巾按住伤口,赶往医院。

4、发现宝宝身上出肿包时,可以用湿毛巾冷敷一段时间。

6、以下情况则需继续观察

一般情况下,由于床铺低,婴幼儿体重轻、骨骼韧性好,不会造成致命性的摔伤,但家长不应大意,注意观察,最好能带孩子入院做初步检查,排除隐患。

1、坠床时孩子大声哭,但会立刻停止,并且情绪无异常,可继续观察,如果吃、喝、玩、睡也没有异常,就可以放心了。

2、孩子身上磕出包或青一块紫一块,但脸色还不错,情绪也很好,可继续观察。

7、婴儿坠床后注意事项

1、如果宝宝当时没什么症状,但过后常常发呆,脸色渐渐不好,全身无力,还经常呕吐。出现这些症状时家长应马上送孩子到医院。

2、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摔得很厉害的话,当天不要洗澡,也避免外出及户外玩耍。睡下后,还要时常查看脸色等状况如何。

3、一旦发现异常,就应该送医检查。

4、另外,家长要记得注意安抚宝宝情绪,用手安抚宝宝的身体,温柔地跟宝宝说话,转移他的注意力。这样可以让宝宝很快安静下来,避免产生心理问题。

8、降低婴儿坠床的风险

1、给宝宝购买专门的婴儿床,婴儿床的护栏可以对睡觉的宝宝能起到预防坠床的作用。但是,护栏不能保证100%安全,可以在床的四周设上围栏,当宝宝睡觉或玩耍时,拉上床栏。

2、床要稳当牢固,高度最好小于50厘米,这样即使掉下来,宝宝也不致摔得太重。

3、在床边的地面上铺些具有缓冲作用的物品,如海绵垫、棉垫、厚毛毯等,即便宝宝坠床了,也不会出现严重损伤。

4、孩子未满3岁时,最好24小时有成年人监护。如果妈妈有事需暂时离开,最好将宝宝移至地面上玩,千万不能存有侥幸心理。

9、婴儿坠床后紧急处理

坠床后不要立即将孩子抱起,先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和肢体运动障碍。有出血,立即按压止血,可拿一块干净的纱布放在伤口上直接加压,直到出血停止;有活动障碍,手脚不能活动,多半是骨折,注意立刻将受伤部位固定,不要移动,并送到医院。有意识异常,如嗜睡、昏迷或剧烈哭闹、高声尖叫、呕吐等,怀疑脑震荡及颅内出血,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果坠床时孩子大声哭,但会立刻停止,并且情绪无异常,吃、喝、玩、睡也正常,家长观察48小时后,就可以放心了。

最新文章

  • 运动
  • 膳食
  • 医学
  • 美容
  • 心理
  • 人群